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技術創新再獲碩果 兩個863項目通過驗收
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三一重工副總經理毛建華向驗收組專家匯報了項目研發情況。三一重工承擔的兩個863計劃項目為“基于轉運車的機群智能化工程機械及信息化制造”和“混凝土泵車臂架智能控制技術研究”,于2003年同時立項。這兩項重大科技項目的最大貢獻,一是在國內率先提出和倡導在原瀝青路面施工機群中增加瀝青混合料轉運車的施工新工藝;二是解決了泵車多節臂架不能一次調節到位的問題,使三一重工成為世界上第二家、國內首家攻克并實現泵車大型臂架智能控制技術的企業。
據了解,“基于轉運車的機群智能化工程機械及信息化制造”項目被列入863計劃“十五”重大專項,獲財政撥款460萬元。項目執行負責人、三一重工博士后工作站博士賀尚紅介紹,該項目主要圍繞“機群智能化工程機械”及“企業信息化”兩個方面開展了創新性研究和應用,針對我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材料離析和溫度離析及攤鋪不連續的工藝問題,在國內率先提出和倡導在原瀝青路面施工機群中增加瀝青混合料轉運車的施工新工藝,首次研制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瀝青混合料轉運車,并在國內大面積推廣應用。使用轉運車后,瀝青路面攤鋪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一重工承擔的另一項863計劃項目“混凝土泵車臂架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圍繞混凝土泵車的臂架控制問題開展攻關。
據項目執行負責人、三一重工智能工程部技術總監唐修駿介紹,目前,大多數泵車的臂架只能由操作者直接控制每一節臂的展收,才能使臂架運動到目標位置,這種方式很難控制末端平穩移動。該項目推出的智能臂架把每一節臂和回轉中心都通過控制系統實現閉環控制和運動協調控制。操作時,只需一個開關命令,控制計算機就能按規定程序控制臂架實現初始時的自動展開和用畢后的自動收攏;只需要給出泵車臂架末端出料口位置,就能實現多節臂的協調動作,使臂架自動以最佳形態平穩移動到目標位置實施泵送澆筑,簡化了臂架操控過程,提高了控制精度,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這兩個863項目的驗收由機器人主題“智能化工程機械”專題組長、清華大學教授賈培發主持。驗收專家組由國內機器人領域的知名專家組成,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王越超研究員、北京機械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亞平研究員、國防科技大學馬宏緒教授、河北工業大學張明路教授。驗收專家通過聽取項目匯報,觀看項目成果應用專題錄像和現場考察項目產品,并就有關技術問題與合同執行情況對課題組提出質詢后,一致同意這兩個項目通過驗收。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