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友

一、曾沐麓山西邊雨
提起岳陽,人們想到的是岳陽樓,是范仲俺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而這種責任感成為了“岳陽精神”,也成為在岳陽鄉間成長的王新友一生的信念。“責任感應是知識分子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誠信則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正是有了這一份責任感和誠信心,使得他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今天。
王新友,1964年10月出生于湖南岳陽,青少年時期是在岳陽農村度過的。1980年,王新友從岳陽縣一中考進了湖南大學土木系,學的是工民建專業。印象中,好像學土木的人比較木納呆板,這當然是一種可笑的偏見。他的農民伯父也曾經這樣對他說過:“家里人種了一輩子的田,現在又來了個又土又木的。”對他所有學的專業根本不了解。他的父母一輩子務農但很有思想和性格,對兒子最質樸的教育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除了念書,別無出路。王新友心里大概也有“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或者說他深知只有埋頭才能出頭的道理。四年寒窗苦讀,他發奮努力,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回憶起當年在愛晚亭晨讀時的情景來,王新友心里滿是欣然。畢業了,不少同學們作好了去工作的準備,而王新友死死地抱定一個決心:讀下去,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
二、千年學府吟詩句
本科畢業后,王新友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的碩士研究生,三年后他又考入了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他在校一直刻苦、勤奮、努力。1990年9月,他的博士論文答辯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我國材料界泰斗嚴東生先生主持,得到了嚴老等其他答辯專家的一致好評。同濟大學看中了王新友這個出色的人才,不想人才外流,執意要留住他,還采取了曲線方針,將王新友由材料學科轉入同校的結構工程學科從事博士后研究,首開了博士畢業生進入同一單位博士后流動站的先河。在順利完成兩年的博士后研究后,王新友于1992年10月正式回到同濟大學材料系工作,并晉升為副教授兼材料系副主任。
在些后的11年時間里,他先后任材料系常務副主任(1993年)、材料系主任(1995年)。1996年他領銜同濟大學材料學科,創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并擔任首任院長。1998年,他在原《上海建筑材料學院學報》的基礎上創辦了建筑材料行業最具理論性的學術雜志《建筑材料學報》,并擔任首任主編。
“責任感應是知識分子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在當今社會,知識分子要保有平和心態,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首先要考慮對社會貢獻多少而不是得到多少。”王新友指出,“高校是教學科研機構,它的‘產品’是人才和科研成果,這要求我們尊重教育規律,安心本職工作,淡泊名利。只要培養出優秀人才、研究出先進成果并進而推動其轉化,我們的內心就應該是平衡而充實的。”
“做一個稱職的教授,做一個稱職的院長,在其位謀其政,要做就做最好。”王新友的信條很樸實,歸納起來就三個字-----“責任感”。
三、 風華正茂揚文字
耐得住寂寞并執著追求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它源于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一種信念與堅持。
王新友似乎可以這樣一路坦途地在學術界前行。然而,他卻在2003年4月加盟到上海東江集團公司。“怎么會想到去東江集團,那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對于角色的轉換,這位學者型的企業家仍然以自信的微笑來解說他的“機會”論。“這也是個機會,當時考慮了一個月”。
“科技成果轉化難,關鍵在于科研與生產脫節,雙方缺乏溝通。對此,科研部門應加強應用與推廣的力度,認識到應用研究必須有產業化背景;而企業也應轉觀念,敢于承擔風險,參與成果轉化的全過程。”王新友說,“學校有科研力量、企業有市場力量,兩者人才組合、優勢互補,融合溝通成為最佳形式,必然能結出豐碩成果。”
1998年,東江集團董事長在一次會議上結識了王新友,便慧眼識珠,想邀請他加盟東江集團。王新友正值事業高峰,對同濟大學抱有太深的感情。但他同時認為,學校有科研力量,企業有市場力量,兩者人才結合優勢互補,溝通成為最佳形式,必然能結出豐碩成果。帶著這種理想和愿望,王新友毅然投身商海,2003年4月正式加盟到上海東江集團公司,擔任副董事長兼總裁,實現了從學者到企業家的跨越。“其實也不是完全脫離學校,東江集團與同濟大學一直都有很好的合作。現在有以后還會有,而且一定能實現雙贏。”王新友對自己的選擇充滿自信。
當時的東江集團規模不大,業務比較專一。王新友的加盟,使東江集團如虎添翼。他愛崗敬業、信守承諾、強化責任、勇于改革,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管理才華,運籌帷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業績以年增長50%以上的速度快速發展。現在,東江集團逐步發展成為涉足房地產開發、建筑設計、建筑裝飾設計與施工、建筑幕墻設計與施工等業務而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獲得建筑部頒發的設計與施工最高資質證書七項。幾年來,公司完成的近二十項工程獲得上海“白玉蘭”及其他省部級大獎;舉世矚目的上海 Fl 賽車場、上海科技館的幕墻設計與施工等八項工程獲得了國家建設部的最高獎一魯班獎;企業獲得中國建筑企業AAA單位證書。
“去年集團公司除房地產業務外的營業收入就達3.3億”,面對諸多榮譽,王新友沒有理由不自豪。我隨手翻開他帶來的東江集團畫冊,一個個建筑精品氣勢磅礴,工藝精湛。上海八萬人體育館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東江明珠大廈、上海F1賽車場、天津泰達國際會議中心、河北文化藝術中心等等,都凝集了東江人的智慧與精神。
王新友再次收獲了成功,正是一路坦途一路歌。對于成功之道,有感慨,要作好事必須先做好人,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能。
“人生是一盤不可重下的棋,人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人生是一艘永遠向前的航船”
——王新友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