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的生產增勢趨緩
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統計顯示,1—6月份全國累計生產水泥45602萬噸,同比增長7.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水泥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221億元,同比增長8.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下降明顯,其中1—5月份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同比下降2.19%。
這一組數據說明,水泥行業的生產增勢趨緩。如何正確看待這個現象?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近日表示,上半年水泥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上繼續朝著國家宏觀調控方向發展,近年出現的投資規模過大和產量增長過快問題基本得到控制,新型干法水泥快速發展,大企業集團發展壯大行業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同時,行業整體效益下降、虧損面和虧損額擴大等問題不容忽視。
和去年相比,水泥行業整體效益大幅度滑坡,虧損企業虧損額和虧損面擴大,產成品資金占用和應收帳款居高不下。雖然到5月底已經扭虧為盈,但上半年實現利潤僅17.5億元,同比下降了76.5%。虧損企業虧損額達32億元,同比增116.6%,企業虧損面達43.5%,同比增加近13個百分點。
在分析水泥行業效益下滑的原因時,首先應該看到,這是投資需求增幅下降,市場需求的合理回歸。隨著今年以來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到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得到有效遏制,市場需求出現合理回歸,水泥生產增速也就應聲而落。具體表現為生產增勢趨緩、價格下滑、利潤增幅回落。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水泥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銷售收入增幅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
其次,原材料、燃料漲價,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也是今年上半年水泥效益下滑的原因之一。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有關人士分析,煤的問題最為突出,除西北等少數地區外,全國大部分水泥企業生產用煤進廠價較去年同期提高了100元以上,僅此一項水泥單位成本就提高20多元。
同時還應看到,隨著近年來水泥生產能力的擴大,總量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效益提高的困難已經明顯加大。由于近年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增長,同時也加速取代機立窯等落后水泥的進程,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價格下降。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