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廣東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 · 2011-09-22 00:00 留言

   關于印發廣東省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順德區經濟促進局:

  現將《廣東省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向我委(原材料工業處)反映。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聯系人:雷勇強,電話:020-83133362)

  廣東省建材工業 “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

  建材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為加快廣東省建材工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出本指導意見。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廣東省建材工業在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

  (一)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廣東省建材工業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廣東省建材工業企業完成工業銷售產值3847億元,工業增加值997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2.06倍和1.72倍,穩居全國建材大省之列。建筑陶瓷、玻璃深加工產品及加工機械產量全國第一,衛生陶瓷、平板玻璃、水泥混凝土樁、建筑涂料產量位居全國第二位,水泥、大理石板材和花崗石板材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同時,廣東省既是國內建材行業擁有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擁有百強建材企業最多的省份。

  (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十一五”期間,廣東省淘汰落后水泥產能近6000萬噸,廣州、佛山、東莞、深圳、中山、珠海、肇慶、惠州等8市的落后水泥產能已全部退出,基本實現了國家規定在32個市縣限制淘汰粘土磚的生產和使用。陶瓷等行業的落后產能也在加快退出或升級改造。新型干法水泥、優質浮法玻璃、高檔陶瓷拋光磚、新型墻體材料等先進產能得到快速發展。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72%,比2005年提高47個百分點。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在鞏固和提高“佛山建筑陶瓷”、“潮州衛生陶瓷”、“云浮石材”、“南海大瀝鋁型材”、“開平水口水暖衛浴”、“順德建筑涂料”等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十一五”期間又培育和涌現出“英德水泥”、“高要建筑五金”、“深圳、東莞玻璃深加工”等國內有名的建材專業鎮(區)。

  (三)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間,水泥行業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工作成效顯著,有效實現了節能減排;陶瓷行業通過推廣節能窯爐、余熱利用等技術,單位產品能耗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玻璃行業積極采用余熱發電和余熱制冷技術進行余熱回收利用,綜合能耗大大降低;新型墻體材料替代粘土實心燒結磚,有效地節約能源。可燃廢棄物替代燃料、生產水泥協同處理生活污泥、陶瓷拋光廢渣循環利用等技術項目取得成功,全行業每年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超過3500萬噸,約占全國建材工業利廢量6%,占全省利廢量80%以上。

  (四)展集群轉移展行業攻克了推動下產業布局更趨合理。水泥產業加快向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逐漸形成了粵北、粵東、粵西三大生產基地,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能力已占全省92%;建筑陶瓷行業發揮總部基地的優勢,將成套技術、生產基地輻射全國。佛山不少陶瓷企業向具有豐富陶瓷資源的地區轉移,形成了清遠、恩平等新興陶瓷生產基地,佛山禪城(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已被省政府批準為以陶瓷為主導專業的省產業轉移工業園。通過產業轉移和產業布局,各種產業集群不斷涌現并發展壯大,有力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廣東省主要建材產品分布情況見附件1.

  但廣東省建材工業快速發展主要是依靠規模擴張和投資的拉動,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建材工業總體能耗高,排放量大,如水泥落后產能規模大退出難,先進產能發展緩慢。二是技術創新能力弱。企業新增產能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安全環保節能的新型建材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發展滯后。三是生產集中度偏低。企業平均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低,企業在規模、資本、經營能力等方面與國內先進企業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將保持長期平穩較快增長。隨著我國擴大內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循環經濟等戰略的實施,建材工業面臨著發展機遇。同時,資源、能源匱乏及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內在要求提高,建材工業又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一)社會發展為建材工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城鄉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農村建設、農業基礎建設、重點建設項目等一攬子工程的實施,將為建材工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泛珠三角的聯合開發,有利于廣東省建材向全國進一步輻射。廣東省提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珠三角經濟圈建設及一體化規劃的實施,為建材工業帶來巨大潛在需求。

