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泥企業引進混凝土骨料生產線勁頭十足
截至目前,我國多家水泥企業先后傳出進軍其它行業延伸產業鏈的大手筆做法,如2011年11月,江西水泥先后出手收購了六家混凝土公司股權,不斷將資金投入到混凝土業務中。事實上,投資混凝土業務的遠不止江西水泥一家,華新、華潤、金隅等各大水泥企業都有如此做法。
而水泥企業投資混凝土業務的主要原因,根本還是利益驅動。但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則是當前水泥產能總體上已經出現過剩,發改委對新建水泥項目的審批也卡的很嚴格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水泥企業要想發展做大,剩下的道路也就僅剩兩條,一是并購重組其它水泥企業,二則是擴寬業務面,涉足相關行業。
當前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有的企業開始涉足混凝土業務,有的企業開始涉足骨料業務,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都是相關產品。但還有一點就是,有很多企業還涉足房地產、化工、冶煉等等行業,可謂是形形色色。然而,進軍砂石、混凝土行業還是主流,當前我國水泥企業引進混凝土骨料生產線勁頭十足。
作為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原料,機制砂石生產被某些行業人士多次提及,中國砂石協會秘書長韓繼先大膽預測,未來水泥企業將成為砂石行業的主力軍,并表示水泥企業發展骨料砂石生產不僅有著天然獨特的優勢,而且發展前景廣闊,有著可觀的經濟效益。其原因是:
1、現有的大中型水泥企業都有著雄厚的資本運作能力。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較之個體小型的骨料機制砂石加工行業,有著明顯的資本支撐,具備了參與機制砂石生產強勁的竟爭力,因其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就可以上馬產能較大的砂石生產線。
2、礦山資源有充分的保證。因大中型水泥生產企業,在建廠選址時,已優先考慮了礦石資源的保證系數,大多都選建設在山區和資源豐富的地質帶,因此,在上砂石生產線項目時,可以說是廢石的綜合利用和變廢為寶,面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山資源,砂石生產線可以高枕無憂地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這是水泥企業大上快上該項目的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
3、有相對穩定的產業鏈(砂石+水泥+混凝土+水泥制品)給力,能取得協同雙贏的效益。因為水泥企業與建筑、工程、基礎設施、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部門都有著相對穩定的供需關系,而這些單位所使用的水泥砂漿骨料混凝土等成份,還需要另外生產企業供給,如果水泥企業有了骨料砂石產品,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水泥產品,直接合成出混凝土產品和其它水泥制品,為不同需求的各類客戶,打造出一個全方位的供需渠道,形成一條龍服務體系,這也為產品質量、時間保證和后續服務,構建了一個快捷的統一平臺,減少了另辟蹊徑、多頭供應、分頭結算等諸多環節的成本,無疑能產生理想的雙贏效益。
4、開建砂石生產項目,較新上一條干法水泥生產線,投資要少得多且見效要快得多。如上一條年產100萬噸的干法水泥生產線,從設計、立項、開建到投產,需要投資3億萬元,歷經300天的工期;而上一條日產5000噸砂石生產線,僅需投資1500萬元。況且從立項、開建到投產,僅需100天的工期就能獲得利潤產生效益。
于2011年12月23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天瑞集團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該集團旗下的河南天瑞水泥投資了上千萬元建設了日產8000噸砂石生產線項目。該項目由鄭州鼎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承包,生產工藝設計先進,一小時的產量能達到400噸,按照市場價格30元/噸的市場砂石價格,4個多月就已經收回了投資成本。
而且,針對當前水泥企業型進軍砂石、混凝土業勁頭十足的現狀,鄭州鼎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砂石項目部在十余年砂石生產線配置的基礎上,先后幫助河南天瑞水泥、山東金龍水泥、新疆天盾特種水泥等多家水泥企業進軍砂石混凝土業,實現利潤新增長點于原有水泥業務的完美結合。由此來看,有著市場和設備的雙重保障,在產能過剩形勢下,“財大氣粗”的水泥企業謀求轉型,似乎并不是那么難的事情。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