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天津市混凝土行業的發展
[摘要]:本文介紹了天津市混凝土行業2004 年的基本情況,近3 年的發展及與全國混凝土行業發展的比較。提出當前理順理順行業發展、提高人員素質是當務之急。文中還提出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思維指導行業發展。當前一些傳統思維造成的誤區導致了一些錯誤的技術決策,影響了工程質量,阻礙了混凝土技術進步和行業發展。
[關鍵詞]:統計;預拌混凝土;預制構件;科學發展觀
1、2004 年天津市混凝土行業的基本情況
1.1 概況
截至2004 年底天津市已取得預拌混凝土專業企業資質的共65 家,已取得混凝土預制構件專業企業資質的共37 家。預拌混凝土專業二級資質企業共20 家,其中主項專業資質的企業共7 家,增項專業資質的企業共13 家。預拌混凝土專業三級資企業共45 家,其中主項專業資質的企業共39 家,增項專業資質的企業共6 家,另外還有10 個分站取得了資質許可。
混凝土預制構件專業二級資質企業共17 家,其中主項專業資質的企業共13 家,增項專業資質的企業共4 家。混凝土預制構件專業三級資質企業共20 家,均為主項專業資質企業。
2004 年新建預拌混凝土專業資質企業較多,由2003 年的39 家迅速增至65 家,增幅達67%,除兩家為全民企業均為民營企業,大部分是在2003 年底2004 年初建立,增加較多的地區是東麗區(8 家)、西青區(7 家)其次是津南區(4 家),靜海縣、薊縣、寧河縣、寶坻區各建一個攪拌站,使我市五縣區均有了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
我市混凝土生產企業20044 年總計凈資產22.07 億元,年總產值46.31 億元,混凝土年總產量1266.68 萬m3,從業人員10459 人(以上統計包括十八冶、天津電建兩個預拌混凝土企業和一市政、二市政二個地鐵管片廠),見表1
但我市實際混凝土的產量、產值等是大于此統計的,因為一些總包施工企業下屬的現場攪拌站及現場混凝土預制構件并未納入預制混凝土專業及混凝土預制構件專業的管理和統計。如中鐵、中建、市政等總包下屬的現場攪拌站和預制場。
1.2 發展態勢
我市預拌混凝土生產1991 年—1995 年發展較平緩,1996 年以后發展較快,2000 年以后發展勢頭強勁,見圖1。
[Page]
凝土預制構件生產1991 年—1998 年發展較平緩,產品以短向圓孔板為主,1999 年以后很多企業倒閉,產量下降。2002 年以后情況好轉,產量逐年上升,產品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混凝土管樁、方樁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市政混凝土預制構件比重也加大,混凝土板、柱預制構件產品所占比例下降,見表2,圖2。
2、2002 年—2004 年發展情況
2.1 預拌混凝土企業
2.1.1 數量增加迅速
取得預拌混凝土專業資質企業由2002 年的34(26)家增至2004 的65(67)家,增長91.18%。
[Page]
2.1.2 設計生產能力增加一倍多
設計生產能力由2002 年的1242 萬m3/年,增長120.45%.
