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行業:PCCP處于黃金發展期的因素分析
混凝土輸水管道根據性能和材質不同可以分為PCCP、PCP、RCP和自應力管四類。與其他管道相比,混凝土管道具有的優點主要有:能夠承受很高的內壓和外荷載;具有良好的抗滲性、密封性、耐腐蝕性;安裝環境適應性好、抗震能力強;產品價格和維護費用低;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混凝土輸水管道主要用于跨流域引水、城市供水和排水、城市工業園區輸水、農業輸水等。其中PCCP管的優勢最為明顯。
PCCP性能優越是大口徑輸水管道首選
PCCP全稱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是由鋼筒和預應力鋼絲、混凝土構成的復合管材。這種管材是在帶鋼筒的混凝土管芯外,運用預應力技術環向纏繞預應力鋼絲,最后在管外部施噴水泥砂漿保護層而制成。
PCCP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埋置式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E),是將薄鋼筒嵌置于內外模之間,立式澆注混凝土,采用振動成形,經養護后在混凝土管芯外纏預應力鋼絲,最后噴制水泥砂漿保護層,主要用于1.4米以上的中大口徑管道。另一種是內襯式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L),是在薄鋼筒內澆注混凝土,采用離心或其他方式成形,經養護后在鋼筒外表面纏預應力鋼絲,再噴制水泥砂漿保護層,主要用于1.4米口徑以下的管道。
PCCP與其他輸水管道相比,具有適用范圍廣、最大口徑大、使用壽命長、承受工作壓力大、覆土深度大、耐腐蝕能力強、抗滲性強、密封性強、抗震能力強、管材配件易于獲得、能夠帶壓開孔、現場安裝速度快、回填土無特殊要求、抗負壓能力強等優勢。
多重因素疊加,PCCP市場空間持續增長
我國人均水資源貧乏和時空分布不均的國情,日益加快推進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為長距離管道引水、管道輸水、管道配水市場提供持久穩定的增長機遇,PCCP行業面臨持續增長的市場前景。
我國水資源匱乏 需長期跨區域調水
資源性缺水:總量匱乏: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約為2.7萬億m3,人均占有量為2,24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到2030年,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從現在的2,240m3降至1700-1800m3,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更加突出。我國近2/3的城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年缺水量大約在60億m3左右。
資源性缺水:分布不均:同時,我國水資源分布“南多北少”,“夏多冬少”,空間時間分布不均,北方地區長期資源性缺水,水資源量主要集中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而西北和華北地區部分省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500m3,屬于嚴重缺水。
工程性缺水:西南地區年均降水量較高,但2010年西南的大旱折射了我國工程性缺水的現狀。近些年水利投資增速持續低于固定資產增速,旱澇災害頻發顯示水利建設歷史欠賬多。
跨區域調配水具有長期性:區域結構性缺水現象將長期存在,以解決生產生活用水為目的的跨區域、跨流域調配水工程將普遍而持續的開展,進而在宏觀上為PCCP管材市場提供了持續成長空間。
城市化進程推進,輸配水管網建設加速
城市化率:我國城市化進程正逐年加速推進,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據預測,我國城市化率到2015年達到52%左右,到2030年達到65%左右,到2050年隨著我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市化率將達到70%~80%。
用水增量:過去25年,全國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用水17億立方米;未來15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用水量32億立方米。
制約經濟: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產值達到2,000多億元,占同期GDP4%左右。根據《水利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研究預計,到2020年全國經濟損失約為3,545億元,約占同期GDP的0.5%。因缺水而影響到4.67億人的生活。
增量市場新增空間大:PCCP在城市輸配水工程中擔當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預測,2010年~2020年,我國每年城市建設中預計新鋪設各種管網長度約為10,000Km。
現有城市管網問題嚴重,改善需求大
現狀不容樂觀:我國目前城市管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管網布局不合理,供水安全可靠性差,管網漏失率高,管網水質差等諸多方面。城市供水管網使用年限分布如下圖所示。存在主干管嚴重老化和管道材質低劣等問題。在嚴重老化的管網中,主干管占59%。
存量市場更新需求大:《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預測,城市舊網改造每年按總管道長度的1%~2%考慮,則需3000~5000Km。這將進一步加大對PCCP管材的需求規模。
第二水源地建設提上日程
突發性的水污染隨著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屢屢發生,哈爾濱松花江污染、廣州北江污染、柳江龍江鎘濃度超標已為城市供水安全敲響了警鐘。要保證特大型城市的供水安全,單一水源是不夠的,必須有第二水源作為保障和支撐。
國家建設部明確提出:城市供水安全已經成為現代化城市安全和防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條件的城市應當建設備用水源,城市供水水源原則上不應少于兩個。目前,已計劃或開始啟動第二水源建設的城市有:哈爾濱、無錫、蘇州、東莞、深圳、上海、沈陽、佛山、廣州等城市。
市場空間:城市第二水源的建設,要求重新選擇取水口、重新鋪設主干線管道線路,主干線管道的市場規模將較現有城市主干線增加一倍以上,由此為PCCP市場增長構建了新的推動力。
農業用水量大,節水型輸水管材需廣泛推廣
農業是用水大戶,節水應先行: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關鍵基礎。農業用水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0%以上。每噸糧食用水700噸左右,節水空間較大,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
市場空間: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節水灌溉和節水技術的大發展,將為農業管道輸水市場營造優良的發展機遇,進而為包括PCCP在內的節水型管材市場提供新的增長機遇。
水利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號文件”:對于未來十年水利建設:戰略定位:提升至國家安全的高度;資金投入:未來十年4萬億,;資金保障:各級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700億左右)用于農田水利建設。依靠金融支持,并廣泛吸取社會資金投資水利。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2011年7月8日至9日,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胡錦濤強調,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
2011年水利投資創歷史新高:2011年全國水利建設投資再創新高,共落實資金3452億元。中央水利投資114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中央財政水利專項資金大幅度增加,落實資金459億元,較上年增長71.2%;地方水利投資規模達到2311億元,為歷史最高水平。
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11年通過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水利項目投資額為1163億元,相較10年的699.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6.2%。其中新立項水利項目投資額11年為752億,較10年的288億大幅增長。
我們對近年來國內大中型項目的從立項、可研、初步設計概算核準到開工流程進行了梳理分析,發現大中型水利項目立項后一般2年左右通過可研,可研通過后1年左右通過初步設計概算,如果資金落實順利,則立即全面開工。2011年通過可研和初步設計概算的項目(合計投資總額約1023億)有望在2012年密集開工,包括大藤峽水利樞紐(205億)、引漢濟渭(168億)、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130億)、峽江水利樞紐(99億)、牛欄山-滇池補水(80億)等大型項目。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