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改變 熱情學習 打造兩岸水泥王國——訪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辜成允
2003年,辜振甫先生正式卸下臺泥董事長之職,由次子辜成允先生全面接班,獨自扛起了臺泥未來發展的大任。那么辜成允時代的臺泥將會是怎么樣呢?中國水泥網CEO邵俊對臺泥董事長辜成允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
“三合一”策略 ---水泥、發電、港口
邵俊:有著60多年歷史的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請辜董給我們介紹一下臺泥的歷史,有哪些事情令您刻骨銘心呢?
辜成允:臺灣水泥公司創立于1946年,主要營業范圍包括水泥及水泥制品的生產與運銷,預拌混凝土的產銷。臺泥公司是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現有和平、蘇澳及花蓮三座水泥廠及一座小港紙廠,臺灣各地分設二十七座預拌混凝土廠,生產高品質的水泥以供應市場需求,年產能達1,060萬公噸,市場占有率約為55%,為臺灣最大的水泥產銷商。臺泥也是全球主要外銷廠商之一,約有一半產量外銷,獲得包括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政府水泥認證在內的多項證書。
臺泥是我從研究所畢業后工作的第二站,至今有20多年了。在此過程中有幾件事情是令我刻骨銘心。我在1981年剛進入臺泥時,是在資料處理室(也就是現在的電腦室)工作,臺泥是臺灣民營企業里第一個引進成本會計制度的,也是第一個實行全面電腦化的。當時我們實行的是分散式的管理,也就是總公司用大型電腦,廠里用中型電腦,公司辦公室同仁用的是微電腦。工廠自動化和資料處理自動化,在整個臺灣除了大型的公營企業外,臺泥是首創,由于這是我負責的,對我個人的影響也很大,所以還記憶猶新。后來臺泥的業務開始進入多元化,當時臺灣的水泥業進入了飽和期,我們除了繼續在水泥業生根外,對于非水泥產業也做了一些投資。最值得一提的是臺灣水泥的和平廠,這是一個“三合一”的項目,同時也是世界首創。我們把水泥廠、專屬的運輸港和發電廠相結合,還把環保概念與生產概念相結合,在這樣的機制下,我們除了二氧化碳無法回收外,所有的環保問題都一次解決。
邵俊:我們在臺泥的網站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水泥、發電、環保,三位一體,資源互補”,水泥是一個對環境影響比較大的行業,臺泥是怎么應對環境方面的問題呢?
辜成允:剛才講到的臺泥和平廠就是“水泥、發電、環保,三位一體,資源互補”這一做法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它將水泥廠、發電廠和港口相結合,資源互補,發揮最大的效應。對于這個廠,我著重介紹一下和平電廠的三大特色:1.環保永續整合性規劃,緊鄰港口,煤炭輸送距離最短,對環境沖擊極微;2.與水泥廠相輔相成,環保設施“排煙脫硫系統”所需之石灰石粉由和平水泥廠直接供應,環保設施“排煙脫硫系統”所產生之石膏徑送水泥廠作為水泥生產之配料,環保設施“靜電收塵機”所收集之煤灰亦送水泥廠資源再利用;3.廢棄物回收率達99%以上,且無灰塘設置。
臺泥認為環保與經濟持續發展是互動并相輔相成的,績效良好的環保與經濟將構成一個提升社會生活品質的良性循環,因此臺泥多年來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在促進經營管理的同時積極投入環保改善工作。
臺泥的成功來自于社會各方資源的支持,因此我們必須在生產過程中致力于尊重環境資源,保護我們所身處的環境,“以提升競爭力、資源再利用最大化、降低單位能源消耗量、減少廢棄物、利用水泥窯協助其他企業處理廢棄物”為主軸,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兩岸布局
邵俊:臺泥不斷加速在大陸的布局,目前主要是在東南沿海地區設點,那么未來在兩岸的戰略規劃是怎么樣的。
辜成允:臺灣是一個華南地區的省份,所以我們基本上把華南地區當作臺泥第一期的布局重點,包括福建、廣東和廣西。在整個戰略的觀點上,我們覺得這個地區市場消費前景相當不錯,相對來說,在生產的工藝上或者說大型化生產方面是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經過長期的調研后,我們將華南地區作為第一期的布局重點。
臺泥在大陸投資戰略清晰,并制訂“華南策略”:即以廣東、廣西、福建三省為主投資地區,計劃投下百億元人民幣并購或擴大產能,力爭在2008年達到年產兩千萬噸、躋身大陸水泥業前三名的目標。臺泥遵循的是循環型經濟策略,注重礦渣廢料的再利用,徹底解決“一次公害”、“二次公害”問題,把節能、環保放在生產的首位。圍繞“華南策略”,臺泥將投資一批循環型、節能型、環保型企業,打造臺泥成為水泥領導品牌。
邵俊:臺泥的“華南策略”真是高瞻遠矚,但是像海螺這樣的大型公司也在華南地區下了重注,那么臺泥是怎么樣處理和海螺之間關系的呢?