2.1.3 實際產量增加一倍
年產量由2002 年的551.43 萬m3 增至2004 年的1121.09 萬m3,增長103.31%。
2.1.4 平均單站年產量有所增加
平均單站年產量由2002 年的15.32 萬m3/年٠站,增至17.25 萬m3/年增長,站٠12.60%,但比2003年下降12.79%。
2.1.5 年總產值增加近一倍
年總產值由2002 年的17.44 億元增至2004 年的33.13 億元,增長92.17%。
2.1.6 人均產值有所增加
人均產值由2002 年的45.02/人年增至٠55.17/人增長,年٠22.55%,但比2003 年下降14.20%。
2.1.7 單機產量有所增加
單機產量由2002 年的5.46 萬m3/年增至6.56 萬m3/年,增長20.15%,但比2003 年下降7.74%。
2.1.8 預拌混凝土強度等級仍以C40 以下為主
預拌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布C20 以下占18.76%,C30 占58.54%,C40 占16.79%,C40 以下占預拌混凝土總產量的94.09%,C50—C60 僅占預拌混凝土總產量的5.91%,見圖3。
[Page]
2.1.9 設備概況(見表3)
2.1.10 企業規模擴大(見表4)
30 萬m3/年以上的企業由4 個增至10 個,企業最高的年產量由70 萬m3 以上增長為90 萬m3 以上。
[Page]
2.1.11 與全國混凝土行業比較(見表5,表6)
天津市預拌混凝土行業在全國31 省市中按實際產量排序,仍然與2002 年及2003 年同樣排序第八。若按單個城市排序第七,前六個城市為上海4276 萬m3、北京3623 萬m3、蘇州1482 萬m3、深圳1345 萬m3、廣州1337 萬m3、杭州1249 萬m3。蘇州、深圳、杭州等城市預拌混凝土年產量超過了天津市,一方面反映出這些城市預拌混凝土發展很快,另一方面也因為這些城市將預拌混凝土全部納入了管理和統計。
從比較可可以看中,天津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的實際產量達設計能力、平均單個企業產量、平均單機攪拌量、平均單車運營量、平均單泵輸送量均比2003 年下降,與全國31 個省市區平均什比較除平均單泵輸送量略高于全國平均值外,其它指標都低于全國平均值。這說明我市2004 年預拌混凝土企業增加迅速,但設備利用率在下降,投資效益降低。
2.2 混凝土預制構件企業
2.2.1 企業數量開始逐年增加
混凝土預制構件企業由2002 年的27 家增至2004 年的39 家,增加44.44%,僅管樁企業即從4 家企業增至7 家。而且一些外好企業已準備進入天津市開發大跨度雙T 板、大跨度圓孔板、預應力大口徑輸水管等預制構件產品。
[Page]
2.2.2 混凝土預制構件產量增加
混凝土預制構件產量由2002 年的44.03 萬m3 增至2004 年的145.59 萬m3,增長2.31 倍。
2.2.3 混凝土預制構件年產量增加
混凝土預制構件年產值由5.72 億元增至13.18 億元,增長1.30 倍。
2.2.4 企業規模擴大
年產混凝土預制構件4 萬m3 以上的企業2004 年已有9 家,合計產量占全市混凝土預制構件總產量的84.35%,總體情況見表7。
3、發展中的問題及建議
3.1 提高人員素質是當務之急
根據天津市建筑業協會《關于開展混凝土行業“質量誠信企業”評比活動的通知》津建協字[2005]第01 號文件精神,結合中國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開展評選首屆“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的要求,協會組織有關專業人員對提出申報“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的十二家企業(9家預拌混凝土企業、3 家混凝土預制構件企業)進行了現場深入細致的檢查。這些申報企業都是二級資質的大型企業,都有多年的生產歷史,隨著行業的發展,生產設備、控制系統、試驗檢測設備等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通過檢查這些本市較好的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素質也在滑波。如檢查中發現:
Δ 對企業文化的函意缺額認識,多數停留在形式上。
Δ 雖然各企業都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但多數不能落實到部門和人,有的分公司沒有本分公司的質量體系分冊,有的有分冊但與公司不統一,有的已失效文件未消,有的標準文件不全。
Δ 合同管理不嚴,評審記錄不完善。
Δ 部分人對規范、標準不熟悉,不能正確執行。
[Page]
Δ 配合比設計不規范,不能正確按國家堆積執行,個別企業無配合比設計資料或無配合比設計資料或無配合比記錄。
Δ 部分企業標準養護不符合規范要求。
Δ 部分企業試驗、檢測不規范,試驗人員雖有上崗證,但對規范、標準并不熟悉。
Δ 有的企業設備管理不按質量體系受控文件執行,管理不規范、資料不齊全。等等。