  (二)經濟轉型推動建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為建材工業調整產業結構騰出空間;產業轉移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傳統建材產業向粵東西北地區轉移,從而完善產業布局、促進產業聚集;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以及現代建筑業的發展,將推動太陽能玻璃、高性能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節能環保型墻體材料等新型建材產品快速發展,催生新的建材產業;建材工業在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工業固體廢物、危廢物、城市生活垃圾等方面的不可或缺作用,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試點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經濟全球化為建材工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經濟全球化深入演變,跨境貿易和投資增長并逐步滲透到基礎原材料工業領域,為廣東省建材參與國際競爭和產業分工提供了有利條件,對穩定出口、開拓綠色產品的國際市場以及利用國際技術、人才資源提供了新的契機。

  (四)現代工業和新型工業發展對建材工業提出新挑戰。隨著“十二五”時期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的日益加重,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將嚴重制約著廣東省建材工業的發展。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型的建材工業,迫切要求建材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時,傳統建筑產業向現代建筑業轉變,對建材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立足省內需求,嚴格控制總量擴張。堅持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核心,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兩化融合力度,加快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做好與建筑業等關聯產業的協同、合作,拓寬新的發展領域,實現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轉變,從能源資源消耗型向低碳節約型轉變,從單一材料制造向完善產業鏈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產業。

  (二)主要目標。

  “十二五”時期,省內水泥和平板玻璃的落后產能全部淘汰,全省建材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重點支持和發展新材料、新興產業和深加工制品、高檔特種建材產品,培育和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較強競爭力的品牌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產業發展的重點產品。

  “十二五”時期廣東省建材工業主要發展目標 

2010

2015

經濟發展目標

工業增加值(億元)

997

1700

工業銷售產值(億元)

3847

5280

結構調整目標

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產能比重(%

62

98

玻璃深加工比率(%

50

60

高檔建筑陶瓷比重(%

40

55

高檔衛生陶瓷比重(%

30

45

新型墻體材料比重(%

53

75

10名水泥企業生產集中度(%

53

70以上

5名平板玻璃企業生產集中度(%

85

80以上

20名玻璃深加工企業生產集中度(%

25

60以上

10名建筑陶瓷企業生產集中度(%

20

40以上

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目標

可比熟料綜合煤耗(千克標準煤/噸)

113

≤105

可比水泥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

102

≤93

普通平板玻璃熔窯熱耗(千克標準煤/噸)

252

≤200

普通平板玻璃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重量箱)

17.5

≤15

建筑陶瓷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

300

≤260

衛生陶瓷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

700

≤560

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萬噸)

3800

6000

余熱利用(萬噸標準煤)

80

130

技術進步目標

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個)

2

3-5

省級企業中心和工程中心(個)

30

50

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家)

80

120

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家)

130

200

  注:集中度均指產量占比。

  四、產業布局和發展重點

  (一)產業規劃布局。

  根據我省經濟發展、市場需求、資源分布和交通運輸條件,合理規劃我省建材產業布局,促進各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1. 水泥行業。

  重點是改造提升現有企業,優化結構 .以粵北(清遠、韶關)、粵西(肇慶山區、云浮、陽江)、粵東(惠州山區、梅州、河源)三大水泥生產基地為發展重點,在臨近省屬城市的地區,可適當建設以工業廢棄物作原燃材料或以消納城市污泥、垃圾為目的大型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線。201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達11000萬噸。

  珠三角地區(廣州、佛山、江門、東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水泥熟料產能目標700萬噸/年。原則上不新建同質化的水泥熟料項目,在混合材資源豐富且交通方便的區域,按照市場需求適度布局100萬噸/年以上大型粉磨站;鼓勵企業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

  粵北地區(清遠、韶關等市)水泥熟料產能目標3600萬噸/年。加快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有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努力打造成為我省最重要的新型干法商品熟料和水泥生產基地,原則上不再新建水泥粉磨站。

  粵西地區(湛江、茂名、陽江、肇慶、云浮等市)水泥熟料產能目標3900萬噸/年。進一步加強礦山資源地質勘探工作,集中力量發掘西江沿岸大型石灰石礦床,建設成為廣東最大的熟料和水泥制造基地。

  粵東地區(惠州、河源、梅州、汕頭、汕尾、潮州、揭陽等市)水泥熟料產能目標2800萬噸/年。進一步加強資源地質勘探工作,新型干法水泥項目以梅州、河源和惠州山區為主,潮州、揭陽、汕頭、汕尾等市適度建設大型水泥粉磨站。

