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府:踐行行業可持續發展 推行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
7月16日,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推進會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第一屆三次理事會擴大會議在南京國際會議大酒店召開。本次會議以“綠色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南京住建委混凝土管理處石平府處長講話發表講話:
摘 要:隨著預拌混凝土在我國不斷的推廣使用,其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建筑的發展要求,為了實現企業、社會與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政府職能部門提出了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的要求,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目的。
關鍵詞: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環境
一、前言
商品混凝土也稱預拌混凝土,它是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組分按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后出售的混凝土。它的產生和出現可以說是混凝土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混凝土工業走向現代化和科學化的標志。我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已開始使用預拌混凝土,它的推廣和使用是一項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發達國家,已基本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
二、預拌混凝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預拌混凝土在近30年的發展過程中極不平衡,地區差異較大,沿海地區及大中型城市都已逐漸將預拌混凝土替代了施工現場的攪拌,創造了極大的環境效益。相較于現場攪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在生產效能、質量控制、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均有著突出的優勢。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預拌混凝土的生產還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和挑戰,如地區發展不平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負責人的社會責任意識還需要提高、生產管理型技術性人才匱乏、現有技術人員業務水平較低且流動頻繁、企業產品質量控制水平不高等,特別是混凝土生產不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這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越來越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主要表現在:
1、生產過程對周圍環境破壞較大。目前大部分預拌混凝土企業在建設階段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資偏少,對環境污染問題缺乏必要的重視,建廠前雖通過“環評”,但其在生產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幾乎無人關注或關注不了,預拌混凝土生產過程產生的粉塵、污水、噪音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給周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2、預拌混凝土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質量參差不齊、配合比設計時重視強度而輕耐久性、施工企業現場混凝土施工、養護很大程度上不滿足規范要求,導致混凝土開裂、構件表面碳化過大等一系列質量問題,降低了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3、混凝土作為建設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人工材料,對生態資源的影響極大。每用1t水泥就大約需要用0.6t的水,2t的砂和3t的石子,而每生產1t硅酸鹽水泥需1.5t石灰石和大量能源,并向大氣排放1t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隨著建設規模的越來越大,混凝土用量也逐年遞增,如何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充分利用礦物廢料、再生骨料等,是實現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解決的問題。
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做法
為確保發揮預拌混凝土在促進綠色施工、提高施工質量與技術水平、節約資源等方面的作用,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治理整合專項工作規劃(2009年-2012年)》,要求自2009年9月1日起,新建的混凝土攪拌站必須全部達到北京市《預拌混凝土生產管理規程》(DB11/642—2009)的要求,經整合后,得以繼續保留的攪拌站必須完成生產設施改造,至2010年6月1日起全部達到《預拌混凝土生產管理規程》的要求,并將整治結果與考核甚至資質掛鉤,極大地促進了混凝土綠色生產工作。
上海建工集團旗下的建工材料公司和構件公司己完成了位于上海的24家混凝土攪拌站的環保改造,一年至少可以減排廢水達100萬噸。上海市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前不久己發出通知,要求全市各混凝土攪拌站在2年內,逐步實行環保改造,到明年底前,環保不達標者將被清出上海建筑市場。
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無論是政府的要求還是優秀企業的自律行為,都指明了預拌混凝土的發展方向:混凝土生產不能延續粗放型發展的路線,應逐步向環境友好型發展過渡。必須走綠色環保的道路。
四、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其現實意義
何謂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江蘇省《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規程》(DGJ32/TJ119-2011)給予了明確,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是指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節能、節水、節材、環保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種生產方式。它是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對混凝土生產全過程實施控制,確保混凝土生產、運輸及使用的全過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化。