由于混凝土行業發展很快,人材匱乏,人員素質普遍滿足不了混凝土行業發展的要求,尤其近兩年新建企業,人員素質更令人勘憂。企業人員對混凝土行業,對規范、標準不熟悉,而且流動頻繁,嚴重影響了混凝土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加強行業規范,落實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員素質。
上海市已決定今年由上海市混凝土行業協會對混凝土行業進行主任工程師、泵工、運輸車等崗位操作工作上崗培訓,掛證上崗。
天津市建筑協會也計劃進行這方面的上崗培訓,望有關部門予以支持和認可。
3.2 理順行業管理,加強行業自律
隨著我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混凝土行業還會有很大發展,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理順混凝土行業管理,保證行業健康發展,是當務之急,也是企業的強烈愿望。
2004 年預拌混凝土企業增加很快,新取得預拌混凝土專業資質的企業有26 家,增幅67%,生產能力比上一年增長70.06%,產量增長38.23%,實際產量僅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40.95%,設備利用率下降。
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在缺乏充分可行性認證和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大量借用銀行貸款盲目建站,有的違反城市規化非法占地,更有甚者在未取得預拌混凝土專業資質情況下,違法掛靠生產供應混凝土。一些總承包施工企業下屬的未申報專業資質的攪拌站,及一些掛靠站并未達到國家“預拌混凝土”生產標準。這些站未經國有土地規劃管理部門許可,也未經環保部門評估,嚴
重造成環境污染和憂民,但這些企業多都承擔了重要工程的混凝土產品供應,這就為城市環境保護和建筑工程質量埋下了重大隱患,給建筑市場秩序造成極大沖擊。
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工程款問題最終轉嫁到混凝土產品供應單位。為爭奪市場,墊資、壓價、甚至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降低原材料標準。因此建議對這類企業加強監控和管理,并加強行業自律。
上海、江蘇、浙江等一些地區已將混凝土攪拌站全部納入資質管理。有的專家曾提出:“建筑施工企業一攬子承包工程的體制給現場攪拌混凝土提供了溫床,成為預拌混凝土發展的障礙。政府建筑管理部門應把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分項獨立出來,單獨承包有資質的混凝土工程公司。”
3.3 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
2004 年天津市建筑業協會組織了預拌混凝土企業環境保護現場會,通過交流、學習,企業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多數企業料場地面硬化,設立了圍擋、密目擊者網苫蓋,已有4 個企業建立了料場罩棚。一些企業使用了廢棄混凝土回收及水循環利用設備。已建的料場罩棚從目前看,投資大但有的料場罩棚工藝設計不合理,儲量并不大,因此統一要求料場罩棚是不太實際的。瑞科爾建立的鋼結構料倉、一建分站建立的混凝土結構料倉都能儲存一天多用量的骨料,即提高了環保效果又可保證質量的穩定,投資相對較小。因此如何加強混凝土行業的環保措施有待進一眇探討和提高。
4、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思維指導行業發展
4.1 正確認識混凝土行業理順行業管理
美國混凝土科學實驗會“ACI”2004 年已建立了100 年。2000 年ACI 戰略開發委員會為了給混凝土行業在政府重要的研究計劃中定位,對混凝土過去30 年的經驗、當前現狀及未來30 年對社會的影響提出了發展藍圖。指出“混凝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人造產品,是僅次于水應用最廣的物資”,并提出“從廣義上確定,混凝土行業應包括:原材料、加工制作、產品運輸及其施工。”
[Page]
委員會還指出:“今后三十年我們應大力向用戶宣傳混凝土制品的優越性。”
混凝土產品是建筑主體結構工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比重也最大,它與建筑施工密切相關,不同于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而是建筑施工中的中間產品、部件,是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關鍵,因此必須加強對這一專業的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總令(第87 號)預拌混凝土專業企業及混凝土預制構件專業企業被列為建筑業專業承包企業,實行建筑業專業承包資質管理。但目前混凝土企業取得了建筑業資質管理,而同時又要接受建材業管理,管理重疊,不利于行業和諧發展,希望能完全納入建筑業統一管理。
