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久性標準化試驗及評價方法研究
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持的科技部科研院所社會公益專項項目《混凝土耐久性標準化試驗及評價方法研究》(2005DIB5J225),其主要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一下3個方面:
1.標準對行業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
該研究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標準化試驗及評價方法進行系統地研究,將研究成果分別納入我國的兩部標準中,即《普通混凝上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2-20 X X)和新制訂的行業標準《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通過標準的規范性和統一性作用,推動我國混凝卜耐久性研究與應用技術水平的提高,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2.標準化試驗及評價方法對科學研究的作用
研究提出和制訂的混凝土耐久性的標準化試驗及評價方法,有利于科學研究在統一的試驗方法上進行。混凝土材料屬于地方性材料,材料性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之采用不同的試驗和評價方法,以致不同單位、不同研究者的試驗成果會出現相互矛盾的結論,在某些問題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了耐久性的標準化試驗及評價方法,對于有爭議性的觀點和問題,大家可以通過標準化試驗方法來進行試驗,試驗結果具有了相互比較的基礎。
3.相關儀器設備的推廣應用前景
研究根據確定的試驗方法,研制和改進了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試驗機、混凝上快速凍融試驗機、混凝土慢速凍融試驗機、混凝土氯離子電通量測定儀、混凝土RCM氯離子擴散系數測定儀、非接觸式混凝仁收縮測定儀、混凝土早期抗裂試驗設備等7臺(套)混凝土耐久性儀器設備產品。這些儀器設備緊密結合標準,在標準發布實施后,將有巨大的推廣應用前景,預計各種設備每年可以推廣應用500-1000臺(套),產生上千萬的經濟效益。
項目研究成果的價值在于加強了混凝仁耐久性研究和應用的可操作性,直接影響到混凝土以及混凝卜結構耐久性的提高,促使以摻用大量工業廢渣(如粉煤灰、礦清粉、鋼渣粉、磷渣粉等)的高性能混凝卜得到更加廣一泛的應用,其意義在于一方面大大減少水泥這種高能耗、高資源消耗材料的用量,同時消納了大量的工業廢渣,節約了建設成本,節約了能源、資源(特別是粘土、石灰石、砂等不可再生資源),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員,增強了環境保護,同時還減少了因維修、維護和加固建筑物花費的高昂費用,延長了建筑物或構筑物的使用壽命,從耐久性這一重要角度積極推進綠色建筑理念的貫徹和實施,從而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力支持了國家目前提倡的節能減排等重要政策。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