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業 七次融資!亞泰集團書寫資本運營的“亞泰啟示錄”
這是一幅氣勢恢宏的巨幅畫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資本市場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發展壯大,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從199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到2020年年末,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泰集團)總資產583億元,較上市初增長137倍;凈資產146億元,較上市初增長97倍;總股本32.48億股,較上市初增長64倍;累計實現股東分紅13億元,累計實現社會貢獻值625億元。
26年云卷云舒,26年波瀾壯闊;26年櫛風沐雨,26年創新圖強。上市26年來,追逐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亞泰集團勇于創新、開拓奮進,從成功步入上市公司行列,到確立“多元化產業結構、一元化專業管理”的發展機制,再到形成以建材、地產、醫藥產業為主,參股東北證券、吉林銀行的綜合類企業集團,亞泰集團的每一個節拍都跟上了時代的樂章,踏波逐浪,大步走在行業前列。
大浪淘沙,真金始現。從配股投資建設吉盛花園小區,到配股投資建設亞泰水泥二線工程,到配股投資建設亞泰花園居住區,到配股投資建設水泥生產線、粉磨站、余熱發電項目,到非公開發行股票投資建設水泥產業“三線兩磨”和亞泰花園櫻花苑項目,到非公開發行股票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再到非公開發行股票投入醫藥產業園項目建設和長春建材園項目建設,7次融資,讓亞泰集團收獲了7把走得更遠、走得更快、讓發展夢想飛得更高的“金鑰匙”。
逾94億元的融資總額,均投資建材、地產、醫藥三大主業,為亞泰集團跨越發展不斷注入了新活力。
在成長的道路上勇于突破,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在綠色的道路上闊步前行。亞泰集團不斷深耕資本運營之路,實現了速度、規模與效益的同步增長,使之從一葉小舟變成了市場經濟大潮中的一艘巨輪。一個又一個成功的資本運營模式,不僅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也為更多企業提供經驗與借鑒。
商海搏擊寫傳奇
——訪亞泰集團董事長宋尚龍
宋尚龍董事長2020年11月24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
從一個十幾人的基建工程隊,到一個區屬建設公司,再到成立集團成功上市,亞泰集團的發展史,頗具傳奇色彩。
這傳奇,離不開亞泰集團的創始人、經營管理的帶頭人、集團發展的掌舵人的智慧與努力。近日,記者專訪了集這三者于一身的亞泰集團董事長宋尚龍,他談吐儒雅,內斂沉穩,說話語速極快,做起事來也是快節奏,企業的經營數據、項目進度等信手拈來。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著名作家柳青的這句話,用于亞泰集團發展的戰略研判上,同樣適用。“成功之后回頭看,發展之路已然很清晰,但只有親身經歷了那段摸著石頭過河的人,才能體會其中決策的不易!”在亞泰集團員工眼中,宋尚龍對企業的戰略發展研判極具準確性和前瞻性,他敏感于市場中每一個信息的變化,見一葉而知秋,并以一個奔跑者的姿態去保持企業的創造力和發展力,以馬不停蹄的奮斗精神不斷刷新亞泰集團的價值。
為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宋尚龍敢為人先,大膽地提出了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設想。當時《證券法》還沒有出臺,一切都沒有現成的模式和路子,他鼓勵大家說:“沒有希望,要爭取一線希望;有了一線希望,還要爭取百分之百成功。”
宋尚龍帶領員工們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邊探索、邊實踐:1993年,他們與吉林省第一家股份制試點企業——遼源市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吸收合并,改組為吉林亞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更名為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1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隨后7次融資,逾94億元的融資總額,為亞泰集團跨越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兼并一個活一個,重組一個火一個”。亞泰有何錦囊妙計?以發展的眼光來思考問題,并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這就是宋尚龍的思路。他說的簡單,就是注入亞泰模式,即注入亞泰的資金、管理、機制、品牌,具體來說就是對暫時陷入困境的企業,進行改組改造,通過“三注入兩穩定一改變”,即注入機制、注入管理、注入資金;保持經營班子穩定、保持員工隊伍穩定;改變員工的思想觀念,來實現扭虧為盈,進而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如今,不放棄,不言棄,敢為人先,破解難題,已成為每個亞泰人的前進動力。
一個人能看多遠,企業就能走多遠。作為集團“掌舵人”的宋尚龍,一直沒有間斷過學習。“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考慮問題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思考得更深,多角度地去權衡利弊,最終做出更符合企業未來發展的決策。”談及學習的重要性,宋尚龍深有感觸。他總會不失時機地向員工傳播這樣一個觀點: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他持續的學習能力;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是持續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來自哪里?歸根結底,還是來自學習。
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也讓亞泰集團的發展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同頻共振,無疑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宋尚龍坦言,做企業很艱辛,把企業做大做強更困難,亞泰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永遠創業,永不守業”的精神,永葆堅守實業和矢志創業的初心,這種精神更像一枚硬幣,一面雕刻的是“堅守”,一面雕刻的是“創新”,支撐著企業不斷進步。
憧憬未來,宋尚龍滿懷信心,亞泰集團將以“企業制造智能化,市場營銷網絡化,管理決策智慧化”為目標,以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進行二次高質量創業,將其建設成主業突出、結構合理、管理科學、商業模式先進的投資控股集團,打造百年亞泰基業!
