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0年混凝土行業運行回顧及2021年展望
一、經濟反彈回升 商混需求低速增長
1.1 經濟實現正增長
雖然2020年我國經濟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家統計局顯示,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經濟萎縮6.8%,二季度反彈回升,三季度和四季度繼續增長4.9%和6.5%。
然而,我國經濟仍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之部分城投債違約風險逐漸顯現,所以2020年基建和房地產仍是驅動經濟回升的穩定劑,數據顯示,2020年房地產和基建(含電力)投資合計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高達63.54%,較上年增加6.6個百分點。不過,政府當局為了防范國內風險,尤其房地產行業,仍持一貫嚴態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搞“大水漫灌”來刺激經濟,房地產市場維持平穩運行。
1.2 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 基建低速運行
混凝土在建筑業中作為加工產品廣泛應用于房地產和基建中。房地產投資方面,2020年房地產投資增速降至中高位水平,全年房地產投資達到14.14萬億,同比增長7%,增速放緩至2017年的投資水平。增速放緩是2020年第一季度因疫情隔離封鎖,年中超長雨水季,7月政府召開房地產工作會議,約談10大熱門城市,同時提出“三道紅線”標準(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總而言之,2020年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比2019年限制房企融資調控的態度上更加嚴格,因而導致2020年房企投資謹慎加深。
基建投資方面,2020年基建投資保持低速增長,2020年基建(不含電力等業)投資同比增長0.9%,相較上年減少2.9個百分點。2020年基建(含電力等業)投資增速達到3.41%,相較上年增加0.08個百分點,因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上,李克強總理部署了2020年主要目標: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項目。其中“新基建”新詞首次出現,包含5G、充電樁、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在2020年投資中迎來較快發展。
而傳統基建投資增速放緩,主要是2020年政府應對疫情以及支持小微企業,進行大規模減稅降費等措施,地方政府財力壓力顯現,使得政府大規模搞基建的動力較以往減弱。另外,基建項目資金大,落實難度大,部分基建項目資金滯后支出以及申報的部分項目審批手續未完成,導致遲遲沒有落地建設等因素,導致基建投資增速放緩,不過,2020年基建投資量是略超去年同期。
圖1: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統計局
1.3 地產施工面積中低速運行 新開工項目減少
商混產品在房地產建設中使用廣泛。2020年房地產施工面積增速放緩,竣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普遍減少。房地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房地產施工面積達92.6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70%,較上年減少5個百分點;2020年房地產竣工面積達9.1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4.90%,較上年萎縮7.5個百分點;2020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達22.4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2%,較上年萎縮9.70個百分點。
2020年房地產新開工項目有所減少,數據顯示,2020年本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及本年竣工面積合計占施工面積比重達34.06%,比例相較上年減少2.09個百分點,比例連續兩年減少。同時,2020年本年新開工面積占施工面積比重也從2018年的25.46%下滑至 24.22%。
另外,2020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增速與竣工面積增速間的差值從2018年的高位25.46%放緩至3.7%,雖然2020年新開工速度仍快于竣工速度,但和前兩年數據相比,2020年新開工速度其實是有所下降,與之相對,2020年竣工速度則有所加速。
圖2、3:地產施工、竣工、新開工面積及增速,新開工面積等之間比重及其增速間對比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統計局
1.4 2020年商混產量小增 低速發展
根據CCPA協會了解,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混凝土企業商混累計產量252070.24萬方(略接近上年全年產量),同比增長2.49%,累計增速從9月轉正后并持續上行。
由于2020年12月相較上年同期氣候更冷,寒潮天氣增多,進一步制約商混需求增加。不過,在11月底,國務院發布根治欠薪活動,所以不少下游項目加速施工,力求在12月底前竣工結算,綜合因素,預計12月單月商混產量總體不會減少太多。根據測算,預計2020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混凝土企業商混累計產量可能在27.8至28.3億方之間,預計累計增速在2%至3.4%之間。
