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市場熱點區域及未來機會市場分析
一、 水泥行業三大市場區域分布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水泥工業的發展在各個地區也呈現出不同的態勢。根據水泥消費需求特點和市場競爭特征,我們將水泥市場分為三大市場區域:
一級市場
長江三角州、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區三大核心消費圈為一級市場區域,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省份等經濟發達城市。屬于一級市場區域的城市年水泥消費量超過800萬噸。
一級市場區域經濟發展迅猛,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三大經濟圈。由于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大,人均消費增長較快,水泥市場需求旺盛,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因此,這一市場區域是眾多水泥大企業集團必爭之地,海螺、三獅、華新、冀東等大企業集團都聚集在此地。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區域內年水泥消費量為200~800萬噸左右,如鄭州、成都、南昌等城市。主要是指一級市場以外的省會城市及省內發達地區為二級市場,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相對于一級市場要慢,但仍然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潛在的經濟增長能力會更強。這一市場區域主要是本區域大企業利用其在本地的優勢控制市場,但進入2005年,大企業集團已開始大踏步進軍二級市場。
三級市場
中小城市及農村市場區域為三級市場,消費量為200萬噸以下,大部分地區是在50~100萬噸。這一級市場的特點是經濟發展相對比較滯后,市場容量較小,市場規模增長緩慢。這類地區小企業眾多,競爭特點是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產品主要是低端產品。市場競爭相對較為分散,很難形成獨家壟斷局面。
二、 近幾年水泥市場爭奪熱點區域
近年來水泥行業市場爭奪的熱點主要是一級市場區域,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和京津地區。
華東地區
位于長江三角州的華東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迅猛,水泥市場需求旺盛。全國年水泥消費量大于800萬噸的城市近30個,華東地區有10個左右。因此,華東成為大企業集團的必爭之地,企業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海螺、三獅、華新等大企業集團各顯身手,利用各自優勢,運用價格策略擴大市場占有率,一時間市場上“硝煙彌漫”,水泥價格從2004年起持續走低,全行業的利益得不到保證。
截止2004年底,海螺在華東地區共有新型干法生產線27條,熟料產能達4,070萬噸,占海螺新型干法產能比重超過80%。說明海螺的核心市場區域是華東地區。
三獅集團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等多種融資渠道,在浙江建有10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合計水泥熟料生產能力達945.5萬噸,占全省熟料產能5449.8萬噸的17.3%;水泥產量占全省水泥產量的15%左右。
華新集團的主要市場區域是湖北省,其年生產能力超過1,700萬噸。
華東地區是新型干法水泥發展較快和較早的地區,截止2005年底,浙江和江蘇擁有4,000 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達25條,擁有4,000 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的企業達15家,擁有2,500 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超過60家。2005年前10家水泥企業集團中有5家都集中在華東地區,加上近年產業結構調整涌現出數十家較具規模的新型干法水泥企業,使得這一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
珠江三角洲地區
珠江三角洲是固定資產投資活躍、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之一,也是水泥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地區,且其市場增長潛力較大,是水泥大企業集團所看好的目標市場。根據資料統計,廣東省2004年消耗水泥9,800萬噸,珠江三角洲地區水泥消費量超過7,000萬噸,占廣東省水泥消費量的四分之三。
珠三角地區水泥市場很大,但僅靠本地供應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很多企業借產業結構調整之際,紛紛在此建設新型干法生產線,以求在珠三角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截止2004年底,廣東省水泥生產能力(粉磨)超過1億噸。
海螺集團進軍中南地區的戰略部署已經很清晰,主打兩廣市場,在廣東主打珠三角市場;在廣西全面布局,在兩地區之間又形成相互呼應。2005年投產的5條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中有四條位于中南地區,廣東和廣西各有兩條,生產線規模均為5,000t/d,新增水泥熟料生產能力共計620萬噸/年。海螺在廣東英德共建設7條5,000t/d級生產線,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水泥生產基地。
