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模:建材工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解讀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職副會長 徐永模
《建材工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是在“十二五”這個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攻堅時期這樣的背景下制定的。改革開放和技術進步,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根本動力。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深化細化“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內涵,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對建材行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引領作用,為建材行業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徐永模在第三屆水泥工業廢氣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國際會議上對《規劃》從建材行業目前的成績與不足、形勢與發展需要、發展思路和途徑選擇、科技創新方向及重點領域、主要產業創新發展目標、保障措施與配套政策六方面深入進行解讀。
一、成績與不足
十一五”期間,建筑材料行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一大批成果獲獎,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共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的成果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獲得建材行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0項、二等獎102項、三等獎88項。 以下幾個方面的成績特別突出:
1. 一批產業技術裝備成為國家競爭力代表
水泥行業來看,以SINOMA品牌為代表的中國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為國家爭得了榮譽,成為我國工程技術和設備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代表。另外還有洛玻集團“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術與關鍵設備、“中國洛陽浮法”玻璃生產技術裝備、中國10萬噸級超大型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等都都是典型代表。
2. 一批創新成果縮小了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
武漢理工大學——“大跨度拱橋結構鋼管高強膨脹混凝土制備技術及應用”成果,應用于包括世界最大跨度在內的數十座鋼拱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秦皇島玻璃研究設計院——“浮法玻璃逐級澄清與熔窯大型化成套工程技術開發及應用”成果,顯著提升浮法玻璃產品質量,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材科技——“先進復合材料高壓氣瓶制造技術”,使我國復合材料高壓氣瓶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產品;
中材科技——自主開發“兆瓦(MW)級風力發電機用復合材料葉片模具和制造技術”成果,引領我國風電葉片制造技術發展;
中國復合材料集團——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率先開發出3MW 、5MW級大功率風力發電機葉片,滿足了高端發展需求;
中國建筑材料研究院——“高性能低熱硅酸鹽水泥(高貝利特水泥)的制備及應用”成果,用于三峽大壩等重點工程,獲2006年度國家發明二等獎;
盾構鋼筋混凝土管片在地鐵和隧道工程中的應用、高鐵用高性能混凝土無砟道板制造技術、高速列車風擋玻璃等以上一批成果在國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為建材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和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3.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為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1)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等單位——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及工程化應用”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重大配套裝備研制和工程化應用”成果,在水泥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水泥生產節能減排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以中材節能為代表的自主開發的中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為水泥行業節能減排做出了重大貢獻;[Page]
(3)中材國際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南京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等單位開發的新一代熟料燒成節能新技術、新型無球化粉磨節能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廢物技術正在發展成熟,形成了引領水泥行業綠色節能環保發展的新浪潮。
?。?)中國新型建材工業杭州設計研究院率先開發的玻璃窯爐煙氣余熱發電技術,引領了浮法玻璃窯爐節能減排的發展。
?。?)中國玻纖率先開發的池窯拉絲全氧燃燒技術引領了玻纖行業節能和氮氧化物減排的發展。
(6)建筑陶瓷磚的薄型化和衛生陶瓷潔具的輕量化技術成果,正在引領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各種工業廢渣與副產物、建筑垃圾等在水泥、混凝土、墻體材料、陶瓷、磚瓦等產業中的無害化、資源化再利用技術的發展,顯著提升建材行業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行業創新資源建設取得較大進步
十一五期間,在所有企業特別是骨干企業的支持下,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對行業的資源創新建設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1)截止“十一五”末,建材行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余家,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家,行業重點實驗室3家。此外,大中型企業基本上建立了企業技術中心。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從項目組織申報、課題論證、科技成果評審鑒定和推介、建材行業科學技術獎和技術革新獎評獎、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行業科技發展報告、行業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建立系統的工作體系,與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等政府主管部門建立了工作關系,為行業和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服務。
5. 存在的主要問題
看到成績也要看到不足,它是發展的起點,因此對存在的問題做了認真的分析:
?。?)創新目標缺乏頂層設計。各自為戰,就事論事的現象以及應景應急式的工作安排都體現了在總體布局上和頂層設計上的缺失。