亞泰集團辦公大樓。
資本運營的“亞泰啟示錄”
——解析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戰略和成長路徑(一)
探尋亞泰集團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伴隨著成功創業的是一部改革史。亞泰人始終堅持以改革促發展,搶抓機遇,面向市場,走資本運營之路,實現了速度、規模與效益的同步增長,使之從一葉小舟變成了市場經濟大潮中的一艘巨輪。
搶抓機遇 “借殼”上市
深耕資本市場
亞泰集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長春龍達建筑實業有限公司,隸屬于二道區政府,是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建筑公司。經過短短六年的發展,到1993年,企業資產由成立之初的百萬元增長到1.7億元,年開發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成為我市同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此時,恰逢我國進一步深化經濟制度改革。當時的企業一班人意識到:企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已經來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股份制改革是現代企業發展與騰飛的必然選擇。他們主動尋找合作伙伴,在省、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克服觀念、利益等種種障礙,于1993年4月,和具有上市資格的遼源茶葉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并改組成立了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實踐證明,資本經營是企業實現低成本擴張、跨越式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亞泰集團成立后,積極轉機建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1995年11月15日,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現已形成以建材、地產、醫藥產業為主,參股東北證券、吉林銀行的綜合類企業集團。在股東大會的正確決策下,在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團隊的帶領下,上市26年以來亞泰集團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20年年末,亞泰集團總資產583億元,較上市初增長137倍;凈資產146億元,較上市初增長97倍;總股本32.48億股,較上市初增長64倍;累計實現股東分紅13億元,累計實現社會貢獻值625億元。
承債兼并 擴張資本
實現跨越發展
資本是企業發展的基石。為了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獨特優勢,亞泰集團董事會確定了通過證券市場融資,獲得低成本資金,實現公司持續快速發展的經營戰略。截至目前,亞泰集團共進行了7次融資,融資總額逾94億元,均投資于建材、地產、醫藥三大主業,為公司做大做強發揮了強大的助力作用。這些資金有效地啟動了重點項目的建設,保證了重點項目的資金來源,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形成了資金的良性循環。項目的投產,在壯大已有支柱產業的同時,形成了穩定的利潤增長點。
第一次融資:配股投資建設吉盛花園小區
根據公司1996年度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并經吉林省證券監督管理辦公室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1996年12月,公司按10∶3的比例實施了1996年度配股方案,這是亞泰集團首次通過證券市場配股融資,共配售股份1855萬股,募集資金8533萬元,用于“吉盛花園小區”第四期續建、第五期新建項目和茶飲料開發項目中。
資金的投入,為該小區后期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亞泰集團采用滾動開發方式,經過緊張施工,當年共完成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12752萬元。同時,利用回籠的資金再進行新一輪投入,實現了整個項目資金的良性循環。
吉林亞泰水泥有限公司全景。
第二次融資:配股投資建設亞泰水泥二線工程
1998年8月,根據公司第四屆第三次股東大會決議,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按10∶8的比例實施了1998年度配股方案。本次配股共配售股份6635萬股,募集資金66347萬元。
1997年,亞泰集團成功兼并雙陽水泥廠,并確定水泥產業“2-2-4”發展戰略。由于當時水泥廠原有的生產線年產量僅70萬噸,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在此情況下,為將資金使用風險降至最低,同時保證募集資金的回報率,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了深入的市場調研,對吉林省水泥行業的現狀及其發展潛力進行了透徹地分析,決定充分發揮房地產業優勢,利用募集資金增上第二條水泥生產線,使水泥生產與房地產業相配套,形成產業化一條龍。
3.5億元的資金投入,為整個水泥二線建設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后盾,使工程得以保質、保量地完成。1999年8月16日,二線工程提前竣工投產,亞泰水泥年產量達到164萬噸,年利潤達到4775萬元,形成了亞泰集團又一支柱產業。
亞泰花園。
第三次融資:配股投資建設亞泰花園居住區
2000年8月,根據公司1999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公司按10∶3的比例實施了2000年度配股方案。本次配股共配售股份6435萬股,募集資金41827萬元。
當時,長春房地產市場的經營理念及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購房者對房屋的質量和設計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并且市場對質量優、環境好的住宅小區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鑒于此,公司決定利用此次募集資金投資建設一座環境優美、風格獨特的大型生態居住區,進一步推進公司主營房地產業向縱深發展。
