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純新:讓企業成為人才聚集地
兩會期間,《上海證券報》記者分頭采訪了一些來自上市公司的代表,請他們結合自己企業實際,暢談下一步如何做大做強。詹純新針對中聯重科在實際運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下列觀點:
建立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機制,提高企業研發人員占全國科技人員的比例,讓企業成為人才聚集的洼地,建設自己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建議,新的國家創新體系中,應弱化原賦予高等院校的科研開發職能,強化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是因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仍是科技成果的主要產出單位,不具備與市場緊密結合的機制,轉化率低,造成科技資源的較大浪費。
詹純新代表舉混凝土泵送機械為例,1992年前,國內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在中聯重科產業發展的帶動下,目前我國自主品牌不僅奪回95%以上的國內市場,而且已銷往海外市場,形成了與跨國公司抗衡的能力。由于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創辦中聯重科,科技成果轉化的巨大能量以中聯重科為平臺得以充分釋放,科技創新得以順利融入產業發展大循環,實現了科研與產業的良性互動。
詹純新認為,目前國家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過度倚重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造成了科技資源的較大浪費。另一方面,在經濟利益引導下,科研院校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攬項目做課題上,教學力量和教學水平必然受到沖擊,影響國家創新梯隊的后續力量培育。
另外,國外大多數發達國家政府科技投入總額中的近30%用于扶持企業,而我國的這一比例只有10%,因此要調整政府科技經費投入的導向,改變以往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而輕企業的投入方式,加大對企業創新的資金支持,促進企業切實成為創新投入的主體。
詹純新認為,應該把創新活動從政府主導變為企業主導,把創新決策權交給企業,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應被賦予更多的自主權,技術創新主要是企業和企業家的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
詹純新同時還建議,改變現行依據項目立項進行資金投入的管理方式。在國家總體的科技規劃之下,把技術創新的決策權交給企業依據市場規律去決定。政府只需加強監控和驗收評價,以技術產出量和經濟效益指標來考核國家資金的使用。這樣既可以鼓勵、促進企業創新水平和創新投入的提高,也可以避免中間環節過多、有限的財力在層層盤剝中流失的弊端。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