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筑行業協會秘書長鄒金林談行業協會的成功之道
作為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強省轉型中的江蘇,其建筑業總產值已從2001年的1900億元攀升到2005年的4600億元。江蘇省建筑行業協會圍繞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中心工作,在開展調查研究、評優評先、輿論導向、行業指導以及自身的建設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協會如何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發揮作用,促進建筑業發展?日前,該協會秘書長鄒金林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介紹了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記者:作為建筑業協會,貴會對于促進本省建筑業的發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鄒金林:自從建會以來,特別是第四屆理事會組建以來,我們針對制約江蘇省建筑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廣泛開展調研活動,積極采取措施,對本省建筑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主動反映行業現狀,為政府正確決策發揮參謀助手作用。2002年,協會秘書處與省政府研究室共同起草了《關于全省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調研報告》,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很重視這份報告,在該報告上就如何做大做強江蘇建筑業作了重要批示,要求認真研究并拿出對策措施。我會還積極探索行業改革熱點,為推進企業改制發揮導向作用。國有和縣以上集體建筑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是行業改革的難點,協會主動開展調研工作,幫助總結部分國企改革的經驗做法,為全省國企改制改革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條件。
針對不同區域的發展情況開展調研,制定對策,為推動區域建筑經濟的加快騰飛起了很大的作用。注重建筑業發達地區的工作的研究。協會與省政府研究室合作,調研并形成了《打造“鐵軍”品牌,構建南通建筑業大型“聯合艦隊”》的調研成果,總結了南通建筑業深化改革、開拓市場,加大聯合改組、資源整合力度的經驗。加強了對建筑之鄉現象的研究。近年來,我們深入研究“建筑之鄉”建筑業的改革發展,努力探索新形勢下我省“建筑之鄉”加快改革發展的途徑和舉措。2003年11月省建協帶著當年建筑之鄉研究會的的成果參加了全國“建筑之鄉”聯誼會,會上交流了本會《加強‘建筑之鄉’研究,促進‘建筑之鄉’發展》的論文,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注重如何促進蘇北等建筑業相對落后地區發展的研究。蘇北地區是江蘇省建筑業發展的洼地,但潛力巨大,為此,我們請專家、學者對蘇北建筑業發展進行會診,提出了改革發展的對策、措施;我們還配合省建筑主管部門,每年組織一次蘇北勞務懇談會,積極為蘇北地區建筑勞務輸出牽線搭橋,把國內的知名大企業、省內的強勢企業引向了蘇北。
記者:您認為建筑業協會的主要功能應當如何定位?
鄒金林:行業協會的生命力在于服務,建筑業協會也不例外。近年來,理事會特別注重加強服務功能建設,圍繞全省建筑業做大做強的總目標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服務工作。
我們加強了培訓功能,著力行業素質建設。我們特別注意專業技術培訓的組織工作。4年來,我們每年組織一次工程創優申報培訓班,全省共有2000多名工程管理、技術人員參加了創優申報培訓。2003年我們邀請國內著名QC小組活動專家來我省授課,同時我們還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全國工程建設QC小組活動診斷師考評班培訓。四年來我省建筑企業共有800余項QC成果參加省級成果發布,共獲得國家級優秀QC成果40余項。此外,我會還認真組織考前培訓,抓好現場教學培訓,重視高層人才培訓。這幾年,我們充分利用年會機遇,先后請國內知名專家、著名大企業負責人來本會辦短訓班,講授建筑業前沿發展技術,建筑市場形勢分析,經營管理創新理念,為建筑施工企業的決策者、經營者的企業管理創新打開了思路,為江蘇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我會還著力行業形象建設,努力做好品牌工程和品牌企業的創立和推介工作。品牌工程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我們每年及時組織“魯班獎”、國優獎工程的申報,組織專家對申報工程的質量和資料進行復查、審核,組織評委會審議后,及時向中建協、中施協推薦。2002年以來,我省共獲“魯班獎”工程45項,其中參建20項,獲國優工程22項(含參建)。我會還通過刊物大力向國內外市場推介江蘇的優勢企業、優秀企業家、優良工程,讓全社會了解江蘇建筑業,讓被推薦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受益。
