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看好三只房地產股
其實如果回顧一下近幾日的盤面,在大盤回調之際,地產股一直就呈現出“滄海橫流”的頑強走勢,今日中金報告只不過是起到一個煽風點火的作用,事實上,基金在4季度已經對地產股展開了大舉增倉。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機構在宏觀調控之下敢于如此看好地產股呢?難道它們已經忘了鋼鐵、電解鋁、水泥等在宏觀調控中所受的痛楚?
首要的一點解釋當然還是來自于中金報告中的描述,在宏觀調控前某些公司已經儲備了大量的廉價土地,這反而使得它們在土地緊俏的情況下成為了宏觀調控的受益者;其次,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眾多資金加入了豪賭的戰團;此外,還有一點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地產股已經出現了深圳強于上海、珠三角強于長三角、二線城市強于一線城市的分化,投資者務必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如此情況呢?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上海與深圳的房價走勢,2001年上海房價3000多,比深圳還低;經歷了2001、2002兩年10%的平穩增長后,在2003年之后出現高達20%的爆發性增長,并持續大漲兩年半;深圳2003年上漲3%,2004年上漲5%,基本在低位徘徊。特別是,2004年35個副省級城市中,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0%的城市有9個,珠三角一個都沒有。2004年深圳房價為5980元/平方米,廣州為4618元/平方米,別說遠遠落在上海房價后面,甚至還不及浙江的一個縣級市寧波慈溪6000元/平方米的房價。可以說,深圳乃至珠三角的房價存著極大補漲要求,正是看到了這其中蘊藏的機會,許多地產大鱷如金融街、招商局、萬科紛紛將發展戰略從上海撤至珠三角地區,并加大了在珠三角地區的土地儲備,而金地集團也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區域的擴張”的戰備設想,事實上,這些將珠三角作為主根據地的上市公司正是中金公司所重點關注的股票。
如果說,上述只是機構、上市公司基于推斷而進行的設想、策略的話,那么今日地處珠三角地區的G華發(600325)年報則真實地證明了機構、上市公司的英明決斷。G華發(600325)在年報中稱,2005年受宏觀調控影響,以上海為代表的市場過熱地區經歷了房地產的“寒冬”,房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由于以珠三角為代表的廣東房地產市場一直都比較理性地發展,房價一直保持平穩增長,因此并沒有受全國的這股“寒流”的影響,相反珠海房地產業卻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得益于如此良好的發展環境,公司才一舉拿出了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68 %、凈利潤同比增長50.14%的年報。從上述分析而言,筆者比較看好重組后的深物業(000011)、G寶恒(000031)等地產股,而在股改中被注入優質資產、獲得大股東支持的G招商局(000024),05年、06年分別有兩個樓盤振業城和星海名城(五期)竣工的G振業(000006)都值得我們給予重點關注,此外,G華發也不失為投資者一個重要的投資選擇,該公司前幾年不斷加大土地儲備,目前公司存貨和土地無形資產帳面價值就達25億元,占到總資產的90%,地產儲備比例在同類企業中最高。尚待開發的土地可建筑面積達233萬平方米,為未來6—8年的產品供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