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第二屆建筑工業化技術論壇在深圳召開
會議現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致辭
深圳市人居委建設發展處岑巖副處長致辭
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理事長蔣勤儉做報告
4月14日,正值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成立一周年之日,第二屆建筑工業化技術論壇在深圳隆重召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副秘書長沈冰、深圳市人居委建設發展處岑巖副處長、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理事長蔣勤儉等領導與分會理事會代表、企業代表等150余人參加此次大會。
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王曉鋒秘書長回顧2011年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成立一年的工作情況及2012年分會的工作目標。他同時指出,作為建筑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的未來發展不僅需要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企業的努力,也需要設計和施工企業的共同參與,更需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引導,因此,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將努力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的協助下與有關部門溝通,借鑒國外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我國預制混凝土企業專業承包的資質管理和稅制管理,減少施工過程的管理環節和重復收費。今后,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將努力促進預制混凝土企業加強專業管理,實現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預制混凝土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徐永模會長在致辭上對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特點進行了分析,他說,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是有歷史的、有故事的,不論過去行業發展歷程如何,雖然經歷大起大落,但如今行業仍然不斷在向前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PC技術水平已經非常先進,盡管企業面臨成本問題、稅收問題、競爭問題,但企業仍需要有敢為人先、創新發展的精神來促進行業的掘起。目前行業勞動力短缺、人才缺失,就更需要企業不斷的創新,行業的發展必然會有艱難的過程。目前,政府有非常強大的政策趨動和技術支撐,都寄予了住宅產業化的優惠政策。預制混凝土構件要發展就一定要利用政府的產業政策,要以綠色建筑為依托,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發展成為標準化設計、可重復、可拆卸的產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一定會成為綠色產業。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歷史史命,就是要把材料制造業、裝配式建筑發展成為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的發展在我們的手上、肩上、腳下,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并肩奮斗。
深圳市人居委建設發展處岑巖副處長在致辭上說,保障房建設和房地產調控對住宅產業化和建筑工業化提供了歷史機遇。最近幾年是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黃金時期。深圳是全國乃至世界上的綠色建筑典范城市,也是全國首個低碳、綠色城市。2006年,深圳成為國家住宅產業化的試點城市,與此同時涌現出一批骨干企業,如:萬科、華陽國際等企業為住宅產業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岑巖副處長透露,過幾個月,深圳也將被授予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的試點城市。他說,住宅產業化的命運是與保障房命運緊密相連,如果行業發展困難可能是因為沒有與保障房結合好。他特別指出,住宅產業化體現的是體系問題,標準體系是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關鍵性基礎工作,深圳有關部門將組織全國的行業專家通過提出問題來進行標準體系創新。未來深圳的住宅產業化將繼續按照綜合試點城市的職責,突破以往在推進住宅產業化工作中的難點,探索出一條科技含量低、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之路,創造出嶄新的發展經驗和模式。