?。?)“拿來主義”思想主導,自主創新投入嚴重不足。當前企業的創新發展更多奉行的是拿來主義,反映了從事科技創新發展的科研單位缺乏自主創新,其創新成果無法真正支撐企業創新發展,也反映了與先進發達國家產業技術創新存在很大的差距。
?。?)科技資源配置效率較低,自主創新成果少。有效科技資源配置不乏很好的范例,如中材集團將科研院所轉制為科研型企業,最終實現上市、發展壯大,但整體效率仍不高。
?。?)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不善于產學研結合實現成果轉化。大多數企業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還只是“兩張皮”,即科技創新只為解決生存發展問題,并未成為支撐發展集團的主業。
?。?)缺乏高層次的科技領軍人才??萍紕撔伦罱K體現在人才上,建材行業缺乏高層次的科技人才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
二、形勢與發展需要
“十二五”時期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重要時期,如何科學判斷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準確把握所面臨的新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善于抓住發展轉型、結構調整中的市場機遇,著力解決科技發展中突出的共性和關鍵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
1.科學技術正孕育著新的突破
?。?)工業化和信息化技術正在加速滲透融合;
?。?)信息化技術對傳統材料產業的制造、管理和流通產生重大影響;
?。?)有可能產生更先進、更高效率甚至顛覆性的生產方式;
(4)信息技術將為包括建筑材料工業在內的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提供巨大的驅動力。
2.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
?。?)新型節能環保技術、新能源技術正在加速發展;
?。?)向綠色、清潔、低碳產業發展為世界大趨勢;
?。?)國際上綠色壁壘,碳關稅等貿易壁壘漸行漸近;
(4)我國將出臺更嚴格的能耗、排放等各種約束性政策、法規、標準;
?。?)高能消耗、高排放的傳統建材產業發展將受到嚴重制約。[Page]
3. 建材產業發展面臨的轉型要求
(1)限量提質要求:建材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已超過世界產量的50%,主要產業產能嚴重過剩,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發展的主要目標應從量的增長向技術、質量提升與高端產品轉型。
(2)綠色發展要求:主要高溫窯爐和制品業具有安全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各種工業廢物,城市污泥和建筑垃圾的特色和優勢;提供綠色環保產品等。
4.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需求
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重視,盡管建材行業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建材領域中相關新材料產業的支撐,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將為建材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
5. 超常工程建設的發展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化進程將保持較高速度,土地資源約束日趨強化,土木工程和基礎設施、房屋建筑正向超大規模和極端環境中發展,例如超大體量、超大跨度、超高、超深的工程建筑和水下、海洋、鹽堿地以及其它嚴酷環境條件,對建筑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傳統和新型建筑材料產業的升級提供了需求保障。
6. 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已成為重大需求
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第一次把綠色建筑納入政府文件,要求建筑業要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建筑業的發展對節能建材和綠色建材的發展要求將不斷提高,為建材科技創新提供長期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導向。
7. 創新是發展的根本動力
建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如資源、環境等瓶頸約束不斷增強,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節能減排任重道遠,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這些問題的解決,根本上只能依靠科技創新。
8.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建材工業等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
目前,經濟全球化還在發展、深化,中國的建材工業和一批傳統產業遇到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經濟全球化導致全球產業分工,發達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被稱為“夕陽工業”的傳統產業,發展機會留給發展中國家地區。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培育、增強了中國建材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笆濉逼陂g將是中國建材企業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發揮比較優勢,充分利用資本,在國際市場上實現大發展的時期。
三、發展思路和途徑選擇
?。ㄒ唬┲笇枷?/STRONG>
(1) 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
?。?)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結構、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和對新興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 以解決建材行業資源能源環境等方面的瓶頸問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大科技需求為導向,突破綠色制造共性、關鍵技術;
?。?) 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 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在一批重點技術領域實現突破、超越和引領,重點產業技術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建材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ǘ┛傮w思路
?。?) 圍繞發展現代建材、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復合材料產業體系,以發展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低碳環保關鍵共性技術為主攻方向,實施創新重點工程,攀登科技發展制高點,支撐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升級和綠色環保轉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2) 以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等產業所需的無機非金屬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大力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和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滿足工業節能、建筑節能、建筑和土木工程發展需求,全面提升建材行業在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