辜成允:臺泥和海螺是很好的兄弟關系!臺泥很早就和海螺在安徽朱家橋共建了礦粉廠,也共同持股了徐州海螺萬噸線,并且還是海螺港股的大股東。我和海螺的郭總和余總都是好朋友,臺泥最初進大陸從海螺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大陸水泥市場如何建設、如何銷售等等。臺泥也把和平水泥廠的“三合一”策略、“靠海建熟料基地”等經驗與海螺分享。
海螺和臺泥很相象,特別是兩個企業的高層管理團隊,結構和管理方式相似,都一樣很穩定。 臺泥和海螺“十一五”的發展重點都在華南,特別是在廣東英德市隔江同期建設11條5000噸生產水泥線,又都在廣西建設了4、5條5000噸線;面對的是同一個珠三角水泥市場,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我們希望最終達到當地政府、臺泥和海螺三贏的局面。
華南的市場那么大,一億多噸的市場需求擺在那里,英德臺泥4條線產能有1000萬噸,英德海螺7條線有1500萬噸,兩家企業產能還不到17%,華南的市場機會很多,我們希望有大企業的出現。同時,我們積累了多年的水泥制造經驗,可以將成本控制地很好。我們的市場策略也很靈活,我們相信自己是有競爭優勢的
邵俊:2005年里,水泥行業的并購重組動作頻頻,拉法基、Holcim、海德堡都加大了對內地水泥行業的投入,您怎么看待這股趨勢呢?臺泥有沒有什么并購計劃?
辜成允:我們對于這個趨勢是非常的關注,從一個產業的發展角度來講,經過并購,企業規模增加了,技術平臺得到整合,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我們臺泥一直堅持一個多贏的并購模式。當前沒有并購計劃,主要還是繼續貫徹執行“臺泥贏的策略”:1.持續獲利,以強大和穩定的臺灣運營為基礎獲得效益;2.快速發展,繼續在大陸進行核心(水泥)事業的投資;3.集中本業,處理非核心事業;4.貫徹執行,繼續企業改造的合理化和降低成本。當然如果有機會并購的話,我希望是建立在人才和技術合理整合的基礎上,這樣便于產生企業的凝聚力,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
轉變理念
邵俊: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和良好的經營管理,臺泥的人才戰略和管理理念是怎么樣的呢?“謙沖致和,開誠立信”是令尊辜振甫先生的經營理念,對此辜董有何見解?
