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混凝土交貨前后的質量管理及質量責任

徐宗望 張衛紅 · 2011-05-20 00:00 留言
    1 緒論

  1.1研究背景

  由于預拌混凝土實行了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的生產,對于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加快工程進度,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減少環境污染問題,解決施工擾民和施工現場臟、亂、差問題,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預拌混凝土在城市建設中被廣泛使用,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但是由于混凝土生產方式的改變、預拌混凝土的本身特性及混凝土在買賣過程中出現所有權的轉移,商品混凝土在使用過程中,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出現了一系列的質量糾紛,預拌混凝土的質量及工程實體混凝土質量是否合格,直接影響到工程的結構質量。在預拌混凝土買賣中,買賣雙方經常因質量問題發生爭議,針對目前市場上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在混凝土交貨及使用過程出現的一系列普遍性的問題,怎樣去減少、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本文研究討論的出發點,因此本文討論的重點是界定雙方在混凝土交貨前后的質量管理及質量責任。

  1.2預拌混凝土的概念、特點及預拌混凝土企業的主要生產要素

  1.2.1預拌混凝土的概念

  預拌混凝土是指由具有相關資質等級的攪拌站集中攪拌,由專業技術人員在獨立的試驗室通過設計、試配確定出各強度等級的配合比,由生產人員采用微機控制方式,對砂、石、水泥、粉煤灰等摻合料、外加劑、水通過電腦計量,準確地生產出符合建筑設計和規范要求的各種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并使用運輸車,將其在規定時間內運至使用地點的一種具有流態化的混凝土拌合物。

  1.2.2預拌混凝土的特點

  1.2.2.1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專業化、規模化

  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生產設備及在整個生產過程全部實行高度機械化、自動化,各種計量監測做到精準專業,使得混凝土生產具備連續化、規?;拇笊a,不僅改善了混凝土的質量穩定性,更是大大提高了生產速率和施工進度,加快提升了建筑產業現代化。

  1.2.2.2產品的商品化、社會化

  預拌混凝土的集中規?;a使其作為一種商品化的建筑材料出售給施工單位等購買方,而且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根據文獻[1]分析,目前預拌混凝土每年正以15%以上的增加速度發展,隨著國家對環境和能源的關注,我國預拌混凝土占混凝土總量的比例將有顯著的提高,2010年達到40%,實際產量將增長超過9億立方米,大大促進了行業產業的發展,也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1.2.2.3質量方面的特殊性

 ?。?)具有很強的時間概念。
其產品是特殊的“鮮貨”,不能較長時間貯存,自攪拌開始至初凝之前必須澆搗完畢。因此混凝土自攪拌開始到運輸到指定地點必須保持良好的工作性(流動性、和易性、保水性)。

 ?。?)是“半成品”的商品。該商品出廠時以及交付貨物時的物理形態不是該商品最終物理形態。商品混凝土在出廠時是一種流態化的近乎于液態與固態之間的物理狀態,在運送到工地交貨時也仍然是這種狀態,但是在澆注之后,經過一定的時間,該商品的最終物理形態則是一種非常堅固的固體狀態。從混凝土出廠開始至形成最終產品需較長時間。一般按GBJ107-1987《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以28天標準養護強度作質量驗收強度,其他耐久性能時間更長,質量結果不能在出廠時馬上準確地檢測出來,因此預拌混凝土產品的最終形成必須依靠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的相互配合,在各個環節加強質量的管理,確保最終的工程結構實體的混凝土強度滿足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設計及合同要求。

  1.2.3預拌混凝土企業的主要生產要素

  1.2.3.1硬件實體要素

  參照GB/T14902-2003《預拌混凝土》標準要求,有滿足生產要求和不同資質等級要求的攪拌樓,砂石、水泥、外加劑原材料儲存系統、自動計量系統,混凝土攪拌車、泵車及一套完整的混凝土標準試驗室系統,以及其他的砂石回收污水處理,辦公場所等硬件。

  1.2.3.2軟件要素

  具備企業相關的各種基本資質證照,對于預拌混凝土企業必須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建建[2001]82號文件中所規定的相應資質等級要求的各項軟件要素,以及建立現代化混凝土管理所需的ERP和GPS管理系統等。