  2. 玻璃行業。

  嚴格控制新增同質化平板玻璃產能。重點扶持江門、中山、河源等地平板玻璃產業發展。整合現有資源,扶持大型浮法玻璃企業通過兼并、改造、整合等措施提高行業集中度。[Page]

  重點支持玻璃深加工企業在珠三角沿江和沿高速公路形成產業集群。扶持以沿海為主要基地的硅質原料基地的開發和建設,確保硅質原料穩定供給。

  3. 陶瓷行業。

  發揮現有規模和技術優勢,通過整合,形成以佛山為研發、物流中心和總部基地,潮州、清遠、江門、肇慶等地配套發展的生產格局。在市場引導下,將部分產能設在省外靠近資源和市場的地方,擴大我省陶瓷的影響。

  佛山市:建設為我省先進陶瓷基地。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努力打造型成為陶瓷研發、檢測、營銷、結算、展示、信息、文化中心;適度發展高端建筑衛生陶瓷、特種陶瓷、陶瓷化工色釉料等;不再新建、擴建一般性建筑衛生陶瓷和陶瓷化工色釉料生產線;大力開發技術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陶瓷技術裝備,提高整線整廠成套供應能力。

  清遠市:發揮資源充足、工業基礎較好的優勢,以源潭陶瓷工業城和佛山禪城(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依托,打造成系統配套、產業鏈完善、生態完好的國內一流陶瓷產業集群和我省陶瓷產業轉移示范基地。

  江門市:以恩平沙湖新型建材工業城為基礎,承接陶瓷產業轉移,建設新型陶瓷產品研發中心和新型陶瓷產品檢測中心,配套發展陶瓷化工、包裝、機械和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打造國內著名新型陶瓷基地。

  潮州市:發揮省市共建陶瓷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衛生陶瓷模具研發中心等有利條件,建立衛生陶瓷為主的生產集散基地,配套發展色釉料,形成與其他產區互補的發展格局。

  肇慶、韶關、云浮等地在條件較好的地方相對集中發展,培育我省陶瓷新興生產基地。鼓勵新豐華夏生態建筑陶瓷工業園走生態化、集約化、標準化、數字化、社區化的路線,探索建筑陶瓷行業升級新模式。

  4. 石材行業。

  云浮市作為我省石材產業重地,要加快發展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石材板材、石材工藝等;依托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石材機械加工區,發展石材機械、輔助材料、石材生產消耗品、配套服務業等;加快石材檢測中心建設,為石材產業在檢驗檢測、科研技術、新產品開發以及產品技術標準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務平臺。東莞、深圳、廣州等地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發展深加工產品,打造珠江三角洲石材生產和貿易中心。佛山市重點扶持人造石和石材機械龍頭企業發展,引導人造石和石材機械的設計、研發和市場開發。

  5. 新型建材行業。

  積極扶持墻體材料企業轉型,重點在防火、隔音、隔熱、輕質、防潮等方面有新突破。在粵東西北等欠發達地區投資建設新型節能墻體材料生產基地,推動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和應用從城市走向鄉鎮。珠三角地區繼續大力發展多功能、綠色、安全、環保的新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和高檔產品,建設若干個技術水平高、具有規模效益的新型建筑材料企業。

  6. 衛浴行業。

  充分發揮我省是衛浴行業發源地的優勢以及市場、技術、信息的前沿優勢,重點發展功能化、智能化、藝術化、節能環保的衛浴產品,打造衛浴強省。佛山市利用技術、管理、品牌優勢,打造衛浴研發、信息、技術、展示和商貿中心。中山市集聚發展淋浴房、浴缸、浴柜、浴鏡和配套產品,打造中國淋浴房產業制造基地。江門市依托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水暖衛浴,打造中國水暖衛浴生產基地。潮州市依托陶瓷產業,實行衛陶一體化發展,打造中國重要生產和出口。

