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產業的戰略地位毋庸置疑
準確認識徐工產業的戰略地位,對統一徐工收購案的認識是十分重要的。其實,假如這個問題在六月十九日之前有些爭論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六月十九日之后,也就是國務院西安發展裝備業工作會議之后,徐工所從事的產業到底是否屬戰略產業,已經有了非常清楚的界定??蓻]想到,還是有人仍在刻意模糊這一概念。
一、在西安,曾培炎副總理應該是第一次清楚地明確裝備業屬國家戰略產業,并且將它提升到了首要的戰略地位,而機械制造業是裝備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機械行業的龍頭、品牌價值最高的企業,徐工如果還不屬于戰略產業的話,那么請問:中國還有幾家可列入戰略產業?“裝備業是國家戰略產業”的論斷豈不成了一個空洞的概念?
二、國務院確定了裝備業要重點突破的十六大關鍵領域,首先要清楚,未列入重點突破領域并不是說你就不是戰略產業。其次,在所列的十六大領域里面恰好明確地提到了施工機械也就是工程機械,重點領域的第10項提出要“滿足鐵路、水利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需要,加快大斷面巖石掘進機等大型施工機械的研制,盡快掌握關鍵設備制造技術”。徐工董事長前一段時間在談及高速鐵路建設所帶來的市場機會時,興奮的表情依然在目,為何此時又好象事不關己了呢?
三、實際上,工程機械的許多核心技術與軍事工業是相通的,是可以軍民兩用的。大家可能不知道,部隊長期以來在徐工設有軍方代表機構,徐工一直在為部隊生產裝備。我相信,隨著我國軍事工業的戰略轉型,軍寓于民將是一個方向,徐工有能力為軍隊生產更多的裝備。
四、徐工每年都承擔了許多國家863項目的研究,涉及許多工程機械的前沿領域,徐工怎么不說這些?而只是拼命強調自己沒有什么了不起,不過生產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通用機械呢?
五、實際上,工程機械行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路徑依賴很長,具有典型的戰略產業特點。比如說徐工,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是起重機和壓路機,這可以說是徐工六十年成就的積累,里面既有徐工人的努力,也有國家大量的投入。
對徐工產業地位的爭論,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大家對戰略產業缺乏深刻的理解,反映了淡泊的產業安全意識,正因為這樣,這場爭論才有深刻的意義。
同時,我也提到了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產業安全的概念,它們分屬不同層次,不可混淆。國家安全當然是安全的最高形態,為此,我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的許多戰爭實際上因經濟利益而起;產業安全是經濟安全的基礎,沒有產業安全就談不上經濟安全。當然,產業地位不同,與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關聯度也有不同,關聯度最高的自然是戰略產業,它直接影響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所以,徐工產業的地位之爭才變得如此重要。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