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嘉華集團成立于1955年,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集團位于香港的總部舉行了五十周年的大慶典。嘉華集團作為一個跨國商業機構,悠久的經營歷史及科學的管理使企業無論是在資金運作還是業務投資上都具備了強大的實力。

(圖為嘉華建材總經理——許彬彬(左)與中國混凝土網高層合影)
嘉華集團下屬共有三個大方向投資,分別是房地產業、酒店投資及建材業。強強聯手為企業的茁壯成長埋下很深的根基。而之中的建材投資又是該集團的起步產業。
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的嘉華中心是集團分屬的嘉華建材(中國)有限公司,公司從96年的創辦初期,到如今的規模龐大,這與公司總經理——許彬彬是密切相關的。中國混凝土網這次有幸與許總進行了一次較深入的交談,相信此番談話對于上海的建材市場相當受益。
人物簡介
許彬彬,男
1984年 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時期曾在南華大學得到幾位泰斗級教授的真傳)
1990年 任蘇州制品院副院長,負責院里所有的縱向與橫向業務,一時間成為行業里的翹楚。
1993年 任上海浦東新區城市建設局副局長兼黨委書記,進一步深入行業市場。
1996年 任嘉華建材(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成為嘉華建材華東地區白手起家的引路人。
中國混凝土網(以下簡稱砼網):今天很高興有這么一個機會來與許總就嘉華這個建材大企業進行一些深入的了解。首先,許總能不能給我們簡要的介紹一下嘉華建材?
許總:嘉華建材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國際筒業有限公司,于1991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號:0027),公司專門制造及銷售混凝土管筒及其他預制混凝土產品。1997年2月,集團為加強建材業務的營運效益,進行企業架構重組,由國際筒業有限公司收購母公司嘉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屬下在香港及內地建材業務,易名為喜華建材有限公司,集中發展建材業務。公司經營范圍擴展至石礦、預拌混凝土、水泥、瀝青和混凝土相關產品制造等,最近還投入生產礦粉及高強預應力管樁,進一步增加垂直綜合業務之效益。
(圖為嘉華建材在上海的八個拌站分布圖)
砼網:最近在某混凝土雜志上看到有關嘉材建材以生產企業來作為產業宣傳,這在行業內是比較少見的,通常我們可以看到的較多是原材料廠或設備廠之類的宣傳。所以我們想了解一下嘉華建材是否在混凝土方面又有什么新的計劃?
許總:嘉華目前的情況相信大家也看得到,集團涉足預拌混凝土行業50年了,并在上海具有超過10年的市場經驗。目前我們單在上海就有八家攪拌站:A.上海寶嘉混凝土有限公司;B.上海嘉申混凝土有限公司;C.上海信財混凝土有限公司;D.上海嘉建混凝土有限公司;E.上海港匯混凝土有限公司;F.上海嘉富混凝土有限公司;G.上海北蔡混凝土有限公司;H.上海嘉華青松混凝土有限公司。公司透過八家混凝土企業的網絡,采用集中調度、資源共享的方式保障大型工程順利進行。而目前我們在水泥和磨細礦渣產業方面只是采取合資摻股的方式,尤其是在與國內鋼鐵企業合作開發磨細礦渣產品時,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原料的穩定來源。而今后,我們將主要采用獨資的方式進一步加大產業擴張。

(圖為上海信財混凝土有限公司)
砼網:上海市2004年預拌混凝土產量已達到4276萬立方米,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產量也達到了253萬立方米,這一產量居國內首位,在世界上也是無先例的。許總是怎么看待行業里的競爭?
許總:這些數據的確讓我們發現上海市的混凝土產量一直呈上升趨勢,但不可否認市場的競爭始終是激烈的,行業里的供過于求還是明顯存在的。當然,對于這些,嘉華建材在行業的十多年中也有自己的戰略方式來應對更大的挑戰。據統計,目前嘉華占上海商品混凝土市場的6%,石礦也躋身上海建材的前三位,相信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圖為上海嘉申混凝土有限公司)
砼網:許總覺得嘉華建材之所以可以用從一家不知名的小企業發展成如今這么壯大,關鍵在于哪里?
許總:嘉華一直秉承著自己的戰略,一步一個腳印。在企業經營的這些年里,一方面,嘉華注重有自己的特色,狠抓產品的技術質量。另一方面,嘉華吸納高學歷人才,為企業不斷注入新生血液,進一步鞏固企業的技術力量,擁有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2名,具有博士、碩士以上學位的技術人員達14名,工程師40余名,其它專業技術人員100余名。而在員工的職業生涯中,嘉華同時也給予了他們很好的發展機會,公司重視人員培訓,提拔人才參與管理工作,并在內地業務積極搶先本地化政策。其次,公司熟悉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隨著上海向市場經濟靠攏,憑借適應市場變化的專業經驗,高效實施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綜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