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巨頭 外資并購的理想選擇
考慮到國內水泥行業自身的狀況以及國際巨頭在世界其他區域布局的基本完成,我們認為外資對中國水泥企業的大規模并購即將到來。
國內水泥行業的特點使其成為外資并購的理想選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市場,且還在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同時我國水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行業集中度低。
從去年開始,外資水泥巨頭并購國內企業的步伐突然加快:Lafarge收購四川雙馬,海德堡先是收購冀東水泥涇陽、扶風兩個子公司,進而謀求冀東水泥本身的股權,Holcim定向增發A股成為華新第一大股東。收購完成后Lafarge在國內的產能達2100萬噸,而華新和冀東也是產能過千萬噸的大企業,外資動作之大前所未有。研究這一系列收購行動背后隱藏的外資水泥巨頭的謀略可能比收購本身更有意義。
國內水泥行業近期的低迷以及資本市場的疲軟給了這些有著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全球并購經驗的巨頭最佳的切入時機。水泥行業的不景氣使得很多國內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甚至虧損,加上資本市場的羸弱,水泥上市公司的估值偏低,這給了外資低價收購的絕佳機會。而他們的胃口也不會僅僅滿足于這一兩千萬噸的產能,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以及《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的發布,外資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并購國內上市公司的政策限制將進一步放寬。更大規模的并購浪潮即將到來。
根據國外水泥行業并購的研究資料來看,目前對我國有參考意義的定價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總收購金額/EBITDA比率,一個是噸水泥產能收購價格。我們分別用這兩個指標對部分水泥公司進行并購價值計算。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給出的只是一個參考價格,而實際收購價格的最終確定是買賣雙方博弈的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
我們的計算結果是比較保守的:在東南亞金融風暴導致貨幣大幅貶值之際,國際產業資本對其水泥企業的噸產能收購價格尚且在90美元-100美元左右,因而在目前外資水泥巨頭看好中國市場、人民幣升值長期趨勢確立的大背景下,收購價格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jiangxun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