圖4:2014-2020年商混產量及增速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CCPA
二、商混供應充裕 產能過剩嚴重
2.1 全國企業近兩萬家規模 山東居最
截止2020年年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備案注冊的預拌混凝土專業承包不分等級的混凝土企業約19548家以上,將近2萬家的預拌混凝土企業零散的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山東、河南、河北與江蘇是預拌混凝土大省,企業總數在千家以上,分別在1200-2500家之間,占全國比重為12.6%、9.3%、6.7%和6.3%。第二檔是廣東、四川、安徽和湖北,企業總數在700-900家之間。第三檔是陜西、山西、內蒙古、湖南、遼寧、江西、新疆、貴州、廣西和云南,總數分別在500-600家之間。最后,剩余省份的企業比重分別在0.5-2.6%之間。
圖5:各省預拌混凝土企業占全國預拌混凝土企業數量比重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新增產能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風險。2020年,全國擬建混凝土共379家,擬建產能達21509.97萬方以上。其中河南擬建產能4600萬方,其次是廣東4107萬方,再是湖南2242萬方,山東、浙江和江蘇在1000-2000萬方之間,最后剩余省份擬建產能在1000萬方以下。
2.2 產能百億規模 供應充裕 嚴重過剩
產能方面,混凝土企業大都是小微企業,規模小,絕大多數企業只經營一座攪拌站(基本擁有兩條120型號攪拌機,年產能約60萬方),只有少數企業以聯合控股方式占領其他市場。不完全統計,前30家集團(約729家子公司)總產能達87507.45萬方。整體而言,前30家集團的商混產能加上剩余 1.8萬家商混企業的商混產能(預計大約在108億方),則全國市場現存商混產能可能高達117億方以上的規模。
下游商混使用方面,通過企業調研及數據判斷,2020年混凝土企業承接的房地產和基建項目占比分別約57%和43%左右。一般來說,房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所需商混用量在0.42立方米至0.76立方米之間,那么扣除裝配式建筑面積,2020年全國房地產新開工及竣工項目的現澆混凝土大約在11.37-20.58億方之間。根據上述比例粗略估計,2020年全國商混產量規模預計在20-36萬方之間,由于房地產現澆混凝土測算面積中并未包含既有前期施工等轉入面積,產量規模可能小幅高于測算規模。粗略判斷,2020年全國商混產能利用率大約在17%-31%之間或稍高水平。
根據散裝水泥協會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使用散裝水泥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共計11643家,對應的商混產量和產能分別是19.8億方和64億方,產能利用率在31%左右。
圖6:全國預拌混凝土企業數量及產能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散裝水泥協會
三、商混價格先抑后揚 弱勢運行
根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標準,普通混凝土干表觀密度在2000-2800kg/m3之間,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碎石、砂、水泥和減水劑分別占混凝土干表觀密度的47%、32%、13%和0.3%左右,所以砂石、水泥供應緊張程度是影響混凝土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
3.1 水泥價格同比下跌
12月31日全國水泥價格指數報154.60點,同比下跌7.11%,一方面是前期基數高,2019年年末的價位是史上價格最高位,另一方面,上半年受疫情、超長雨水影響,庫存積壓,需求受挫,導致價格跌幅過大,以至于下半年價格反彈力度弱。
分月份來看,2020年1月份水泥價格淡季下跌0.78%,2月份因疫情影響價格繼續走跌2.80%,3月份因高庫存積壓跌幅再次擴大至4.88%,4月份疫情防控未完全放松,繼續下跌3.78%。5月份天氣晴好,下游工程施工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狀態,價格企穩反彈0.86%。而6月份因超長雨水季開啟,價格又開始轉跌1.39%,7月份繼續跌4.09%。8月份雨水結束,需求有所回升,水泥價格重新進入上行通道,月漲幅為3.39%。9月份進入“金九銀十”旺季疊加煤炭價格大漲,9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上漲4.11%和3.11%和2.6%。直到12月份因2020年寒冬來臨,淡季回調0.13%。
圖7:全國水泥價格指數(CEMPI)走勢(點)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3.2 砂石價格同比小幅下跌
12月31日全國砂石價格指數報99.93點,同比下滑4.4%,12月31日全國機制砂價格指數報102.94點(指數年中上線,未有同比數據)。一般來說,砂與石的價格走勢基本呈現正相關性。2020年砂石價格下跌,主要是不少缺建筑骨料大省在2020年相繼創立規模較大的制砂廠和制石廠,前幾年砂石供應緊張的情形在2020年一一得到改善,骨料供應趨向寬松演變。
碎石方面,分月份來看,1、2月份因節假日及疫情隔離封鎖,企業不開張,無報價產生。3、4月份企業復工,但下游生產活動未完全恢復,價格分別下跌0.94%和0.19%。5月份下游生產基本恢復,需求回升,價格反彈回升1.10%。直到6、7、8月份進入全年淡季(汛期、雨水、高溫等因素),價格分別下跌0.7%、1.2%和0.63%。9月份砂石庫存積壓而繼續下跌0.8%。10月份旺季需求顯現,價格反彈回升0.19%。11月份東北進入冬歇期且中南砂石產能投產,庫存走高,價格再次回落0.14%。12月份下游加快竣工結算,價格有所反彈0.13%。