  7.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業。

  利用好我省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生產高附加值非金屬深加工產品。重點扶持玻璃砂、高嶺土等非金屬礦資源豐富的粵西地區開發高純、超細、改性的非金屬礦原料及制品,把粵西建設成我省非金屬礦產品生產基地。

  (二)發展重點。

  1. 水泥行業。

  重點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無害化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和垃圾,發展環保水泥生產。鼓勵水泥產業鏈的延伸,重點發展高標號混凝土、高性能專用混凝土,推廣干混砂漿、預拌砂漿以及水泥混凝土建筑構件、工程預制件等水泥深加工產品。

  鼓勵企業利用低品位原料和燃料進行水泥生產;符合產業布局規劃的新建水泥項目必須是日產熟料4000噸以上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必須同步配置余熱利用裝置),新建粉磨站規模必須達到100萬噸/年以上(單線粉磨系統規模不少于60萬噸/年)。禁止建設日產熟料2500噸以下規模的水泥生產線(特種水泥除外)和新建、擴建任何落后水泥生產能力。在珠三角地區水泥行業逐步推廣新型干法窯低氮燃燒技術和煙氣脫硝示范工程建設。努力打造1-2個全國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示范基地。

  2. 玻璃行業。

  鼓勵發展超薄、超厚、超白及其他著色平板玻璃,用于電子、儀表、光學等特種平板玻璃和TCO導電玻璃;扶持有條件的企業開發生產用于晶硅電池、薄膜電池的超白玻璃。

  發展玻璃精深加工制品,包括高代屏顯基板玻璃、太陽能光伏玻璃及鍍膜玻璃、防火基板玻璃、高強基板玻璃、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玻璃制品、低輻射玻璃及多功能復合鍍膜節能玻璃與制品、飛機與高速列車風擋玻璃、納米及微晶基板玻璃等高性能新型玻璃產品;.

  新建的浮法玻璃生產線均應同時配置窯尾余熱發電系統,現有的浮法熔窯爐應進行余熱發電或余熱回收利用改造;所有玻璃熔窯窯尾廢氣采取脫硫措施和除塵設施,鼓勵增加脫硝裝置。

  3. 陶瓷行業。

  重點發展薄型建筑陶瓷磚(板)、輕型節水衛生結具等產品,開發創意設計新品種和耐磨、耐污、防滑、保溫、抗菌、自潔等多功能型產品及整體衛浴、整體廚房等建筑部品化產品。鼓勵發展仿古磚、復合材料陶瓷磚、輕質裝飾板材、紅外陶瓷、電熱建筑陶瓷、防靜電陶瓷、多功能節水型衛生陶瓷、以低質原料廢渣作為坯體的陶瓷產品,以及陶瓷用耐高溫噴墨打印墨水。積極發展節水型潔具、倡導小體量產品。大力發展五金配件、機械裝備等配套產品。

  4. 墻體材料行業。

  重點發展砌塊、建筑板材和多功能復合一體化產品,輕質化空心化產品,利廢、節能、環保等功能的新型墻體材料及其創新技術。大力發展利用廢陶瓷淤泥、建筑垃圾和疏竣河道淤泥等工業、建筑固體廢棄物以及生活廢渣生產的新型墻體材料;發展輕質陶粒自保溫、蒸壓加氣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的砌塊與墻板和燒結空心制品等輕質、高強、隔熱、利廢、防火、防水的綠色節能墻體材料;發展具有太陽能發電供熱、集能、儲能效果的建筑節能墻體和屋面材料;鼓勵發展蜂窩紙墻板與增強纖維硅酸鈣板復合材料、酚醛泡沫塑料與增強纖維硅酸鈣板復合材料、混凝土有機發泡劑與輕質陶粒混合生產的輕質自保溫陶粒砌塊和墻板多功能復合新型墻體材料;鼓勵發展紙面石膏板、纖維增強薄板、混凝土空心條板等各種輕質建筑板材。

  禁止新上以農田為資源的墻體材料生產項目,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燒結磚。

  5. 石材行業。

  重點發展部品化、深加工產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利用石材邊角料、碎石粉等生產的人造石產品;鼓勵發展花崗石、大理石薄板、大板和復合板;鼓勵發展高附加值的石雕制品、異型材、仿古仿歐式建筑的石制品。大力發展超薄板材、復合石材、礦石碎料與板材邊角料綜合利用的生產和深加工技術與裝備。鼓勵發展與石材加工業相關的機械設備、金剛石工具、輔助材料、防護與保養材料。

