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砂開采規劃擬定,5年可采920.4萬方
為加強河湖水域保護,強化河道采砂活動監管,指導新一輪河道采砂依法、科學、有序地開展。近日,廣東省水利發布了《廣東省主要河道采砂規劃總報告(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天然河湖砂長期以來普遍作為建設施工的優秀原材料,近年來,伴隨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天然砂開發利用被嚴格限制。在工程建設砂石供應高度緊張的粵港澳大灣區,河砂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規劃》以2018年為基準,內容涉及《廣東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規定的年度采砂計劃須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主要河道以及主要跨市界河,綜合考慮河勢穩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等多方面內容,結合上游來砂條件,河段泥沙補給情況劃定可采區和禁采區,確定年度采砂控制總量,對未來河道采砂活動進行指導。
2011年至2020年,廣東省年批準采砂量從1081.7萬m3下降至327.4m3,批準總采砂量呈逐年遞減趨勢。通過河床淺地層剖面測量和地質鉆孔勘察,省主要河道河砂儲量(中粗砂以上顆粒)主要位于干流河段,三角洲河段河砂已基本枯竭,河床覆蓋層主要為淤泥質土。本次估算省主要河道河砂儲量22128萬m3,根據第6章禁采區劃定成果,統計其中禁采區儲量合計17719萬m3,非禁采區儲量合計4409萬m3。
本次規劃范圍河段新增可采區23個,其中北江干流8個、東江干流8個、韓江干流5個、鑒江2個,合計控制開采量920.4萬m3;其中2021年開采量184萬m3,2022年開采量176.3萬m3,2023年開采量212.1萬m3,2024年開采量199.8萬m3,2025年開采量148.2萬m3;規劃范圍河道近年已批復未實施可采區12個,控制開采量431萬m3。
《規劃》大致反映了廣東省河砂開發利用整體趨勢,未來省內可利用河湖砂規模將進一步縮小,更少參與建筑市場活動。砂石供應緊張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粵港澳地區經濟建設發展,為緩解廣東省砂石供需矛盾,廣東省政府此前發布《廣東省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方案》,通過開源:合理投放礦權、規劃海砂;節流:固廢利用、尾礦廢石利用;優化:統一標準、促進融合發展;提升:推進技術創新、打造智能礦山等一系列手段提升砂石供應水平。
機制砂生產與使用是較為成熟的建筑用砂解決方案,目前,廣州市正積極推擠機制砂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可能成為未來廣東省緩解建設用砂供應緊缺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在生態文明建設備受關注的今天,降低建筑工程對天然河湖砂的依賴是歷史必然,在海砂開采利用尚不成熟階段,機制砂可能是當下最佳選擇。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