圖8:全國碎石、機制砂價格指數走勢(點)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細骨料方面,近幾年天然砂因環保、不可再生屬性等,使得機制砂替代天然砂成主流。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屬性以及環保政策,各區域天然砂和機制砂之間的價差有所差異。價差方面,2020年12月華東地區,中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天然砂與機制砂之間的價差分別在10-70元/噸之間,35-100元/噸之間和76-125元/噸之間。其中山東和福建、河南和廣西、四川和重慶的天然砂最為緊缺,價格高昂。
3.3 減水劑價格穩中偏弱
根據六個城市的造價辦了解,2020年12月的這六個城市的高效減水劑信息指導價基本在4.8-6.09元/千克之間,其中天津2020年年底減水劑價格同比回落12.75%。分月份來看,2月份天津高效減水劑價格上漲0.14%,3月份價格企穩,4月份價格大幅下滑12.30%,5月份繼續下調0.16%,6月份止跌企穩,7月份反彈上漲6.21%,8月份轉跌6.15%,9月份再次止跌企穩,10月份反彈上漲0.16%,11月份漲后企穩,12月份回調0.33%。
表1:六個城市高效減水劑信息指導價(元/千克)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3.4 商混價格弱勢運行 西北領跌
上游直接材料成本變動是影響混凝土定價的主要因素,而且原材料成本占混凝土價格結構的70%以上,數據顯示,龍頭企業西部建設的直接材料占商混成本比重從2017年的72%增至78%。總之,2020年全國商混價格下跌,主要是跟隨原材料價格下跌以及不同區域市場競爭和需求情況而有所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12月30日全國混凝土價格指數報148.32點,同比下滑5.64%。雖然全年商混需求小幅增加,但2020年擬建和新投產不少混凝土攪拌站,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加劇,加之全國原材料供應充裕,成本下行以及前期高基數效應,故年底混凝土價格難以超過上年。
分月份來看,2020年前9月,每月全國混凝土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月跌幅在0.07-2.41%之間,其中3月份、4月份、6月份與7月份跌幅最大,跌幅分別為1.7%、1.4%、1%和2.4%,主要是一季度的疫情隔離封鎖、復工復產緩慢、超長雨水及高溫等因素導致。
直到10月份,價格開始止跌反彈回升,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漲幅分別為0.78%、0.95%和0.45%,一方面,這段時期原材料價格開始進入上行通道,成本上漲,另一方面,東北爭取在冬歇前加速趕工,同時11月底國務院強調的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不少市政及民生工程力爭在12月底完成工程項目并加速回款,在12月寒流下,中部、南部各地項目加緊趕工,促進商混需求維持較高景氣,進一步抬升價格上漲。
圖9:全國混凝土價格指數走勢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分區域來看,與上年同期相比,2020年年末除了東北混凝土價格指數上漲外,其余區域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西北跌幅最大,高達12.17%,其次是西南和中南,跌幅分別為6.81%和6.40%,最后是華東和華北,跌幅分別為5.22%和4.20%。
其中西北地區價格領跌,主要是西北項目在二季度復工復產不及預期,同時新疆烏魯木齊因6月疫情反彈而封城兩個月左右,加上西北地區基建項目大而資金到位不足等,價格弱勢運行。而東北地區價格上漲是因北部施工周期正常不變。東北因低溫氣候影響,一般在3月中旬后開工,所以一季度爆發的疫情對北部地區的正常開工時間影響較小,加之在旺季時期水泥等原材料成本上漲,東北價格反彈力度大。
2020年一季度疫情對南方影響較大,南方復工復產延后近兩個月有余,同時南方年中受超長雨水季影響,混凝土價格跌勢不減,直到三季度中期,借著“銀十”旺季才開始反彈回升。
圖10:2020年全國六大區域混凝土價格指數走勢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分地區來看,全國29個省市中C30混凝土價格上漲的城市有5個。其中漲幅最大的是吉林地區,漲幅達到20.48%,其次是遼寧,漲幅9.05%,最后是寧夏、天津和內蒙古,漲幅在0.99-6.33%之間。下跌的城市有23個,跌幅居前的是河南,跌幅達16.40%, 其次是陜西、新疆、重慶和山西,跌幅分別在10-16%之間,安徽、福建、山東、關系、湖北、河北、江西,跌幅在7-9.7%之間,最后,其余城市跌幅在1-5.5%之間。
圖11:全國29省C30混凝土價格漲幅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四、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收益增加
2020年1-11月,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累計1.58萬億元(接近于上年全年體量),同比增長3.5%,利潤總額累計773.92億元(接近于上年全年體量),同比增長7.07%,銷售利潤率4.90%,較去年同期增加0.02個百分點。