行業要加快發展,必須有較為寬松的市場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我們注重增強協調功能,著力于行業環境的建設。針對行業、企業負擔過重問題,省建協有重點地開展調研活動,及時反映企業熱點問題。加強與省建設、建筑主管部門匯報、溝通,爭取扶持政策。2004年協會接到企業對個別地區地稅部門無據收稅、增加企業負擔的反映,立即組織了調研,并及時以署名文章通過新聞媒體曝光,受到了企業的擁戴。幾年來,省廳、省局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使江蘇建筑業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
此外,我會還強化了行業信息化的建設。建筑企業市場化、國際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等問題越來越緊迫,推進建筑企業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為此,我會有重點地發表了《建筑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對策》等系列文章,促進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記者:貴會在同行業協會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很多協會都以貴會為榜樣,對于其他協會的管理者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鄒金林:總體上講就是一句話:“規范化管理,促進行業自律。”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就是要以規章制度治會。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2002年4月協會換屆以后,我們對內部管理進行了大膽改革,重點開展了建章立制工作,認真制定并完善了各職能部門崗位工作職責以及工作制度,使協會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第二,逐步完善行業協會的議事規則。高學斌會長主持省建協工作以來,組織制定了省建筑行業協會《會長辦公會議事規則》、《秘書處工作規則》,明確一名副會長駐會辦公,進一步強化了會長辦公會對協會重大事項的決策和領導作用,規范協會的各類行為,得到了廣大理事和常務理事的積極支持。
第三,注重提高行業協會特別是秘書處工作的透明度。協會堅持實行秘書處各項工作陽光操作,特別是評優評先工作,做到條件、標準公開、評審公開、結果公開。評優評先工作堅持公示制度,凡不公示的一律不評或不予推薦。
第四,著力加快行規行約的制定和實施。結合本省實際,我會制定了《江蘇省建筑行業自律公約(試行)》,經會長辦公會和四屆一次常務理事會審議,已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項工作我們又一次作了全國同行業的排頭兵。
第五,認真抓好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為了加強建筑業企業的誠信建設,2005年,我們推行了《江蘇省建筑業企業信用等級管理辦法》。《辦法》規定,江蘇省建筑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由省建協組織實施,實行企業自愿申報,社會評定,公開、公平、公正評選和動態管理的原則。
第六,注意加強國際國內行業協會的交流。近幾年來,我們除了組織業內專家和企業的管理者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考察建筑市場,構建友好關系外,還熱情接待國內兄弟協會的來訪考察、安排座談和參觀,四年中有近30個省、市協會來訪,最多的一次有近200人。
第七,全面加強協會組織建設和基本建設。積極發展會員,目前正式發放會員單位證書的在1000家以上,這在全國各類協會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由于工作卓有成效,2002年我會被省民政廳評為江蘇省先進行業協會,2004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民間組織,這也是建國以來國家在社會團體中第一次開展評選先進活動。2005年,在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省建筑行業協會黨支部被省建設廳黨組、省建管局機關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回顧四年來的工作,這些成績和榮譽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幾條經驗:一是有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有社團管理部門的監督和幫助,這是開展協會工作的前提。二是有一個明確的工作思路,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規劃和辦事規則,這是把握正確工作方向的保證。三是有一個團結、高效、運轉靈活的工作班子,這是協會建樹良好社會形象的關鍵。四是有一個明確的服務宗旨,積極開展雙向服務活動,努力促進江蘇建筑業的發展,這是做好協會工作的根本。五是積極爭取廣大會員單位的支持和信賴,積極爭取相關行業協會、社會中介機構的配合與幫助,這是協會廣泛開展工作的基礎。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