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評論(0)
2017年,為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北碚區政府引導鼓勵礦山關停。在采礦證還未到期、砂石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周松毅然說服父親將礦山關閉。
成片的果樹林,別致的民宿,雞犬之聲相聞……這是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中華村的一座小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塵土飛揚、光禿禿的關閉礦山。
民宿的主人周松是土生土長的中華村人。中華村位于重慶主城北部的山脈間,石灰石礦豐富。2001年,周松的父親承包了300多畝山地,開采石灰石礦。
周松從重慶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畢業后,一開始在外創業辦廠。“當時礦山靠人工采石,生產效率低,不但辛苦,錢還賺得少。”心疼父親的周松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2007年對礦山進行機械化改造,2011年再次對礦山實施技改,礦山生產效率和利潤大幅提高。
兩次改造后,雖然石灰石礦產量增加不少,但機械化開采對山體的破壞十分嚴重。周松說:“盡管賺了錢,可是環境被破壞了,整個山頭被挖掉大半邊,形成了300多畝的裸露礦坑,這個產業注定不可持續。”
2017年,為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北碚區政府引導鼓勵礦山關停。在采礦證還未到期、砂石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周松毅然說服父親將礦山關閉。
“我們交了100萬元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只要按照規定對礦山覆土植綠就可以拿回這筆錢。”周松說,他當時看著滿目瘡痍的山頭,心里不是滋味。
“既然要復綠,那就好好修復生態。”于是,周松花費數百萬元運來土壤,栽種1.5萬多株桃樹、李樹、柑橘等果樹,將礦山生態修復與農業發展相結合。一年多之后,果樹長勢喜人,光禿禿的礦坑變綠了、變美了。2019年,他忽然發現了美好生態蘊含的商機:以觀光農業為依托,完善餐飲住宿功能,一定可以吸引游客。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周松租用整合閑置村民宅基地,精心設計建起了一座名為“既白”的民宿。
盡管這里距離北碚城區有一個小時的車程,但由于海拔高、視野好,這里日出日落一覽無余,加上建筑獨特,去年7月民宿一開業,很快就成了網紅打卡地。“9間客房一到周末全是滿的,來吃飯游玩的游客也比較多,我在礦坑果園里還搞了林下養雞鵝鴨,很受游客歡迎,平均下來一個月有近20萬元營業額,帶動周邊20多位村民就業增收。”周松說。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北碚區近年來通過財政資金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生態修復,2019年底基本完成77個圖斑、165.6公頃關停礦山治理。
接下來,周松還打算建兒童樂園、提高果園的水果品質,豐富旅游業態。他說:“以前父輩覺得要賺錢就得破壞環境,現在很多老百姓認識到生態好同樣賺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參考與交流,不代表水泥網的觀點和立場,且不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② 如有侵權及投訴等問題,請聯系水泥網處理(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