2020年12月南方地區不管是民生工程、還是普通工程,力爭年底項目完成結算,加速施工,混凝土與水泥制品需求仍較為景氣,同時原材料上漲還未到頭,12月份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價格均有小幅上漲。據測算,預計2020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全年累計達到1.75-1.78萬億元,對應的利潤總額累計達829.80-844.72億元。
圖12、13: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及同比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五、混凝土行業面臨四大難點
(1)集中度低 協同問題突出 競爭激烈
前30家集團(約729家子公司)合計商混產能達87507.45萬方,占全國近2萬家總產能比重在0.01%左右。前30家集團的商混產能規模的行業集中度很低,顯示著混凝土行業市場十分零散,加上混凝土存在20-30公里以內的短運輸半徑的問題,使之難以拓展全國。只有通過聯合控股方式來占領市場,但聯合控股方式普遍存在子公司間協同問題突出,導致溝通等管理成本加大。另外,行業集中度低,也導致市場上小規模企業間競爭非常激烈。
表2:前30家集團的混凝土產能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行業門檻低 發展粗放無序
混凝土行業未有完善的退出機制,行業門檻低,雖然攪拌站的建筑企業資質每年需要定期更新,較為熱門區域的個別地方攪拌站也在進行混凝土專項整治,但整治影響力度小,對全國大范圍企業來說,仍是小巫見大巫。同時因各區域需求不一,項目分散,仍有不少新增攪拌站進入。整體而言,全國混凝土行業的存量規模相當龐大,零星點點的分布在各地,加之傳統經營模式下的信息不匹配,行業發展粗放無序。
(3)預拌混凝土生產、使用單位質量責任不落實問題
2020年住建部發布《關于2020年預拌混凝土質量專項抽查情況的通報》。經過一個月的抽查,2021年1月中旬住建部披露抽查結果,受檢工程預拌混凝土質量總體可控,但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情況較為突出。
(4)資金壓力增大 應收款及票據周轉天數延長
2020年前三季度三家混凝土上市公司整體運營效率仍不佳,西部建設的應收賬款及票據周轉天數相較上年增加15天和50天左右,海南瑞澤的應收賬款及票據周轉天數因商混銷售不佳和公司銀行承兌匯票余額減少而縮小一個月的時間。
墊支方面,2020年三家上市企業墊支情況仍嚴重,2020年前三季度西部建設、深天地A和海南瑞澤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占營收比重分別在104-125%之間,其中2020年西部建設和深天地A墊支比重增加,分別較上年同期分別增加14.9個百分點和29.5個百分點。2020年混凝土企業絕大部分資金基本在外流通,企業內部現金流壓力超過上年。
表3:2020Q3 三家上市公司運營指標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六、混凝土行業發展迎四大機遇
(1)政府監督職能稍有提升 全國首次開展混凝土質量專項抽查
從2017年“藍天保衛戰”出臺,混凝土行業質量專項整治先從局部地方整治到多省市聯動進行整治。2020年10月中旬,住建局下發《2020-2021年秋冬季預拌混凝土企業加強揚塵治理工作的通知》以及10月底住建部發文即將開啟對10個省市(天津、河北、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南、海南、重慶、貴州等10省(市)30個在建建筑工程及30家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進行預拌混凝土質量大檢查。
綜上所述,在這三年的整治,有近兩成攪拌站因未有建筑企業資質且環保標準不符合者要么關閉取締、要么進行整改,目前混凝土行業的“臟亂差”正持續改善中。
(2)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出臺 加快應收款周轉率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28號)正式發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規范支付行為,防范賬款拖欠,如對機關、事業單位規定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3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此條例,有助于加快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11月底,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整體而言,在上游、下游中處于弱勢方的混凝土行業,在此條例的運行下,可以有效緩解應收款壓力。另外,下游房地產的三道紅線出臺,旨在提高房企的運營能力,加快竣工結算,進一步提高房企的資金流動性,由此,間接的提高混凝土企業應收款回收效率,緩解現金流緊張。
(3)技術加持 旨在提高行業地位
混凝土行業作為傳統加工產業,因生產工藝簡單,產區管理標準不統一,市場布局分散,與原材料供應商、下游客戶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同時產品質量多方間監督責任不落實等問題,那么未來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自動化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的加持下,極大的解決混凝土行業上述問題,并提升整體行業在建筑產業中的地位。
表4:2020年部分城市混凝土行業技術動態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4)加快推進都市圈和城市群一體化
