徐工重型上半年圓滿完成全年經營目標的62%
其中,汽車起重機主機市場保持55%占有率強勢,其它產業市場表現更是亮點紛呈,與去年同期相比,履帶吊增長75%,比行業同期增幅多出9個百分點;泵車增長157%;在消防車行業需求整體下降的情況下,登高平臺消防車依然保持了小幅增長;國際市場更是突飛猛進,超出2005年全年的水平,創下了銷量300臺、銷售收入2.86億元的新高。
對于下屬支柱企業這樣的業績,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表示滿意,這標志著徐重突破了單個產業、中國本土運營的局限,成功實現了產業多元化、市場國際化的戰略轉移。
臂架類機械產業 結構調整顯奇功
與往年主機一枝獨秀不同,徐工重型今年的新突破得益于2005年底開始實施的臂架類機械產業結構調整。
近年來,面對單個產業存在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發展隱患,徐重總經理張玉純與班子成員于2005年底完善形成了“以臂架類機械為核心的產業多元化”戰略構想、“航母艦群”產業框架設計,徐重開始邁上以起重機為主航母,以泵車、履帶吊為側翼艦群,以消防車為精品基礎艦的臂架類機械產業發展之路。
主機航母持續走強。做寬型譜,做強品質是起重機主業在6月份行業銷量整體下挫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小幅增長的原因。目前,徐重已由單純產能競爭轉向在做全產品型譜基礎上的品質競爭,成功形成了以8-12噸、16-25噸規模線、35噸-65噸利潤線、80噸以上創新線的差異化發展模式,并且各線產品均按預設目標實現了占有率的調整與收入增長,其中50噸以上產品線市場占有率完成了由2002年的30%到2006年上半年70%的轉變。
兩翼產業增勢顯著。高點切入,專業化運作確保了履帶吊、泵車的快速發展。在推出中國第一臺300噸“吊王”、占據40米泵車國內獨有技術的高位后,徐重全速展開產業專業化運作,使兩側翼產業從起重機主業剝離出來:履帶吊形成了50噸-450噸6種系列產品,泵車形成了37-52米5種系列產品;制造專業化,履帶吊實現了單獨加工、裝配,泵車結構分廠、裝備分廠建成并成功運行;營銷系統進一步細分完善,在共用6大區域備件中心,22個特約維修站的基礎上,形成了起重機9大中心28個代表處、履帶吊10大中心、泵車2大中心6大代表處的各自成一體的專業營銷體系。
精品事業推出新高。徐重在登高平臺消防車保持小幅增長的同時,推出了以國內第一臺68米高端登高平臺消防車為代表的系列產品,構建了從20米到68米包括高噴、曲臂、登高平臺三種型式12種型譜的舉高類消防車系列。通過6年來持續實施精品戰略,產品制造水平、技術含量從根本上甩開國內競爭對手的追逐,大大縮短與國際一流集團的差距,全面確立我國舉高消防車產品在國際消防行業中的新形象和競爭地位。
國內國際市場 戰略拓展獲雙贏
早在三年前,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就向各下屬子公司做出了“走國際化道路”的部署,徐重經營層也敏銳感到,外企涌入加劇國內競爭、帶動國內用戶對高品質產品需求的同時,國際市場也正在啟動回升。為此,徐重總經理張玉純加緊實施了“做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拓展戰略。
“以內促外”拓展國際知名度。近幾年來,徐重通過參加國際大型展會,建設以國際代理、外貿公司運作為基礎的專業營銷網絡,專攻出國承攬業務的國內關鍵用戶,使國際市場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徐工產品價值優良”的印象。2006年,隨著歐美等市場的快速升溫,徐重抓住日、德、美等制造企業全球市場戰線寬、交貨期長等機會,依托全面升級月產達800臺的制造能力,積極與實力型代理合作,全速分割、做大市場。目前,“以內促外”的效果逐步顯現,出口銷量增勢顯著,2004年同期增幅163%,2005年同期增幅258%,2006年上半年,徐重出口銷量和收入已超出2005年全年水平,6月份更創下了單月過百臺、銷售過億元的新紀錄。
“以外促內”形成兩個市場雙拉動。在2004年底初步擠入國際市場尤其是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后,徐重并不急于追求量的增長,而是回過頭來充分依托高端客戶的專業水平,全速提升產品品質。現在,完成來自澳大利亞、巴西、新加坡、韓國等發達國家的改進需求累計達300余項。而這些均系統運用在徐重2006年推出的系列升級產品上,成功引導用戶對新型、高品質產品的需求,而且起重機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良好形象還帶動了履帶吊、泵車產業銷售,除本土市場的提升外,履帶吊實現了批量出口,泵車也實現了出口零突破。
徐重成功構建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雙拉動的共贏局面,在國內市場穩步增長的同時,出口業務更占據了中國同類出口產品總量的85%,從亞非等發展中國家到大洋洲、歐洲等發達國家,徐重已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辟了“根據地”,尤其在重點市場與歐、美、日等國外強企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新格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