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網視點]中聯:至誠無息、博厚悠遠
日前,湖南省經濟委員會、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湖南省質量協會聯合下發“湘質協[2005]14號”文件,宣布了獲得2005年“湖南省質量管理獎”的企業名單,中聯重科與另外7家湘企一起,獲得了此項年度殊榮。據了解,獲獎的企業每家將獲得湖南省政府100萬元的重獎。
1.連續4年利潤平均增長率高達60%
1992年9月28日,時任建機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職工,靠借款50萬元起步,成立了院屬產業實體——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在院內實行“一院兩制”。經過兩年的探索,通過引進多元投資主體,中聯公司1999年全面完成了產權結構改革,改制成了規范的股份制企業——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中聯重科自2000年10月登陸資本市場以來,創造了連續4年利潤平均增長率高達60%的奇跡。2004年,公司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8045.62萬元,主營業務利潤88609.19萬元,凈利潤38285.25萬元,分別較上年增加188.11%、110.60%、65.91%。
目前,該公司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所處行業為工程機械行業,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基礎設施重大裝備的研究、制造基地之一。
據該公司的一份資料,中聯重科未來的目標是:通過充分發揮技術、市場和資本的三大優勢,中聯重科聯結國內外行業骨干企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參與國際競爭,傾力打造未來以中聯重科為核心的跨行業、跨國界的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集團。
2.謀求進步 從抓“人”做起
中聯重科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得益于堅持全面的人才觀,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勇于進取、甘于奉獻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形成了支撐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從下圖中我們不難發現,在中聯里,技術人員與普通員工的比例達到4:6,而專業技術人員中高、中級工又占了大半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中聯在抓住市場之前先抓住了“人才”,中聯強調:“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是人才,每個人都是可用之材”的全面人才觀念及“企業永遠對員工負責”的“和衷共濟,共存共榮”的發展理念。
據記者了解,日前,為了提高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基本技能和業務素質,適應公司高速發展對人力資源的要求,中聯重科人力資源部于11月6、7日利用兩天雙休日的時間舉辦了一期“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中聯集團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相關人員近60人參加了此次培訓。中聯集團在北京、上海、常德等地的分支機構也專程派員參加。
本次培訓的主要內容為“企業如何選、育、留人才”。11月7日下午,全體學員分成三個小組結合此次培訓課程,對中聯現行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探討。大家暢所欲言,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疑慮、經驗、方法以及新的思路、合理化建議等進行了交流。


3.通過收購擴大市場
作為上市公司的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通過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之后,出人意料的把“賣點”定在了戰略擴張上。而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該企業把第一步的擴張放在了跨國收購上。2001年11月,該企業斥資1000萬元人民幣,在英國成功收購由一家日資控股的百年老店———英國保路捷公司,在當地和國內引起不小的震動。
“(中國)中聯重科對保路捷的收購,為該公司帶來了美好的發展機遇,給肯特郡區提供了200多個就業機會。”這是當時英國第二大電視臺———ITV電視臺對中聯重科成功收購英國保路捷公司時所做的報道,并且對該公司發展前景表示看好。
據了解,收購前由日資控股的英國保路捷公司由于控股方持續對企業抽資等原因,公司經營難以為繼,瀕臨破產。但該企業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掌握了非開挖領域的世界一流水平,是國際知名品牌,在全世界都占據了相當的市場。這也是中聯重科找上保路捷公司的重要原因。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介紹,一直從事機械制造的中聯重科迫切需要掌握領域中十分重要的非開挖技術。而對方看中的是企業良好的聲譽和業績,有充足的資金以及龐大的中國市場。
作為董事長的詹純新是自始至終的談判者,也是此次收購的具體操作者:“應該說,此次收購的目的非常明顯,雙方也都有需要,他們想要企業繼續運轉起來,我們想要我們的企業和產品進入國外,不斷提高我們的技術,縮短我們國際化的時間。我們出資1000萬元盤活他們已有的人員、資產和資源,讓企業先運作起來。具體是他們的人擔任總經理,我們派技術員過去,生產的產品打的則是‘中聯保路捷’的牌子。成立的公司是中聯保路捷(英國)公司。”
詹純新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利用英國老牌工業國技術力量雄厚和信息更新快的優勢,使已經掌握的非開挖的技術繼續保持領先。另外則可以利用保路捷已有的網絡,打出中聯的品牌,并且把國內中聯的其它產品推到國外去。另外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解決戰線 過長管理容易失控的難題。