(三)途徑選擇
?。?)在實現綠色制造、低碳節能減排和發展高性能新材料產業等方面整體推進,利用信息技術、高新材料技術和高端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力爭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和戰略性跨越。
?。?)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積極爭取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項目、專項示范工程等科技計劃的支持,加強原始創新;以骨干企業為依托組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加大創新投入,突破產業化核心共性關鍵技術。
?。?)培育和建設節能減排和綠色制造先進適用技術的產業化和工程應用示范項目,加強科技交流、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盡快取得重大社會經濟效益。
(4)創新研發體制和機制,大力培養、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加強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為創新人才提供成長和用武之地。
?。?)積極開展和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努力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建設合作共贏的國際化技術創新平臺。
?。?)加強和完善行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正確引導企業創新發展;科學評價和獎勵創新成果,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保護和管理。
四、科技創新方向及重點領域
(一)材料低碳、綠色、高性能化的基礎理論研究
開展材料制備過程節能與減排的基礎理論、材料高性能化與多功能協同調控機制以及服役行為與可循環設計理論研究,為材料綠色制造、發展新型低環境負荷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制品提供理論指導,促進建材工業的綠色轉型、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
?。ǘ└G爐過程節能、環保和低碳化技術
以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等工業窯爐節能減排為重點,開發新一代節能窯爐、集成示范高能效工藝技術和裝備,加快國內現有窯爐節能改造升級,突破粉塵、SO2、NOx和CO2減排關鍵技術和材料,加快實現我國建材工業窯爐產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化。
(三)大型節能粉磨技術與裝備
以非金屬礦業和原材料制造業的綠色節能和資源可持續為重點,大力發展大型高效節能粉磨系統、無球化粉磨等先進節能粉磨技術與裝備,加快現有礦物粉磨技術裝備的節能改造和技術升級。
?。ㄋ模┲螒鹇孕援a業發展的新材料技術
加強無機非金屬新型晶體材料、特種結構與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微晶陶瓷材料、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高端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環保型高性能摩擦密封材料的研究開發,突破關鍵材料制備和裝備技術瓶頸,在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產業、新材料、國防軍工等戰略性產業領域中,以及在冶金、電力、交通運輸、建筑節能、煤炭、石化等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五)高性能綠色節能建材及其先進制造技術
開發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高強自保溫燒結墻體砌塊、高性能水泥基保溫材料和部品、建筑外墻外保溫用高性能巖棉保溫材料、結構與保溫一體化復合墻體部品和構件;開發高性能節能門窗及幕墻材料、改善室內健康環境質量功能材料等;開發屋面防水保溫一體化材料構造技術,滿足不斷提高的綠色節能建筑要求。[Page]
?。┓墙饘俚V物材料開采及深加工技術
發展工業化高效超細粉碎、煅燒、提純、改性、復合等非金屬礦物材料通用深加工技術;開發戰略性礦物資源的高效利用技術、重要共伴生礦、低品位礦和尾礦高附加值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高性能礦物功能材料、環保材料、生態修復材料、節能與新能源用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滿足交通、石化、電力、電子、農業、建筑節能、節水、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發展需要。
(七)大宗廢物無害化安全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
開發水泥窯替代原燃料及協同處置廢物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實現低品位原料、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業危廢物等的安全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開發高附加值、高品質、低成本、可循環、無二次污染的再生材料產品及其規?;圃旒夹g,為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五、主要產業創新發展目標
1.新型干法水泥
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引領和超越,打造技術領先、中國制造、國際品牌的新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與裝備。水泥窯爐耐火耐熱材料實現無鉻化,水泥產品質量和各種排放物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標準。
2.水泥產業向環保產業轉型
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先進水平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建筑廢棄物的成套技術與裝備;提高水泥工業在節能環保領域的產業競爭優勢,為社會提供更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式。一批先進企業的噸水泥廢物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量達到500kg,燃煤替代率達到30%以上,引領水泥工業向生態環保型產業發展。
3.低碳水泥
開發貝利特-硫鋁酸鹽水泥熟料新品種并實現工業化生產,形成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領先的硫鋁酸鹽系列水泥、高貝利特硅酸鹽水泥、白水泥等特種水泥及其新型干法生產技術。
4.玻璃
浮法玻璃新型節能窯爐和純氧燃燒技術開發取得重要進展,熱耗降低15%,形成多元燃料系統和先進耐火材料體系,中國洛陽浮法玻璃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掌握太陽能光熱發電玻璃、超薄基板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防火玻璃、石英玻璃等新型、特種玻璃生產技術,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新能源、信息、交通運輸等產業和建筑節能、防火安全的要求。
5.混凝土
預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工程構件和建筑部品的綠色制造和工程應用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高性能混凝土廣泛應用于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綠色建筑。住建部發布的《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比例要大于10%。
6.建筑衛生陶瓷
建筑衛生陶瓷設計和制造實現世界知名品牌的突破,藝術時尚高端產品原創設計制造水平與比例顯著提高,建筑陶瓷磚薄型化、衛生陶瓷潔具輕量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單位產品平均減少資源消耗10%以上。