  6. 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

  鼓勵發展玻璃纖維生物及醫用過濾材料、工業過濾材料及其制品,高性能、多功能玻璃纖維制品,高附加值非金屬礦深加工產品。

  7. 化學建材行業。

  提高化學建材產品加工設備和模具制造水平,提高國產化學建材主機設備機電儀一體化水平、制造精度、可靠性與工效比,注意配套輔機的研究開發,提高生產線整體水平。[Page]

  積極發展新型節能環保化學建材。重點發展絕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鼓勵發展裝飾性好、耐污染、耐老化的外墻涂料;鼓勵發展輕質、美觀、多彩、高強度、高水密性的新型節能復合門窗及五金配件;塑料管材管件重點發展UPVC給水管、PE城市供水管、PE城市燃氣管、大口徑城市排水玻璃鋼夾砂管、PE-X建筑冷熱水供應管、鋁塑復合管和擠出成型的鋼骨架鋼塑復合管,以及大口徑塑料供水管、排水管配套專用管件,鋁塑復合管、交聯聚乙烯管專用速接管件,聚乙烯管電熔管件系列。

  (三)主要任務。

  1. 發展新材料,培育新的增長點。

  抓住機遇發展新興建材產業,加快建設一批新型建材應用示范工程,大力發展與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以及基礎建設等領域配套的建材新材料。鼓勵發展高性能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輕質高強高韌建筑材料、自動預警建筑材料、相變調溫材料等產品。完善新型建筑材料的工業體系和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在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電子材料等領域的產業鏈。

  2. 開發先進適用新技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和深加工技術,研發并示范應用一批高效、低成本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固體廢棄物、低品質原料的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技術與設備;大力開發新型智能化與功能化建筑材料、材料功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開發有機與無機復合、金屬與非金屬復合等制造技術、裝備和應用技術;突破新型建筑材料裝飾和改性技術與設備、建筑材料深加工技術與裝備、提高建筑材料耐久性技術、節能建筑材料開發與制造技術、新型隔熱保溫建筑材料開發與制造技術以及信息化應用技術。推廣應用熱工設備節能技術、新型燃燒技術、余熱綜合利用技術、廢氣脫硫脫硝除塵技術、高效節能粉體制備新技術與新裝備。采用先進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對現有設施、生產工藝進行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鼓勵信息技術在我省建材行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的融合滲透。

  3.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提升節能減排效能。

  構建產業內部、相關產業之間的循環型產業鏈。提高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水平,實現建材生產余熱、廢渣、廢水全部循環利用。擴大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范圍,鼓勵開展工業廢棄物、建筑廢棄物、低品位天然礦物原料、尾礦等的綜合利用。開發有重大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降低產業能耗、物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建立處理系統,對垃圾和污泥進行收集、分類、密封運輸,實行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結合我省江河綜合整治工程和環境綜合治理戰略,加大污泥綜合利用技術開發示范項目的建設力度。加快建設以工業廢棄物為原燃材料或以消納城市污泥、垃圾為目的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和新型墻體材料生產線,解決城市發展帶來的新環境難題。

  4. 發展壯大產業集群,優化產業布局。

  充分發揮專業生產基地的產業區域集群優勢,打造國際產業中心。努力鞏固我省作為全球陶瓷制造中心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建筑衛生陶瓷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形成以佛山、潮州等地為核心,聚集若干大企業(集團),打造高端建筑衛生陶瓷研發設計中心。加強統籌協調,做好有關規劃的銜接,做好重要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的分工和協作,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各產業集群向國際化接軌,把各產業集群培育成國際采購中心和知名建材品牌集散地,將廣東打造成世界建材的制造中心、研發中心、展示中心和采購中心。