辜成允:我的父親是思想家,父親經營事業的精神落實到臺泥上就是他的八字箴言“謙沖致和,開誠立信”,這是他給和信、給臺泥最重要的八個字。謙沖致和是儒家的看法,開誠立信,我想中國人是無信不立,這是他所強調的正派經營。這樣的價值現在當然還適用,只是要給予新的定義。現在的競爭與從前不同,臺泥需要歸零,重新開始,針對這八個字應該給予新的時代定義。
謙沖過去可能是注重倫理,現在可能是尊重專業。致和,可能是和諧,現在則是團隊合作。每個人都很專業,在互相尊重的同時,要折衷,放開自己的專業;致和是因為大家互相的沖撞、切磋,能夠得到最好的團隊利益,這是謙沖致和。開誠立信,過去是不必簽約,說話算話,任何人代表公司出去,就是公司最終的授權。現在出去講話算話,也得要求對方誠信。
我父親是一個瞻遠矚的思想家,而我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執行者。所以我們最近換了一個不同的管理方式,叫做鷹式管理,就是成果導向,精、簡、準。事實上這是謙沖致和,開誠立信的另一種轉變。我現在要求的是,什么事情都要量化、具體化、追到底,我要求所有的溝通透明、簡單、直接。
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當然改革絕對不是否定過去的一切。但是我們要做的是,不要讓歷史的包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告訴員工,現在我們做變革的目的,是要再造光輝、榮耀的臺泥。。我們應該騎在過去五十年歷史的偉人肩膀上,重新想往后的五十年應該怎么走,這是我們的使命。所以我把現在臺泥的企業精神定義為“擁抱改變,熱情學習”。
前景規劃
邵俊: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實行的第一年,水泥行業充滿了機遇和挑戰,臺泥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請談談臺泥在此大背景下的前景和布局。
辜成允:我經常會引用管理大師杜拉克的名言“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創造業績”。2003年,自從我出任臺泥董事長兼總經理后,就進行了人事精簡,同時也通過完善人事升遷制度激勵員工士氣。
在達成第一階段改革的目標后,我未來的設想是專注于水泥本業的經營,將以水泥及相關行業與電力等為核心事業,對于閑置資產及部分轉投資事業將都逐一進行出售。與此同時,臺泥在大陸的布局已經著手展開,繼在安徽朱家橋和江蘇徐州布點后,臺泥近期頻繁投資華南,在廣東英德、廣西貴港、廣西柳州、福建福州均設立水泥廠,預計在2008年前投入7億美金,完成增建大陸年產2000萬噸水泥目標,躋身中國水泥三強之列。
臺泥布局兩岸的水泥產業經過深思熟慮,雖然目前投資集中在兩廣地區,但是臺灣和平廠也預留了增產空間,一旦兩岸關系前進,和平水泥廠可以和大陸工廠形成聯動,穩坐華南地區。由此,臺泥確立了未來幾年的四大經營策略:
1.生根臺灣,臺灣市場不會放棄,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這是立業的根本;
2.深耕華南,投資大陸華南地區是臺泥未來成長的原動力,也是臺泥未來快速成長的基石;
3.主業清晰,臺泥將非常堅決地處理非核心事業,使以水泥為核心的主業更加清晰;
4.企業改造,這是臺泥繼續革新的關鍵,臺泥將視其為一條無止境的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我提倡的“精、簡、準”為核心的鷹式管理,就是強調在簡單的平臺上,通過準確的執行,迅速解決問題,讓信息透明,讓績效說話。為了使這套管理模式落到實處,我親自上陣在集團內推行信息化,新上馬的ERP系統預計今年4月可以完成上線。屆時包括大陸工廠在內的所有的信息都要全面上線,任何一個地方賣出多少水泥,多少價錢,是賺是賠一目了然。這套系統將成為臺泥的法寶,也是臺泥開創第二春的起步。
一個經歷了五十年的老企業,就象是一輛古董車,漂亮精致但負載了太多的傳統,對辜成允來說,他現在要做的是這部車五十年的引擎整個拿下來,放到陳列館,然后把車子加個火箭,一飛沖天!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當然不容易,然而,筆者看的出來,他對此充滿了信心,決心要把舊的臺泥帶往一個新的方向。臺泥下一個50年發展,相信會再創出一個高峰來!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