7.墻體材料
新型墻體材料實現從簡單替代粘土磚向滿足綠色節能建筑要求的保溫墻體材料升級,形成一批節能墻體主導材料體系,重點突破承重、保溫、防水和裝飾一體化外墻板工業化先進制造技術和裝備,滿足住宅產業化和不同氣候條件區域節能建筑的要求。[Page]
8. 建筑外圍護結構保溫材料
用可替代有機可燃保溫材料的高性能、經濟適用的無機保溫材料實現規模化工業生產和建筑應用,為建筑節能和防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9.中國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技術
純氧燃燒和煙氣脫硫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先進企業在產品質量、能耗、SO2、NOx和粉塵排放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高性能和特種玻璃纖維及其制品制造技術取得突破,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高端復合材料制品高強、高模量和高耐腐蝕性的要求,實現中國玻璃纖維產業技術的全面提升。
10.高性能樹脂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高性能樹脂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產品在交通工具、新能源工程、土木結構工程、化學防腐工程、環保工程、電力輸送、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開發及應用取得重大發展,形成規模化新材料產業。
11.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
形成一批規?;屡d產業,如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領域的人工晶體、特種玻纖、特種陶瓷等產業,環保材料領域的袋收塵材料、煙氣脫氮催化劑材料、城市污泥脫水除臭材料等產業,工業與建筑節能領域的高性能絕熱保溫材料等產業。
12.共性基礎材料
水泥基材料、平板玻璃、非金屬礦物材料等產業結構實現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轉變。水泥、玻璃、陶瓷、磚瓦、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等傳統制造業實現生產裝備的大型化、配套化、智能化、國產化,擁有核心關鍵技術裝備的自主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
六、保障措施與配套政策
?。ㄒ唬┌l揮規劃的引導和保障作用
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指導,制定行業低碳節能減排技術攻關和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開發項目計劃和實施工作方案,并與政府主管部門的產業技術政策、“十二五”發展規劃、重大科技創新計劃等銜接,制定主要產業和新興產業的技術攻關目標。
(二)發揮科技評價對創新發展的促進作用
建立科技創新發展評價制度,對國內外相關重要領域的創新發展狀況進行調研分析和評價,發布科技專題發展報告,促進科研開發項目的有效實施并取得創新性成果。
(三)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針對重大科技需求和重點研發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計劃等專項研發資金。骨干企業應重大專項、“863計劃”、“973計劃”、支撐按照國家的要求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力爭達到銷售收入的3%以上。協調行業內外創新資源,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多渠道增加建材研發投入。
(四)強化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與作用
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鼓勵創新鏈相關聯的企業和研發機構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政產學研金介用”相結合的創新機制和成果產業化市場化促進機制,加快在企業建設國家和行業創新平臺,逐步完善國家、行業、省市和企業多層次、國際化、開放式、運轉高效的建材科技創新體系。
?。ㄎ澹嵤┬袠I科技人才發展戰略
在大學以國家和行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設置相關建材專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促進大學、企業和行業協會合作開展繼續教育工程,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和高級技能型人才。
(六)完善行業科研管理體系、提高服務水平
建立行業技術創新項目的申報和管理組織體系,積極申報項目和課題;建立健全行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和各種創新平臺體系等;進一步完善建材行業科學技術成果評審、評獎制度,表彰并發布行業重大科研成果和企業創新發展成就;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交流和推廣活動,提高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率和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七)發揮技術標準的支撐引領作用
將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與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緊密結合,以科技創新成果為依托提升標準的水平,縮小與國際先進標準的差距;充分發揮標準對技術創新的引領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作用,加快節能減排標準規范的制修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能耗和排放標準要求。
(八)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加大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力度,推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間的建材科技交流。積極加入有關國際科技、學術和標準化組織,積極組織和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和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九)促進建材科技信息資源共享
整合資源、互通共享、提供服務,建設建材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加快現有建材科技文獻資源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逐步形成輻射全行業的服務網絡。努力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務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和企業的建材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十)配套政策制定
?。?)給予建材行業中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材料產業,例如風電葉片、太陽能玻璃、高性能纖維、環保材料等享受國家相關政策。
?。?)在發展低碳經濟和環保產業,鼓勵低碳和環保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促進企業向低碳和環保功能產業轉型和升級。
?。?)根據不同產業利廢特點和技術進步水平的不同,修訂財稅優惠政策,從目前對所有產業相同的30%及以上的利廢水平要求,調整為符合各個產業技術發展實際的不同水平。
?。?)建立和完善企業能耗和排放監測核查制度法規,引導和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自覺走節能發展、環保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