毫無疑問,此次收購的最大贏家是中聯重科,通過這次收購,把產品市場一下子拓展到了歐洲及日本,并且迅速將技術進行嫁接,也占領了我國非開挖式領域絕對市場。更重要的是,國際化擴張的成功進行,為中聯重科國內的發展打好了外圍戰。在2001年中國1000家上市公司綜合經濟指標排名中,中聯重科名列第五位,2002年中報顯示,中聯重科實現了銷售收入過3億,凈利潤達到0.82億元。
作為從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中為數不多的效益贏利狀況較好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中聯重科在今年乃至以后的相當一段時間主要致力于規模擴張。詹純新告訴記者,除了與我國大型國有企業浦沅集團進行兼并重組正在談判過程中外,中聯和另外一個企業的重組已經接近尾聲,一個月后就可以對外有一個一致的說法。那時中聯重科自身企業規模將大大擴大。由于商業的秘密,詹純新沒有能夠就中聯的擴張戰略具體細化。但是他透露,希望通過擴張 完成企業的規模化和多元化的發展。
4.屢獲殊榮 中聯勢頭看好
中聯產品創三項全國新記錄: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主辦的“中國企業新記錄(第十批)新聞發布會暨中國企業新紀錄十周年總結表彰大會”11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召開。全國271家企業申報并被審定的574項新紀錄新鮮出爐,中聯重科的三項新紀錄榜上有名,再一次顯示了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強大的科研和生產制造能力。
中聯重科創造的三項全國新紀錄分別是:2004年1月研制成功的適合中國瀝青路面的就地熱再生機組加熱機,其總發熱量為240萬大卡、加熱寬度4.4米,加熱深度0——60毫米,加熱行進速度0——5米/分,為國內首創;2004年研制成功的ZLJ5690JQZ300汽車起重機,5米幅度起吊160噸,全伸臂15米幅度起吊60噸,創國內汽車起重機最大噸位新紀錄;2004年研制成功的ZLJ5201GQX型清洗車,最大容積15000升,最大總重量21.95噸,創國內多功能清洗車噸位最大新紀錄。
中聯榮獲“全國用戶滿意獎”:
日前,接中國質量協會工程機械分會、全國建設機械設備用戶委員會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用戶委員會通知,在全國起重、土方、樁工等建設機械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調查中,中聯重科被用戶推薦為“售后服務滿意單位”,中聯重科生產的TC5013、TC5613塔式起重機被用戶推薦為“滿意產品”。與此同時,中聯重科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黑明輝、銷售總公司湖南分公司服務經理陳躍天、銷售總公司產品保障室機動服務隊分別被評為工程機械和建設機械設備行業“用戶滿意杰出管理者”、“用戶服務滿意明星”和“用戶滿意服務明星班組”。
中聯重科技術中心日前順利通過國家認定: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2005年度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公告(2005年第64號文),中聯重科技術中心從我國2546家省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
國家對企業技術中心的認定要求十分嚴格,申報的企業年銷售額須在3億元以上、且有顯著的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領導層重視創新并能為此創造好的條件、有很高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并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人才優勢明顯、技術創新績效顯著等等。對國民經濟主要產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創新業績顯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導向作用的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方予以認定。
中聯重科是由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衍生出的高科技企業,而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則是一個有著近五十年歷史的全國最大的建設機械綜合性科研機構,也是中國工程機械協會8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秘書長單位。在歷來作為部直屬重點科研單位時,是我國建筑機械、城建機械技術歸口院所。科研和技術攻關力量雄厚,設計、試驗手段先進。中聯重科秉承了建機院雄厚的科研開發實力和經驗積累,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在建設、工程機械方面的管理、技術水平,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
在認定過程中,中聯重科技術中心以其獨有的技術底蘊、領先行業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及評審委員會的認可。此次國家認定的順利通過,不僅是對以往成績的肯定,更是對中聯重科今后的技術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結語]:
“至誠無息,博厚悠遠”的企業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聯人,從中聯走過了14年征程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正是由于這樣的至誠創造了中聯產品的好口碑,好口碑鑄就了中聯在行業內的“恒、久、遠”!
“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通過發展企業的生產力、通過持續地實現跨越式發展來不斷增強建設和諧企業的物質基礎;通過提升企業的管理和隊伍建設水平來不斷加強建設和諧企業的政治保障;通過鍛造先進的企業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企業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中聯還會走得更遠!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