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讓中國制造成世界品牌
1月15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當被問到如何促進企業發展、為建設富裕廣西服務時,廣西區人大代表、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華告訴記者,企業是實現經濟總量增長的一個載體,把廣西的遠景目標落實到柳工的發展,就是按“十一五”規劃綱要對工業發展的要求,繼續用創新的思維,進行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完善企業產品結構,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見證輝煌歷程創新貫穿始終
2005年只是柳工40多年來輝煌征程的一個見證。
在40多年的發展中,柳工通過自主創新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臺輪式裝載機、第一臺鉸接式裝載機、第一臺井下裝載機、第一臺最大噸位的裝載機……2000年,柳工又一次率先在全行業推出了代表我國裝載機行業最高技術水平的第三代更新換代產品ZL50G。而柳工CLG568瀝青冷銑刨機的研發制造是柳工2005年增資擴股的項目,該機型的研制成功填補了廣西區內空白,是迄今為止柳工產品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結構最復雜的產品。
公司從單產裝載機發展到現在全系列的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路面機械、小型工程機械、叉車、建筑機械等,產品一族“人丁興旺”。
總結柳工過去幾年高速發展的主要經驗,王曉華認為,主要就是通過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在產品創新方面,實際上就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地從品種上,從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上來滿足更多的用戶,開拓更大的市場。產品的技術含量越高,對手趕超難度就越大,附加值也就越多。這是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也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柳工從原來單一的裝載機產品,發展到挖掘機、壓路機,走的就是一條通過自主創新來實現跨越的發展之路。這也將作為今后“十一五”柳工發展的一個支撐點。
王曉華認為,管理上的創新在促進企業發展方面也功不可沒。在經過幾年高速發展之后,企業發展的一大經驗就是必須提高管理控制能力。他舉例說,最近柳工把幾個產品單獨設立一個事業部來管理,比如挖掘機事業部、裝載機事業部、小型工程機事業部等,就是在管理方面進行創新的嘗試。通過這樣的管理模式來形成每一項產品都有具體的責任人,都有一個努力發展的方向,這些嘗試對柳工“十一五”的穩定發展將有利于形成一個好的制度模式。
依靠自主創新進軍國際市場
2005年,柳工喊出了“讓中國制造成為世界品牌”。
2005年底,柳工制定了“十一五”技術創新戰略,對于一家依托自主創新進軍國內外市場的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研究和制定決定著其今后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談到“十一五”技術創新戰略時,王曉華說,40多年的技術開發經驗和教訓使柳工認識到工程機械技術開發過程的特點是開發周期長、開發難度大、投入大,計劃性和連續性是技術開發工作有效的重要保證。因此,柳工加強了技術創新戰略與規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2004年,柳工進行了總體發展戰略的研究和制定,確定了2006年—2010年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同時,根據國內工程機械市場變化的情況,聘請國內知名的咨詢機構和行業專家學者,對國際工程機械產品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了跟蹤和研究分析,研究和制定了《“十一五”柳工技術創新戰略和技術中心發展規劃》。
王曉華介紹,根據提升產品技術國際先進性和適用性的要求和增強產品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要求,“十一五”期間,柳工的自主創新戰略將由注重整機開發向整機、系統和部件并舉的研發轉變;由模仿跟隨向學習和自主創新開發轉變。
“沒有技術研發能力,沒有自主創新,就永遠被動。”王曉華說。近年來,柳工之所以在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始終站在前列,沒有被跨國公司擠垮,就是因為柳工有若干個核心技術,在變速箱、機動橋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研究與開發。去年,柳工又開發出兩個挖掘機新產品,在行業內引起反響。柳工調整了“十一五”公司的“核心”產品、“增長”產品和“種子”產品。加強集成創新要求,將其他領域的成熟的技術移植到工程機械領域或將各項技術加以集成,形成新的技術。
“此外還要由閉門造車向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轉變;研究人員向專家發展,由自發成長向有計劃、有步驟的專業人才培養和職業生涯發展;研發技術和管理技術逐步向國外先進企業學習;由被動接受向主動管理的轉變。”
在人才方面,王曉華認為,對柳工來說,人力資源,特別是研究人員仍是挑戰。柳工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培養研究人員。加強技術中心人才的發展和規劃,規劃增加研發人員及其培訓費用,強調現有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培訓和提高,同時加強技術與經濟、技術與管理、機械與電子等方面復合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同時引導他們對人生進行規劃,讓其成為專家。
在研發經費方面,柳工將繼續加大研究和開發投入,三年后力爭占產品銷售總額的5%,“十一五”后期力爭達到7%。
“到2010年要實現150億元銷售收入的目標,必須每年保證15%以上的增長速度。”王曉華說。在國際市場,國外一些高技術含量產品一統天下,這給柳工帶來警示和危機。面臨競爭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柳工必須實施“走出去”戰略,依靠自主創新,主動置身于國際競爭,培育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成為國際化的企業,讓中國制造成為世界品牌。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