4.2 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的思維指導行業發展
4.2.1 以科學的思維推動混凝土技術進步
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最近在文章中指出“正確的技術決策取決于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取決于正確的思維方法”,“環境和條件都在變化,生產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如果思維方法毫無變化或變化甚微,就不可能取得技術進步。目前對混凝土技術進步影響最大的傳統思維是“強度第一”(甚至唯一)”[1]。她還列舉了一些錯誤觀念,這些在我市的混凝土行業中還是相當普遍的,尤其是一些業主、施工單位、有關部門和混凝土企業負責人中還是相當嚴重。這些觀念是傳統思維造成的誤區,導致了一些錯誤的技術決策,影響了工程質量、阻礙了混凝土技術進步。結合天津情況提出來下面一些錯誤觀念,應予關注。
4.2.2 “強度第一”
強調水泥、混凝土強度,以強度高低評價水泥、混凝土的“好”“差”。認為“抗壓強度高的混凝土,其它性能都好,好的水泥和混凝土早期強度高。”這是因為對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及技術發展缺乏了解。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踐證明,混凝土高強不一定耐久,也不一定安全,抗壓強度高其它性能未必也高。好的混凝土應是滿足工程的各項性能要求和具有最大勻質性、體積穩定而不開裂、便于施工的高性能混凝土。
4.2.3 “摻入粉煤灰、磨細礦粉減少水泥用量會影響混凝土質量”
隨著混凝土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高強不一定耐久,混凝土應具有耐久性。1990 年美國首先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 這個名詞,其中特別提出了“必須采用低水膠比和摻和足夠數量的礦物細摻料與高效減水劑⋯⋯”。現在的實踐已經證明,在當前水泥強度不斷提高的情況,如果沒有礦物摻合料,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問題將無法解決。正確使用礦物摻合料將充分改善混凝土性能。
但對很多人來說,由于對礦物摻合料的本質、特性和使用技術缺乏了解,排斥粉煤灰、磨細礦粉等礦物摻合料的思維定勢仍在影響著混凝土技術的進步。
4.2.4 “骨料粒徑大的混凝土強度高,強度高的骨料就好”
這種傳統觀念與事實恰恰在此時相反,由于界面的影響,混凝土強度隨石子粒徑的增大而增大。影響混凝土強度的不是骨料強度而是骨料的形狀和表面特征,骨料質量重要的是粒形、顆粒級配、吸水率和線膨脹系數等性質。
4.2.5 “必須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以加快施工速度”
現在不少工程都為了加快施工速度,要求混凝土3d 強度達到70%、7d 強度達到90%以上甚至100%,而且監理、質檢部門也這樣要求。這恰是混凝土結構早期開裂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有其自身的科學規律,違反了科學規律即會給混凝土質量帶來影響。因此必須轉變觀念,尊重科學,主觀意志要符合客觀規律,才能使混凝土結構性能質量得到保證。
4.2.6 “預制不如現澆”
預拌混凝土技術和預制混凝土技術是混凝土工程技術這載運人類進入文明的歷史車輪的兩個輪子,一定同時發展,同時前進,任何時候偏廢某個方面都是錯誤的。2003 年10 月第三屆國際混凝土工廠大會提出“混凝土具有未來——在21 世紀用混凝土構件進行建設”。
[Page]
我國建設部頒布的《建筑技術政策綱要》指出:“提高建筑制品和設備的定型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提高建筑工業化水平,”混凝土預制構件行業肩負重任。“預制不如現澆”是對“預制”和“現澆”混凝土的性質不清楚,人云亦云,造成對“預制”的誤區,一度嚴重影響了混凝土預制構件行業的發展。
我們必須改變以上錯誤的傳統思維、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的思維指導、推動我市混凝土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廉慧珍.思維方法和觀念的轉變比技術更重要.
[作者簡介] 聞德榮(1939-),天津市建筑協會。
[單位地址] 天津市和平區沙市道46 號(300051)
[聯系電話] 022-2322958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