  5. 培育做強龍頭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

  鼓勵陶瓷、玻璃深加工等優勢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適度進行境外投資,逐步建立境外生產基地,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以技術和市場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業聯盟為載體的各種形式的重組聯合并購,加快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扶持市場競爭力強、有影響力的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努力打造大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行業整體競爭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行政引導和政策執行力度。

  及時制定完善產業政策,加強行業發展的指導。完善建材工業淘汰落后協調工作機制,嚴格執行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業準入條件,淘汰落后產能。加強質量監管,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提高全行業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建設工程應用建筑材料準入標準,加大節能減排、環保監督、安全生產的檢查力度,促進建材產業科學發展。

  (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引導企業發揮其創新主體作用,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和行業產學研聯盟建設,提高研發投入水平,加強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定期推薦新型建材創新成果的應用,積極引導市場新需求,挖掘行業發展新空間。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產學研結合機制和產業技術聯盟,研究解決產業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難題,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建材企業與高等學校深度合作,共建相關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合作開展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依靠經營管理創新,提升行業、企業的運營水平,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提升我省建材工業整體協同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三)建立并完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

  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加強自主品牌建設,重點扶持一批在品牌創建、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網絡建設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名品牌合法權益的行為,在工商登記、商標注冊、域名注冊、市場監管等環節提供支持和服務,為知名品牌的創建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四)完善和落實優惠扶持政策。

  推進出臺有關扶持優惠政策。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替代能源使用,進一步發揮建材產業在循環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對符合扶持條件的重點企業,對其開展項目投資、重組兼并等予以優先支持。

  (五)加快行業服務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產業節能減排和高耗能行業強制性的能耗限額指標體系和監測考核體系,以及能源消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基礎數據的收集統計管理體系。建立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產供銷一體化聯盟、清潔生產創新聯盟等產業合作聯盟,實現聯合采購/營銷,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市場;發揮集群和協同效應,改變分散經營的現狀,實現整體經營、上下游聯動發展,使建材產品更貼近銷售和服務市場,提升市場應變能力和控制力。

  (六)加快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

  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加大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力度,建立科學高效的用人機制和競爭激勵機制,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行業整體創造力與競爭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設立人才培養專項基金,開展勞動技能競賽,加強行業職業技術培訓,提高行業的技術應用能力。加強繼續教育工作,依托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開展從業人員學歷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訓,依托省內重點高等學校開展高端人才培訓。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在人才方面的優勢,增強行業創新能力。

  (七)積極發揮中介組織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研究院等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加快產業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服務職能,促進行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完善面向社會提供科技信息、技術推廣、行業標準、成果交易的服務。政府通過委托服務,進一步發揮中介組織在行業規劃、法律法規制定、中小企業服務、行業預警、反傾銷與應訴、貿易仲裁、項目評估、市場監管、人才培訓等方面的作用。

  附件:1.廣東省主要建材產品區域分布情況 

  2.鼓勵發展的技術和裝備目錄

  附件1:

廣東省主要建材產品區域分布情況 

地區

主要產品分布

廣州市

新型建材、節能門窗、衛浴、木地板和復合地板

深圳市

新型建材、玻璃深加工、石材加工、節能門窗、建筑管材及附件

佛山市

陶瓷、衛浴、建筑涂料、建筑型材、建筑管材及附件

江門市

平板玻璃、陶瓷、建筑涂料、新型建材、衛浴

肇慶市

新型建材、陶瓷、水泥、建筑型材

梅州市

水泥、新型建材、陶瓷

惠州市

水泥、混凝土制品、新型建材

東莞市

平板玻璃、特種玻璃、新型建材、玻璃和深加工、石材深加工

云浮市

石材及加工、新型建材、水泥

清遠市

水泥、陶瓷、新型建材、節能門窗

中山市

衛浴、水泥混凝土樁、平板玻璃、建筑管材及附件

潮州市

衛生陶瓷、衛浴

河源市

玻璃和深加工、水泥、陶瓷

陽江市

水泥、玻璃深加工、陶瓷

揭陽市

石材及石材機械

[Page]

  附件2:

  鼓勵發展的技術和裝備目錄

行業

鼓勵發展技術和裝備

水泥

1.節能環保型新型干法熟料燒成系統;

2.高效節能粉磨技術;