本地龍頭企業塔牌和越秀集團也加緊調整了對廣東市場的布局,2005年越秀集團廣州越堡水泥公司投產一條6,000 t/d新型干法生產線;塔牌也從梅州推進到靠近珠三角市場的龍門。
外資企業也看好這一市場,其中最具實力的臺灣水泥(英德)有限公司和海螺隔江相望,準備建設4條5,000t/d級生產線,目前已有兩條法生產線已點火投產。
中材在收購天山后,又將亨達利并入旗下,其實力也不可低估。
珠三角地區的市場爭奪已日趨明顯,一直保持全國高位的廣東水泥價格從2005年開始逐步下降。廣州P.O32.5水泥價格從2004年的419元/噸的高位下降到2005年的322元/噸,下降了近100元,跌幅達23%,是近年來跌幅最為嚴重的一年。隨著珠三角水泥市場競爭的加劇,預計2006年廣東水泥市場價格依然不容樂觀。
由于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勢頭較好,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主控該地區市場,因此,珠三角地區在未來幾年仍然是水泥市場爭奪的熱點區域。
京津唐地區
由于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城市建設對水泥的需求量巨大。目前,北京水泥市場需求量為2,000萬噸左右,需求量從去年開始有下降趨勢,本地企業水泥供應量為1,100萬噸,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缺口使北京多年來一直是華北地區市場爭奪的焦點。2002年以前北京水泥市場價格較高,市場供不應求。但是,由于近年來周邊地區,如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區借交通便利的優勢將水泥大量涌入京津唐地區,導致水泥供過于求。從2004年各地區的水泥產量可以看出河北唐山、石家莊的產量都很高,邯鄲、邢臺產量也不低,水泥除供應本地區外,都將北京、天津作為主要目標市場。加上產業結構調整,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快速增長,出現產能過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水泥價格持續低迷,貨款拖欠現象嚴重,企業苦不堪言,至今未能擺脫困境。
京津唐地區的較具實力的企業有:北京金隅集團、冀東水泥、太行水泥等,但這些企業均未能形成主控市場的局勢,因此這一地區始終保持著過度分散的市場格局,也是眾多企業爭奪的熱點市場區域。北京金隅集團已開始實施對北京市場的整合,目前北京金隅已成為太行水泥的控股股東,其在北京市場的占有率將進一步提高,但要完全取得市場的主控權,還需進一步的對市場進行整合。
三、 未來機會市場預測
水泥行業近年來可謂血雨腥風,“戰爭”此起彼伏。海螺集團從根據地安徽起家,一路殺向華東的江蘇、浙江,再到中南的廣東、廣西,所向披靡,不放過每一個機會市場,中國水泥行業龍頭老大的氣魄盡顯無遺。拉法基十年磨一劍,避開與海螺的正面沖突,悄然整合自己的機會市場,幾乎一夜間成為西南水泥業霸主,水泥產能也躍居中國第三。把握自己的機會市場,快速出擊,是企業成就大業的前提。
整合機會市場
整合機會市場是指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在總生產能力中占有較大比重,較有實力的企業并不能主控市場,競爭企業眾多,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較小,企業壓力比較大的地區。通過整合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提高盈利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市場行為,避免低價競爭。
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2003年以來各地水泥企業產能擴張迅速,部分地區出現產能過剩。2004年國家對水泥、電解鋁等行業實施宏觀調控,水泥市場跌入低谷,許多企業陷入困境,急于尋找出路,市場大整合時機已經到來。
世界水泥巨頭拉法基與瑞安建業的合并整合了西南水泥市場,瑞士Holcim集團擬從河南省同力水泥集團入手,開始對河南省水泥省水泥市場進行區域整合。在華東地區,海螺主控了安徽市場,進而對江蘇市場采取有力進攻,欲實施對華東市場的整合。
從近年來水泥行業的發展可以看到,一級市場區域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眾多大企業集團是該區域的主要市場參與者,市場競爭激烈,新進入者若想在這一市場有所收獲較為困難。如華東地區,由于海螺強大的競爭優勢,令許多參與者望而怯步。
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企業超過50多家,主導企業有浙江三獅集團、紅獅集團等企業,但是由于市場需求量大,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完全主控市場。由于浙江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高峰期在2003、2004年,建成投產時恰逢國家宏觀調控,水泥行業進入低迷時期,建設投資無法及時收回,許多企業陷入資金困境,企業舉步為艱。尋找有實力的合作伙伴,是這些企業解決當前困境的主要途徑。
2005年浙江省擁有水泥企業279家,企業平均規模為31.65萬噸。水泥年生產能力達200噸的企業有30家,前10家水泥企業2005年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24.7%。從水泥消費量分析,浙江省年水泥消費量在400萬噸以上的城市有8個,市場需求量大,而企業眾多,集中度較低,正是大企業集團進行市場整合的機會所在。