作為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亞泰花園居住區,總規劃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億元,整個工程采取滾動開發方式。募集資金的投入有效地啟動了整個小區的建設,為項目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其滾動開發,滾動收益的方式,形成了公司良性的資金循環。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共銷售商品房11.5萬平方米。亞泰花園居住區桃花苑和杏花苑的建成,進一步擦亮了亞泰商品房的品牌,提高了亞泰商品房的檔次。繼獲得“長春市民最喜愛的十佳樓盤”的榮譽后,“亞泰花園居住區”又在中國國際住宅與建筑科技展覽會上,成為全國三十家、全省唯一一家入選“中國名盤”的住宅小區。
第四次融資:配股投資建設水泥生產線、粉磨站、余熱發電項目
根據公司2001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2003年6月公司按10∶3的比例實施了2002年度配股方案,共配售股份8265萬股,募集資金39426萬元,用于投資建設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黑龍江年產32萬噸水泥生產線(海倫粉磨站)以及1號窯余熱發電技術改造三個項目。
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公司年新增155萬噸水泥熟料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了水泥產業的整體實力。該生產線與現有的三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相配合,共同完成了熟料基地建設布局的基本框架。黑龍江年產32萬噸水泥生產線的建成,成為公司水泥產業戰略布局的重要依托,為開發黑龍江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1號窯余熱發電技術改造項目的實施,使水泥熟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得到充分回收與利用,大大減少了企業能源采購支出,生產成本顯著降低,并且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粉煤灰為水泥生產提供大量輔料,在降低原料采購成本的同時能有效保護環境。
第五次融資:非公開發行股票投資建設水泥產業“三線兩磨”和亞泰花園櫻花苑項目
經2007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2007年11月公司實施了2007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共發行股票10416萬股,募集資金187488萬元,主要用于投資建設公司水泥和房地產業六個項目,包括兩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一條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兩個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站和亞泰花園櫻花苑項目。
項目竣工后,亞泰集團水泥和熟料產能由1389萬噸增至2145萬噸,水泥產業和地產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主營業務收入及凈利潤也隨之大幅提升。同時,進一步強化了水泥、房地產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對于實現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
第六次融資:非公開發行股票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經2014年第四次、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2015年4月公司實施了2014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共發行股票70521萬股,募集資金總額292664元,全部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本次融資后,有效降低了資產負債率、減少財務費用、補充了營運資金,改善了權益結構、財務結構,提高了投融資能力,增強了抗風險能力,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轉型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亞泰北藥交易中心。
第七次融資:非公開發行股票投入醫藥產業園項目建設和長春建材園項目建設
經2016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2017年6月公司實施了2016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共發行股票64897萬股,募集資金305015萬元,主要用于投資建設醫藥產業園項目和長春建材園項目,包括亞泰醫藥產業園配套設施及高新技術研發、中試車間項目、永安堂藥業普藥、保健品生產基地項目、生物藥業生物疫苗生產基地項目、長春建材有限公司建筑工業化制品產業園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隨著醫藥產業園和長春建材園的項目建設,有力推動了公司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速公司在醫藥、建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進一步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亞泰長春建材園。
多元發展 優化結構
鍛造亞泰模式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斯蒂格勒在談到資本運營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縱觀美國著名大企業,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應用了兼并、收購而發展起來的。”這是發達國家提供的寶貴經驗,兼并收購確有功效。
亞泰集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遵循資本運營的法則,探尋資本市場的規律,始終保持強烈的危機感,利用上市公司獨特優勢和融資渠道,走資本運營之路不動搖。亞泰集團資本運營的突出特點是運用兼并、收購等手段,實現了低成本擴張,優化了資本結構,調整了產業結構。