3.低溫余熱發電和高壓變頻等先進技術;

4.大力發展水泥和輔助性膠凝材料高效應用技術;

5.新型干法水泥工藝節能技術與設備;

6.水泥預熱分解窯技術;

7.新型蓖冷機和立磨技術;

8.固體廢棄物與低品位資源在水泥產業的高效利用技術;

9.低品位石灰石生產低鈣硅酸鹽水泥技術;

10.廢棄混凝土再生循環利用關鍵技術;

11.混凝土管樁礦物摻合料開發與應用技術;

12.高耐腐蝕大口徑支護型混凝土管樁開發與生產技術;

13.預應力鋼筒混凝土輸水管生產與技術;

14.高性能水泥助磨劑生產與技術;

15.布袋收塵器用濾料技術生產與技術;

16.自診斷自修復等智能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生產技術;

17.檢測和控制自動化技術。

玻璃

18.開發玻璃深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19.重點解決節能、環保、準光學質量熔化技術;

20.超厚、超薄玻璃成型技術;

21.高效光伏玻璃技術;

22.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

23.在線鍍膜改性技術及工藝;

24.離線鍍膜技術和復合技術;

25.可鋼化雙銀Low-E玻璃及多層中空玻璃系統生產技術;

26.高性能能量吸收轉換玻璃生產技術;

27.監控與專家診斷等成套生產技術及裝備;

28.鼓勵浮法玻璃企業應用富氧燃燒、全氧燃燒技術;

29.鼓勵新能源替代重油燃燒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30.鼓勵窯尾廢氣余熱發電或回收利用。

陶瓷

31.窯爐新型節能燃燒設備與自動化、智能化技術;

32.連續球磨、干法制粉、新型干燥、自動包裝、表面裝飾與改性、噴墨印刷、高效收塵脫硫技術和裝備;

33.大力發展工業固體廢棄物和低品位原料資源利用、窯爐和噴霧塔余熱利用、衛生陶瓷產品節水和高中壓注漿連續生產、鋯原料替代等技術;

34.高強高韌陶瓷研磨介質生產與技術;

35.高純高燒成活性超細陶瓷粉體生產與技術;

36.高技術陶瓷(結構陶瓷、功能陶瓷)生產技術與裝備。

墻材

37.輕質、高強、保溫、利廢、防火、防水等綠色節能型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先進裝備;

38.鼓勵發展利用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的技術;

39.高摻量、高空洞率、高強度粉煤灰燒結空心磚新工藝;

40.研究開發和推廣利用粉煤灰、頁巖、建筑垃圾等生產空心磚和裝飾磚的新技術與新裝備;

41.粉煤灰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干粉及預拌砂漿技術;

42.開發保溫調濕墻體材料與結構整體構造關鍵技術;

43.健康、環保、節能、輕質、安全、耐久型房建材料的生產技術;

44.有機與無機相結合的新型墻體材料生產工藝技術。

無機非金屬材料

45.積極開發高純、超細、改性的非金屬原料及制品的生產技術與裝備;

46.年產50萬噸及以上機制砂石干法生產與技術、裝備;

47.利用廢礦石、尾礦和建筑垃圾生產建筑用砂石料技術與裝備;

48.年產5萬噸及以上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年產3萬噸電子級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生產和全氧燃燒等節能環保融化工藝技術與裝備;

49.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機械化成型技術與裝備;

50.高檔高嶺土加工制品生產與技術、裝備;

51.高品質人工晶體材料產業化技術。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0 22:02: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州市| 萨迦县| 绥芬河市| 土默特左旗| 永定县| 新晃| 同心县| 连州市| 贵阳市| 新宾| 久治县| 准格尔旗| 南陵县| 油尖旺区| 玛纳斯县| 克山县| 烟台市| 鄂托克前旗| 常宁市| 蒲城县| 广灵县| 龙井市| 德格县| 黄平县| 台江县| 韶关市| 昌黎县| 都江堰市| 平湖市| 中山市| 东平县| 襄汾县| 波密县| 农安县| 盐池县| 屏山县| 夏津县| 任丘市| 紫阳县| 高邮市|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