各大省市搶奪人才,放寬戶籍限制,戶籍改革,進一步加快推進都市圈和城市群一體化。2019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相較于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建設空間。
七、2021年混凝土行業展望
7.1 房地產、基建投資增速運行至中速水平
2021年基建和房地產仍是穩定經濟不可缺少的支柱,因前期低基數效應、加之購房剛需、新房庫存回升階段,基建“兩新一重”項目、2020年項目資金滯后支出和部分項目審批手續未完成而轉入2021年施工等因素支撐,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將運行至中速水平運行。通過18家研究機構對房地產投資和基建預測取平均數和中位數,預計2021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和基建投資增速分別在6.5-6.7%之間和5.1-5.3%之間。
7.2 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低速運行 竣工將迎高點
房地產新開工方面,有8個機構認為2021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增速在-7.6%至6%之間。筆者通過這8家的預測比例取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0.29%和1%。雖然2021年房企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絕大多數房企對拿地趨于謹慎,但2020年房企銷售額表現較為優異,銷售同比增長8.70%,比2019年增加2.2個百分點,銷售現金流回升將支撐房企下一年經營和開發,且核心區域的優質地投資將有增無減。
另外,2020年房地產庫存在近三年中處于中低水平,2021年房企補庫存意愿較強。從狹義庫存來看,2020年房地產待售面積約4.99億平方米(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5.2億平方米和4.9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0.1%,從廣義庫存來看,2020年新開工面積與銷售面積差值達4.8億平方米(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3.8億平方米和5.6億平方米),同比減少0.13%。
房地產竣工方面,有7個機構預測2021年房地產竣工面積增速在3-15%之間。這7家機構的預測比例取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8.7%和10%。2021年竣工面積將高增速發展,一方面,2020年因疫情及防控導致施工節奏延后,所以2021年在交房周期的進程下,房地產竣工有望繼續回升。另一方面,房企迫于資金壓力,房企通過采取快周轉策略,增加施工到竣工周期的無息負債方式(經營杠桿驅動),并且加大精裝修比例延緩交房時間,使得竣工時間拉長,同時,通過提前一部分工作使得新開工和預售時點提前,加快銷售現金流回流。
表5:研究機構對于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指標增速預測(不完全統計)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券商等研究機構
7.3 2021年商混需求可能小增 價格小幅下跌
2021年基建端和房地產端的商混需求將平穩略增。目前政府大搞基建已成過去式,而2021年基建端的商混需求和2020年一致,仍側重在交通、水利和各省補短板領域的重大項目基建建設上,商混體量預計將維持前兩年水平。而房地產端的商混需求將在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下,隨著新開工面積增速大幅放緩以及竣工面積大增而小幅增加。整體而言,預計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商混產量可能達到28.4-29億方,體量可能和2020年不相上下或有超出少許,同比增長3.4-6%之間。
供應方面,首先,原材料方面,目前全國砂石供應緊張已不如2018、2019年緊張,一些水泥、建筑等規模大企業(如中國建材、中電建等)紛紛進入骨料行業,開拓并布局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有近12.35億噸擬建骨料產能、分別是200萬噸的淡化海沙,11.71億噸的機制砂石、6239萬噸的再生骨料,預計2021年砂石成本波動將緩和且趨穩。另外,水泥熟料行業各區域龍頭顯現,市場相對高度集中,水泥供應穩定,成本波動也較為平穩。
最后,混凝土自身供應方面,當前環保制約因素已不如2017年對整個行業產生的影響范圍大,只有局部地方有影響,如河南、河北等地,一到四季度因大氣預警而出現短暫停工,今后環保因素將對行業只是起到維持常態化的預防作用,而不再是干預行業供求關系的主要因素。產能方面,2020年近380家的混凝土企業擬建產能達21509.97萬方以上,有大部分將在2021年投產,加之 2021年也有不少企業安排擴產和新增產能,那么對當前已達到百億產能規模來說,今后全國商混產能過剩問題將更加嚴峻,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從而拉低商混單方毛利水平。
綜上所述,2021年全國商混需求將小幅增加,但因混凝土企業數量增多,產能過剩嚴重局面不改,產能利用率低下,供應充足,加之原材料價格波動下滑。綜合因素,預計2021年全國商混均價將下滑,分別在457-467元/方,同比下滑1-3%。
表6:2021年經濟、房地產、基建和商混預測數據(不完全統計)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券商等研究機構
編輯:陳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