根據我國各地推行PC工業化預制技術的調查,普遍反映建安造價提高較多,主要因為個案的方案成熟度差、規模小,前期的研究和設施投入較多所致。因此要改革現有的建筑管理模式,成立專業化預制建筑公司,實現一體化建造模式,可以大幅度減少目前的多環節管理活動造成的費用增加,如果連同稅金差異約可減低10~25%的成本。這是未來我國預制建筑技術發展的根本所在。蔣勤儉理事長在《高層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經濟性分析》報告中介紹到,他還提出,預制混凝土技術發展路線:現階段我國高層住宅建筑采用PC技術要因地制宜的推廣實施,貫徹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東部發達地區到中西部中心城市的發展路線;充分挖掘預制疊合構件和非主體結構構件的優點,高層建筑應堅持采用預制與現澆有機結合的裝配整體式結構技術路線;合理配置資源,建立互利共贏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不斷完善PC建筑的設計、制作、安裝等應用技術水平,充分體現采用PC技術的技術經濟優勢。 [Page]
會議現場
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王曉鋒秘書長
深圳市華陽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龍玉峰總工程師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李晨光副理事長
同濟大學趙勇副秘書長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BIAD10S1工作室馬濤總工程師
會議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就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新型裝配式建筑發展、相關標準規范等行業發展熱點做報告,組織會員單位及與會代表就行業發展問題展開研討,并參觀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
標準化設計是建筑工業化的主要內容,設計階段又是工業化建筑實施的龍頭階段,對后續各環節工作影響重大。標準化設計主要優勢表現在:對實現住宅質量和品質有重要作用;對全面推進部品、部件標準化、系列化有重要意義;還對降低工業化建造成本、簡化施工難度和提高建造效率等有重要幫助。深圳市華陽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龍玉峰總工通過實例介紹《建筑工業化的標準化設計研究》報告。
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王曉鋒秘書長解讀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標準、并介紹了《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的應用及相關技術問題》報告。他說,美國是雙T板應用最多的國家,在各類建筑類型的公共建筑中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大多數汽車停車庫均采用了雙T板,而且雙T板停車庫還編制有定型的圖紙和專門的設計手冊。在我國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全國已有雙T板生產企業20家以上,其中山東、江蘇兩省最多(每個地級市均有多家)。我國的雙T板目前主要用于各種工業廠房,并在一些公共建筑中有所應用。雖然雙T板的推廣應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效果,但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整個行業今后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預應力技術締造了建筑工藝的新紀元。”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李晨光副理事長在《預制預應力混凝土及預應力技術創新與應用》報告用一句話進行總結。他通過實例介紹很多大型工程,如:國家大劇院、中央電視塔、市政橋梁、全國各地火車站等來證明預應力技術與現澆混凝土結構相結合的優勢。
施工驗算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確定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據。施工規范從驗算工況、施工荷載、驗算方法、驗算要求等方面對裝配式結構的施工驗算給出了較為完整的規定。根據現有情況和工程經驗,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并在今后的規范修訂中做出補充規定,如預埋吊件產品受力性能試驗檢驗方法、復雜預制構件的施工驗算、裝配式結構與現澆結構施工荷載的差異等。同濟大學趙勇副秘書長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驗算評析》報告中介紹。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BIAD10S1工作室馬濤總工程師在《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設計研究》報告中介紹到,通過眾多的工程項目實踐,他們認為: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在適宜的建筑系統中,可以滿足各種技術和產品的集成,也能夠實現標準化和系列化等住宅工業化的要求;結構體系合理、安全、設計簡便易行。裝配式建筑系統的建立、發展、完善和豐富,需要產業鏈各環節的協作和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也需要設計企業在協作中發揮更多的“集成”作用。