亞泰集團通過有效擴張,實現了企業發展的三個戰略目標:一是擴大了企業規模,實現了多元化經營,有效占領了市場,克服了行業壁壘,實現了避險降費,亞泰集團通過兼并收購,成功入主建材、醫藥行業,跨過了成長期,直接進入了成熟期,規避了投資風險,把風險鎖定在有限的責任內。二是實現經驗共享和優勢互補。亞泰集團通過資本擴張,進入新的產業,獲得的不僅是有形資產,還包括無形資產,保障了生產成本的下降,雙方優勢互補。亞泰集團通過注入機制、注入管理、注入資金,激活了原企業的存量生產,產生倍增效果。三是獲得科學技術上的競爭優勢。企業在成本、質量上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通過資本運營,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橫向聯合,將資金與知識相結合,采用嫁接方法直接高效地進入高科技領域,實現資質與量同步飛躍。
上市公司獲得資金,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去直接融資,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去間接融資。相比而言,從證券市場上融入的資金,可以長期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的籌資成本和資金壓力,有利于企業形成一個穩定的資金鏈條。亞泰集團將繼續以資本市場為依托,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融資平臺,做大做強建材、地產、醫藥三大支柱產業,并向縱深一體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公司規模和獲利能力,實現和保持亞泰集團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亞泰集團簡介
亞泰集團組建于1993年,199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按照“多元化產業結構、一元化專業管理”的發展機制,下設建材、地產、醫藥三個產業集團,是東北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并參股吉林銀行,實現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輪驅動。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團隊的帶領下,全體員工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11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亞泰建材集團是全國水泥行業“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和“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擁有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揮與世界500強企業——CRH老城堡國際建材集團的戰略合作優勢,向現代建材制品領域縱深發展,立足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建設了4個建材制品產業園。在鞏固東北地區領軍優勢的同時,積極開發全國市場,銷售范圍已拓展至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
亞泰地產集團以高品質住宅地產為核心業務,聚焦“生態、文旅、康養”的開發定位,形成集土地整理、地產開發、住宅產業化設計、建筑施工、裝飾工程、環境工程和物業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亞泰地產物業公司名列“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綜合實力十強”。亞泰地產集團堅持“區域做強、城市做精”的發展策略,選取東北、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區域,加強城市深耕;建筑公司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筑和市政建設,打造地產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亞泰醫藥集團是“中國醫藥制造業百強企業”,是亞泰集團重點打造的新興支柱產業,形成了集資源、研發、生產、流通、健康管理于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鏈。擁有5家高新技術企業,6個省市級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和創新中心,100多項專利,4個國家一類新藥——單體抗癌中藥“參一膠囊”、單體抗病毒新藥連翹苷、H5N1人用禽流感疫苗、MDCK細胞季節性流感疫苗,先后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旗下的吉林大藥房、永安堂擁有連鎖門店1000余家。
2020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醫藥產業是示范區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亞泰醫藥集團所屬企業已率先進駐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北藥園,將發揮各產業優勢,以北藥交易中心為引領,參與重離子醫院建設,統一規劃、統籌開發,積極參與打造國際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大健康創新產業集群。
亞泰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東北證券(股票代碼:000686)是全國性綜合證券公司。參股了吉林銀行,是其核心股東。亞泰集團通過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形成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亞泰集團在大健康領域資源豐富,以醫藥大健康產業為發展重點,加大了科技投入,而且亞泰集團現擁有6家康養酒店,其中在長春市有3家,長春亞泰飯店、亞泰龍達飯店、亞泰新城飯店,省外還有北京亞泰飯店、海南亞泰溫泉酒店、五指山亞泰雨林度假酒店。有4家百貨零售企業,長春市有3個,亞泰富苑、亞泰新動力、亞泰超市,在海南三亞有亞龍灣亞泰商業中心;所屬奇朔酒業,在哈爾濱、長春、沈陽分別擁有紅酒坊,在美國擁有2個葡萄酒莊,此外,還擁有1個旅行社——亞泰國旅。亞泰商業發揮品牌優勢,逐漸向精細化的方向發展,打造特色服務平臺,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為做強大健康產業提供新的增長極。
亞泰集團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累計向國家上繳稅費187億元,社會貢獻值625億元,捐贈、支持公益事業超1.5億元,多次榮獲“吉林慈善獎”;冠名了長春市南北干道——亞泰大街;冠名了吉林財經大學“亞泰工商管理學院”,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