按照這個定義,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不僅僅局限在混凝土企業內部的生產及運輸過程,還包括混凝土施工這一重要過程;不僅包括混凝土生產、運輸及施工的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還包括混凝土耐久性對建筑物壽命的影響。
推廣和倡導混凝土綠色生產的意義是重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綠色生產帶來的社會效益顯著。混凝土綠色生產從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量大大降低,若按每立方米混凝土產生廢水20公斤、固體廢棄物2公斤計算,一個中等規模年產50萬方的混凝土企業,實現綠色生產后,每年可少排放廢水約1萬噸、固體廢棄物1000噸。同時,實行綠色生產后,可以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從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了社會財富的浪費。使生態、經濟、社會成為統一體,相互協調發展,最終促使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提高。2、綠色生產是市場競爭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縱觀國外發達國家建筑業發展史,不難看出,綠色生產是在科技、技術達到一定的蓄積程度而產生的,混凝土綠色生產也是順應建筑業發展規律的。推進綠色生產,是我國預拌混凝土企業增強市場競爭的必要途徑。3、實現企業與自然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企業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不斷加劇,面臨能源、土地、礦產、水等資源多重瓶頸約束。而綠色生產可以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單位損耗量,我國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必須不斷強化環保意識、自然和諧發展意識和資源能源節約意識,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通過綠色生產降低能耗,減少粉塵、污水、噪音、固體污染物的排放,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努力實現企業與自然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五、混凝土綠色生產需要政府的引導與推進
推廣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企業的責任,更是各級政府部門應該重視的一項工作。北京與上海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南京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委員會是南京地區預拌混凝土行業的主管部門,在推廣混凝土綠色生產方面也做了大量引導與推進工作。
1、以點帶面、鼓勵全市企業加大投入、不斷創新、提高綠色生產水平。南京蘭葉混凝土公司自2003年進入混凝土行業后,在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混凝土產品與服務質量上狠下功夫,其規模與生產能力迅速提高,處于南京市乃至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的前列。公司非常注重環保,其建設的各個攪拌站均充分考慮了綠色環保的要求,徹底改變了傳統混凝土企業臟、亂、差的形象,開創了混凝土公司環保型花園式工廠的先例。南京市住建委始終關注、支持該企業的先進做法,充分發揮該公司作為南京市混凝土行業標桿企業的示范作用,在該公司召開現場交流會、多次組織本市企業去蘭葉混凝土公司參觀、學習、交流,鼓勵全市企業加大投入、不斷創新、提高綠色生產水平。
2、充分發揮南京地區的高校與科研院所的技術資源優勢。東南大學、南京化工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對建筑結構、建筑材料的很多研究成果始終處于國內甚至國際的前列,有的高校還在南京的混凝土企業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基地,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將高校的研究成果盡快的轉化為生產力。江蘇省建科院下屬的江蘇博特公司在外加劑生產及應用技術研究方面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他們的產品與技術支持對南京市混凝土企業實現綠色生產提供了極強的技術支撐。
3、支持行業協會工作,通過行業協會促進綠色生產工作的有序推進。南京市混凝土行業協會是推進行業自律,為混凝土攪拌站實現綠色生產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的社會團體,他們在全市混凝土攪拌站新站點設立、老站點進行綠色生產設施與環境改造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既能準確把握主管部門的政策導向,又很熟悉各混凝土企業和行業發展的特點,南京市住建委一直支持協會工作、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作用,并通過協會有計劃地指導、扶持基礎條件好、技術力量強、創新意識濃的企業逐步向綠色生產過渡。
4、提高要求、不斷總結,組織制定混凝土綠色生產地方標準。為不斷提高南京市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的水平、逐步深入推進綠色生產工作,自2010年下半年起,南京市住建委下屬的預拌混凝土管理處明確要求:新建、異地搬遷、資質升級的企業必須進行骨料堆場的封閉、必須添置并使用砂石分離系統、污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系統,其生產必須符合綠色生產的要求。同時,南京市預拌混凝土管理處還不斷總結,組織編寫了江蘇省地方標準《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規程》(DGJ32/TJ119-2011),對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進行科學定義,對從廠區建設管理、設備設施、污染物排放、混凝土耐久性、生產、運輸管理到施工現場全過程的綠色生產管理進行規定。該標準已于2011年6月1日頒布實施,實施后必能在更廣、更深程度上推進我市乃至我省的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工作。
5、調研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做法,正在擬草《南京市預拌混凝土與預拌砂漿管理辦法》地方性法規,體現依法行政的執政理念,將我們一些做法或要求上升到法律法規的高度,從較高層次上推進綠色生產工作,努力用2-3年時間,徹底改變混凝土生產落后、粗放的現狀,實現全市混凝土綠色生產,迎接2014南京青奧會的召開。
六、未來的展望
預拌混凝土在我國發展了近30年時間,逐漸從產品單一化向多樣化過渡,從技術力量的不成熟向成熟過渡,從環境意識淡薄向可持續發展過渡。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行業技術人才的不斷擴充,政府推進工作的不斷深入,企業與社會的環境、資源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一定不斷增強,綠色生產將是現代工程發展的趨勢,預拌混凝土的生產也將跨入綠色紀元時代。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