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冷靜看待今年的水泥市場
近來,對今年水泥市場展望和分析的文章頗多,多是抱著樂觀的態度認為年內可走出低谷,甚至已預測今年水泥利潤可增長若干成。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畢竟2005年春天水泥市場的強冷空氣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所有的企業及業內人士無不在企盼著市場早日回暖。
但是,今年水泥能走出低谷嗎?作出肯定的回答,恐怕還為時尚早。
首先,水泥是周期性的行業,它的周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周期所決定的。我國水泥2005年走入低谷,這一點多數人已達成共識。短短一年又走出低谷,不僅國內外罕見,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也難以解釋。
第二,2005年水泥利潤總額雖然達到80多億元,但業內人士都清楚水泥的運營十分艱難。之所以取得較好的業績,除了企業在節能降耗、加強管理作出了新的成績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仍在高位運行。從2005年6月起,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一直在27%以上,而在現階段,固定資產投資是決定我國水泥市場需求最主要的因素。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精神,在“十一五”期間,GDP增長率和投資率都將下移,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也將趨緩。
第三,近來對水泥成本影響較大的煤、電價格高企的問題,2006年不會有太大的改觀,價格依舊高位已屬必然,只能寄希望于漲幅小一點。
第四,2005年新建新型干法生產線110多條,新增生產能力1億多噸。其中許多是屬于前兩年建線高潮的慣性延續,這些產能將在2006年釋放,水泥產能大于需求的狀況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
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對水泥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長時期的利好消息,但由于我國的水泥產量太高了,市場太大了,對任何利好的消息給予市場的影響都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新農村的建設對水泥的需求最終也會通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而反映出來。
總之,在經濟發展潛力很大的我國,對周期性特征明顯的水泥而言,即要看到美好的前景,又要充分認識眼下的困難;對水泥市場的分析,要瞄準固定資產投資的走勢;當前水泥企業效益的提高,關鍵在企業的整合及掌控市場的能力。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guest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