PC住宅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80年代進入衰退期,2000年以后國內部分企業嘗試PC住宅產業化道路,加上十二五的驅動下,從此PC住宅規模逐步擴大。PC技術在境外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在地震頻發的日本和臺灣地區,PC建筑甚至表現出了較現澆結構更好的抗震性能,且同時防水防滲的問題也得到很好解決,日本PC建筑最高已達58層,193.5m(前田公司2008年建成),我國臺灣地區PC建筑已達38層,133.2m(臺灣潤泰藍海住宅,2008年建成)。臺灣潤泰集團-潤弘精密工程建筑事業處詹耀裕總經理在《上海地區預制推廣經驗分享》報告中介紹到。他同時指出,目前中國國內PC技術研發方興未艾,而預制PC技術的研發,不只注重系統的探討,更要重視細節。裝配式、產業化、標準化是方法不是目的,預制PC工法應朝復合化及自動化發展以滿足多樣化之市場需求及降低對勞力之依賴。[Page]
臺灣潤泰集團-潤弘精密工程建筑事業處詹耀裕總經理
上海市建筑構件制品有限公司吳杰總工程師
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楊思忠總經理
Seppo Kauppinen
美國PCI資深會員宗德林
PC住宅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80年代進入衰退期,2000年以后國內部分企業嘗試PC住宅產業化道路,加上十二五的驅動下,從此PC住宅規模逐步擴大。PC技術在境外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在地震頻發的日本和臺灣地區,PC建筑甚至表現出了較現澆結構更好的抗震性能,且同時防水防滲的問題也得到很好解決,日本PC建筑最高已達58層,193.5m(前田公司2008年建成),我國臺灣地區PC建筑已達38層,133.2m(臺灣潤泰藍海住宅,2008年建成)。臺灣潤泰集團-潤弘精密工程建筑事業處詹耀裕總經理在《上海地區預制推廣經驗分享》報告中介紹到。他同時指出,目前中國國內PC技術研發方興未艾,而預制PC技術的研發,不只注重系統的探討,更要重視細節。裝配式、產業化、標準化是方法不是目的,預制PC工法應朝復合化及自動化發展以滿足多樣化之市場需求及降低對勞力之依賴。
上海市建筑構件制品有限公司吳杰總工程師在《上海建工對建筑工業化的實踐與思考》通過對上海建工工業化住宅的研究開發案例,提出建筑工業化發展面臨的現狀與問題和展望對建筑工業化發展策略的期盼。同時,他借鑒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先進技術與成熟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提出對于我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應重視的問題:各級政府切實將建筑工業化放在重要位置,在政策和稅收制度上要有支持和扶植相關產業的優惠;行業協會要加強各地區各種先進的建筑體系、工法的相互借鑒學習,推廣符合建筑工業化發展需求的建筑結構體系及裝飾保溫等多功能的同建筑壽命PC幕墻;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培養人才上注重與實際工作需求相結合,高校可以與企業結合,開設相關課程;設計單位應根據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特點以及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完善符合建筑工化發展需求的設計標準結構體系;施工單位要注重預制構件裝配的工法和工藝研究;構件生產單位應不斷加大開發力度,使商品化的構件生產更加的專業化。
北京市有混凝土預制構件資質企業168家,目前實際在生產的企業56家,其中二級資質22家,三級資質34家,總生產能力:345萬立方米,實際生產量不足50%。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北京市預制混凝土構件產量前5名的企業是:北京港創瑞博混凝土有限公司構件產量13.2萬立方米,北京榆構有限公司構件產量10.3萬立方米,北京遠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構件產量6.8萬立方米,北京誠豐建材制品有限公司6.2萬立方米,北京建工混凝土構件有限公司構件產量5.8萬立方米。2010年以來,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混凝土預制構件行業發展專項規劃》。按照規劃,將在北京市東、南、西、北4個區域扶持若干家大型建筑預制構件生產企業,爭取到2013 年,建筑預制部品總產能達到200萬立方米。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楊思忠總經理在《北京市高性能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報告中用一些數據介紹了北京市混凝土預制構件行業現狀,并重點對盾構管片新技術應用研究情況進行了闡述。在總結高性能混凝土預制構件技術特點和難點基礎上,對國內外早強型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的性能進行了對比,預測了預制構件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發展方向。
預應力混凝土夾心墻板在北美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預制材料,更是其他建筑結構材料無法競爭的預制材料之一。在美國,為適應運輸和起吊,所有的柱、梁等所有生產線都可以做預應力,用預應力能夠作出現澆做不到的結構體,美國PCI資深會員宗德林在《美國垂直保溫夾心墻版在非住宅建筑的應用》報告中介紹。他又指出,預應力混凝土夾心墻板在使用傳統混凝土再加上預力筋的應用,發展出一種非常有經濟效益,耐久性及兢爭力的新墻體。將承重墻、剪力墻、帷幕墻合而為一,是值得預制業發展的新產品。
本次論壇通過10余名國內外專家的報告,全面的介紹了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新型裝配式建筑發展、相關標準規范等行業行業情況、技術發展、生產裝備水平。吸引了眾多的構件企業代表聽會。使與會代表對建筑工業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