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強對混凝土質量的監管力度 出臺相關管理辦法
受2010年及以前幾起惡性的工程事故影響,進入2011年后,各地均加強了對混凝土的質量監管力度。同時,像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湖南、重慶、遼寧等混凝士發展較快的省市紛紛建立混凝土質量管理機制,出臺相關管理辦法。
2011年,多數地方的攪拌站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反饋,上級主管部門對混凝土攪拌站的監督檢查管理加強了,其中不乏有不少攪拌站遭到停業整頓甚至撤銷資質的處罰。同時各地也加強了對預拌混凝土企業試驗室資質的管理工作,包括硬件設施,軟件設施及人員等方面。很多地方均采用抽查、巡查的管理方法,以上海、廣州兩個城市為例。《上海市建設工程檢測管理辦法》表明,上海將為混凝土、鋼筋等標上“身份證”,建筑構件在形成時,現場取樣,植入唯一標識,就如同人的“身份證”。如混凝土拌合時,每100方以下取樣三塊,樣模底部放置芯片;鋼筋、保溫材料等成品構件,則貼上條形碼。蕊片和條形碼的編碼都是隨機產生,具有唯一性。整個過程由監理現場監察,編碼在第一時間里由讀卡器輸入電腦終端,并實時上傳至檢測單位,以及檢測管理信息平臺。廣州則在混凝土試塊植入芯片,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加強監管,使混凝土質量管理流程信息化、精確化、規范化。同時,國內首創商品混凝土生產數據實時采集上傳,通過數據采集技術對每一槽、每一車混凝土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混凝土生產質量。
混凝土的質量關系到建筑結構的質量安全,加強對預拌混凝土的質量監管是預拌混凝土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于目前的預拌混凝土行業來說勢在必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