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常州市區混凝土市場調查報告
一、市場背景:
1. 常州市區地方經濟持續平穩增長,投資增速包括基本建設增速仍保持增長勢頭,但增長率略有下降。
2. 高架建設告一段落,公用設施投資明顯減少,因上年土地出讓較多和廉租房建設,房地產開工尚保持一定水平。
3. 上年度因水泥價格異動使混凝土價格高企,現進入逐步回歸階段,下半年銀根抽緊引發結算困難。
二、行業概況:
因上年價格異動等因素新增6家公司12條生產線,4月份后陸續投產。截止12月底共計35家企業,109條生產線,攪拌車1257輛,汽車泵156臺,行業規模新一輪擴容。
三、市場概況:
1. 方量:據不完全粗略統計完成供應量約1582萬立方米,與上年持平稍降。上半年約700萬立方米,銷售額約26億元;下半年約880萬立方米,銷售額約31億元。老企業多數方量下降,少數持平或增長,其中增多明顯的有大正、元泰,新企業共計供應130萬立方米,方量的分散表明行業集中度進一步下降。從方量的分布來看,大企業市場占有率逐步下降,50萬左右規模的企業逐步增多。
2010-2011年方量高位徘徊,考慮到宏觀經濟形勢和地方經濟發展以及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求穩定,抗風險,估計市區混凝土市場容量將逐步進入下降通道。
2. 價格:縱觀全年價格走勢為逐月逐步下降態勢。上半年為高位逐級抵抗性下跌,下半年為延續性平穩下降。上半年1月份平均放點數6個點左右,綜合平均價440元/m3,4月份14個點,綜合平均價370元/m3,6月份16個點綜合平均價360元/m3左右。下半年9月份18個點,綜合平均價355元/m3, 12月份20個點,綜合平均價336元/m3,全年綜合平均結算價358元/m3左右。總體上受實際價格影響,上半年贏利尚好,下半年逐步進入薄利狀態。此外與水泥價格走勢相比混凝土價格明顯處于弱勢,表現為跟跌時,跌幅大;跟漲時,落后一截。
3. 應收款:2011年因國家財政、貨幣政策的變化成為借貸年,作為基本建設建筑業的下游行業,表現更為特出。2011年春節前應收款總額約8億元左右,年中達20億元左右,12月份統計為24億元。預計2012年春節前艱難壓縮至12億元以下,年內將凈增4億元以上。以年平均墊資20億元計,占年銷售額35.8%,每方混凝土墊資約126元。
4. 結算:因用戶結算履約率低,結算困難已是行業通病,在宏觀經濟調整時更加明顯,其后果是應收款明顯增加。而銀行承兌泛濫,使商混企業雪上加霜,加大了資金周轉困難,使日常支付陷入困境,減少了本就微薄的利潤。保證結算順利,保證貨款安全也成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
四、協會的市場作用:
本年度雖無上年四季度那么特出、活躍和明顯,但亦有可圈可點之處:一是上半年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地加強活動,以點帶面抓規范企業市場行為。在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和價格高位的市場形勢下,合理合適、有利有節地逐月下調價格,主動降低贏利預期,盡可能爭取贏利時間和空間;二是進入9月份因價格回歸基本到位,而金融混亂導致支付困難已成社會通病,故工作重點轉移,以理事會《決定》形式加強行業結算紀律,協調項目結算矛盾,努力遏制墊資勢頭,盡可能控制壞賬損失,努力保證2012年春節前資金回籠。
五、2012年市場展望:
1. 預計2012年地區經濟健康發展,但公用基本建設方向投資有所減少,房地產因今年土地市場不振,除保障房尚可,商品房開工應將減少。預計市場混凝土容量在1500萬立方米左右。年內將有3家左右企業加入,包括2011年新企業年度達產,將再分割100萬立方米左右方量,各企業市場份額應有所減小。
2. 價格:經2011年盤整,價格幾無下跌空間,但上漲希望同樣很小,主要是缺乏上升的外因和內因。在成本、服務、質量三大市場競爭手段中以價格為主要手段見效有限。預計以利潤率為標準,估計價格水平2012年可能有所下降,或保持銷利率3%左右。
3. 應收款:若業內重視,2012年各企業應收款因價格穩定,余額應有下降,反之因結算困難,支付方式難以有大的起色,企業“貧血病”難以改善。
綜上所述,2011年商品混凝土市場是擴容的一年,但未發生07年價格高臺跳水一幕。下半年發生的結算困難已成為市場的主要癥結,可能隨貨幣政策的微調有所好轉,但病去如抽絲其影響將持續一階段。對協會市場作用可能是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以其有限的資源,不可能左右市場。按經濟運行規律張弛有度地針對市場特點,發揮協會和會員單位的主觀能動作用,采取合適的對策,加強溝通協調,對維持企業根本利潤,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乃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