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全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水泥行業迎來發展新時代
周育先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是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是水泥行業實現新跨越的重要機遇。
2020年9月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就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發表重要講話,彰顯了我國履行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歷史擔當,推動我國邁向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在近期舉行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在中法德視頻峰會上,用三個“最”字概括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將引發系統性變革,引領中國步入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新時代。
水泥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水泥也是典型的能源資源承載型產品,由于生產過程原材料分解的特性等因素,使其“天然地”成為碳排大戶。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水泥碳排12.3億噸,占建材行業碳排總量的84.3%、占全國碳排總量的比例約為13.5%。正因為龐大的碳排占比,水泥行業能否提前實現碳達峰,對于建材行業能否如期實現碳達峰至關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國家的整個碳減排進度。
碳達峰、碳中和的倒逼既給水泥行業提出嚴峻挑戰,也蘊藏著巨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及“危”和“機”的辯證法,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對于水泥行業來說,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更是綠色低碳革命的催化劑,將開啟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所以說,全力推進碳減排、提前實現碳達峰,水泥行業有責任、有義務,同時也有基礎、有能力。水泥行業應對此充滿信心。
周育先還表示,作為建材行業的唯一央企、全球最大的水泥企業,中國建材集團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深深融于價值觀、深深融于生產運營管理全過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之路,為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助力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主要做法可以用五個關鍵詞概括:
(一)戰略引領。中國建材集團堅持綠色發展戰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理念反映了中國建材追求工業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初心,指的是合理開發和節用自然資源,取之有時、用之有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美麗中國建設傾力貢獻。
(二)整合優化。中國建材集團是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多年來,以整合優化的方式開展了大規模聯合重組。與行業里的兄弟企業加強合作,堅定不移推動淘汰落后、技術革新、節能環保、錯峰生產等工作,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向高附加值、高質高端邁進,有力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和企業共生共贏,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三)綠色制造。中國建材集團秉持“綠色制造三原則”,在原燃材料選用、生產制造過程及產品應用中突出綠色環保,追求全過程的能源節約和治污減碳。“十三五”以來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25%、35%、57%,降幅遠超過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減排目標。
(四)創新驅動。中國建材集團以創新為動力,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技術創新方面,加大在生態環保和污染治理領域的科技投入,近三年投資總額85億元,形成一批綠色科技重大成果。
(五)固碳儲能。中國建材集團利用綜合業務優勢,持續推動產業升級,為碳中和、碳交易打下了良好基礎。工廠綠化和礦山復綠方面,建成48家國家級綠色工廠、45家國家級綠色礦山,打造了一批“花園中的工廠、森林中的工廠、草原上的工廠”。
周育先表示,大企業是碳達峰、碳中和的主力軍和先鋒隊。作為全球最大的建材產業集團,中國建材集團更是使命在肩、責任重大。“十四五”期間,中國建材將深入貫徹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落實建材聯合會的倡議和水泥協會的要求,把綠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引領和帶頭作用。
編輯:孟睿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