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個地區2005年新型干法生產能力達3,127.9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水泥總產量的35.8%,落后生產工藝仍占主導地位。
京津唐地區目前擁有400多家水泥企業,平均規模僅為23.9萬噸,市場較為分散,北京金隅和冀東水泥雖然占有較大市場份額,但由于市場需求量大,未能做到主控市場。京津唐地區水泥價格連續多年處于全國低位。
二級市場水泥消費量比較大的地區,如河南、黑龍江、遼寧等尚未形成主導企業進行區域控制,這些地區都將成為大企業集團進行區域整合的機會市場。
進入機會市場
進入機會市場是指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較低,有較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空間、市場尚未被大企業集團所控制的地區以及市場需求量較小、為企業所忽略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
市場需求量較大的一級市場和部分二級市場已經處于群雄爭霸的競爭態勢,對于沒有強大實力的企業來說再進入已難獲收益。
從新型干法水泥發展情況分析,各地新型干法水泥發展不平衡,江蘇、浙江、西藏等地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當地水泥總產量比重超過70%,而四川省、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產量所占比重僅為16.81%和和18.36%。
廣東、河南、貴州、四川、湖南、福建等省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全省總產量比重不足30%,這些地區的新型干法水泥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廣東石灰石資源豐富的英德市,海螺集團和臺灣水泥已布下關鍵的一步棋,搶占石灰石資源,為攻打市場需求量大的廣州市場打下基礎。目前,海螺在英德建有7條5000t/d新型干法生產線,其中6條已投產,年新型干法熟料總產能達1085萬噸;臺灣水泥在英德投產4條5000t/d新型干法生產線,年新型干法熟料總產能達620萬噸;2005~2006年是廣東新型干法快速發展的時期,水泥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由于海螺、臺泥等有實力的企業已搶先布點,目標直指珠三角;越秀、塔牌、中材也有各自的優勢,其他企業進入的市場份額將很有限。
“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將加速河南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將為水泥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河南省新型干法比例較低,新型干法水泥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以作為進入的機會市場。
河南省較有實力的企業有同力集團、孟電集團、天瑞集團等,目前許多煤礦企業利用其作為水泥上游資源的優勢,開始建設新型干法生產線,紛紛涉足水泥行業。從2005年河南省各地區水泥產量看,各市前幾家水泥企業的產量相差不大,市場較為分散,尚沒有哪一家企業在某個市場占有絕對優勢。
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產量所占比例僅為18.36%,落后生產工藝占有較大比重。湖南省水泥企業總體實力不是很強,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截止2005年,湖南省擁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僅為9條,新型干法熟料年生產能力為632.2萬噸,2005年新增新型干法生產能力192萬噸,新型干法水泥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城市水泥消費量分析中看到,年水泥消費量在200萬噸以下的城市有兩百多個,這些地區面向的市場多是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市場需求量較低,有的地區礦山資源十分薄弱,是一些大企業集團不愿介入的市場。目前,中國整體經濟都在保持著較快的速度發展,農村城市化進程在加快,農村市場水泥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對于在局部地區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新型干法水泥發展尚未成熟的中小城市和農村水泥市場將是他們進入的機會市場。
三級市場的產業結構調整還沒有到位,新型干法能力相對較弱,雖然市場需求量較小,但更容易形成區域市場的主控權,是企業進入的機會市場。中小企業可以憑借在局部地區的優勢,避開與大企業集團的正面沖突,向三級市場滲透。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在選擇機會市場時,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自身的實力,結合資源、能源供應及交通運輸條件等,避免盲目行為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編輯:guest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