  2 目前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及質量責任的現狀

  2.1產生的質量瑕疵及事故

  由于前面所述預拌混凝土的質量特性決定,混凝土的一些相關質量指標及質量檢測結果需要經歷很長時間才能準確檢測出來,預拌混凝土產品的最終形成必須依靠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的相互配合,在各個環節上加強質量管理(涉及到預拌混凝土企業從原材料進廠驗收、配合比設計調整、混凝土拌制、混凝土出廠檢測、混凝土運輸至交貨驗收的全過程;施工單位從現場混凝土的交貨驗收、見證取樣及試塊養護管理、混凝土澆搗、現澆混凝土實體的養護直至拆模驗收等全過程質量管理。由于雙方在所涉及的質量管理范圍內職責不明,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在交貨驗收過程雙方流于形式,對見證取樣的試塊不重視,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小工隨意加水,導致原有混凝土設計水灰比的改變,施工工藝不及時跟進、養護拆模不規范等等,給后續混凝土質量驗收帶來嚴重影響)。而與此同時混凝土作為商品隨著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的交貨結束即發生了所有權的轉移,一旦最終混凝土標準養護試塊或者回彈取芯等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不能滿足國家標準及設計和合同的要求,工程實體混凝土出現裂縫、蜂窩、漿骨分層、麻面等諸多質量瑕疵,最終導致工程質量不能通過驗收,甚至質量事故。

  2.2導致質量責任的爭議及合同糾紛

  對于預拌混凝土這種特殊商品最終的質量出現問題并導致的合同糾紛,文獻[6]中已列舉了生動的事例,商品混凝土的質量問題并不一定是賣方即預拌混凝土企業的責任。一般的商品都僅僅是由賣方負有一定的質量責任,而對于混凝土這種特殊的商品則不然?;炷吝@種商品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出廠時是按照規范生產的合格產品,但是在凝結硬化之后不一定達到相應的強度要求。在交付貨物之后,施工方等買方必須要按規范施工,同時買方在澆注之后還必須按照規范進行合理的養護,否則即使出廠時是合格的產品,在混凝土凝結硬化后也有可能達不到相應的質量要求。這種特性就決定了在混凝土交付、所有權轉移之后,買方負有一定的質量義務。如果買方不按規范施工及養護,混凝土凝結硬化后就有可能會出現不合格現象。

  2.3產生的結果

  出現上述問題后,如果不明確相關的質量管理和質量責任就會出現以下結果:

 ?。?)預拌混凝土企業考慮自身作為供貨方,貨款結算在于施工單位,本身處于弱勢地位,考慮后續貨款順利結算及業務承接,不得不提高原有已滿足要求的配合比設計,以彌補施工單位不規范施工等環節造成的質量損失?;炷两Y構實體強度雖然滿足要求,但造成了單方混凝土成本偏高、造成資源不必要的浪費,不能持續穩定發展。

 ?。?)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雙方對于上述問題都不從質量管理的角度來根本解決,對于最終混凝土出現的質量問題都采取其他手段來解決,即使最終驗收報告數據“合格”,但是工程結構實體混凝土的質量如何,或許最終會影響建筑物的實際使用性能及壽命。 [Page]

  以上現狀均違背了預拌混凝土產業作為國家大力推廣、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節能減排及提升建筑產業現代化、提升建筑物質量的行業發展的初衷。

  3 混凝土交貨前后質量問題原因分析

  通過對目前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在混凝土交貨前后的質量管理現狀及質量責任的總結分析,結合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在混凝土交貨前后的質量管理的實際情況調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3.1對混凝土這種特殊的商品認知不夠

  前面所述混凝土是“半成品”的特殊商品,預拌混凝土產品的最終形成必須依靠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的相互配合,雙方都涉及到該商品最終質量形成的相關環節(混凝土的生產拌制、運輸交貨驗收、工地現場混凝土施工、養護、拆模等諸多過程)。但是很多施工單位認為商品混凝土既然是我方購買的商品,那么預拌混凝土企業就應該對該商品最終的質量負責,直至工程竣工驗收全過程。由于這種認知,直接的結果就是預拌混凝土交貨后施工單位在后續交貨見證取樣試塊的現場標準養護、現場混凝土澆筑過程、養護、拆模等環節的松懈管理,不規范施工,甚至偷工減料,最后導致質量隱患的產生,引起雙方的質量爭議及糾紛,預拌混凝土企業又處于被動地位,商品混凝土成為“傷心混凝土”。因此,要想搞清楚發生商品混凝土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清質量責任,那么首先就必需了解商品混凝土的特性,充分認知商品混凝土最終質量形成的各個環節及其影響程度。

  3.2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的質量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夠

  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在混凝土交貨驗收前后包括交貨驗收過程中都體現出雙方質量意識的淡薄,雙方缺乏事前的自我保護和過程監管,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識,甚至部分主體存在偷工減料、以犧牲質量換取利益最大化的短期行為及意識,等到最后結果出現問題后互相扯皮,亡羊補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資質主體的合格性方面

  部分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雙方在本身資格主體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合規范,甚至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資質不全,甚至未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相關資質標準及要求;非法掛靠,超越資質范圍生產產品或承接工程;過度的降低成本,偷工減料,以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最終犧牲質量的短期行為。這些尤其表現在部分具有民營性質、生產工藝落后、設備簡單、小規模的混凝土生產企業及游擊隊形式的施工隊,根本談不上專業化的質量管理及控制,他們占目前市場上的比例還較大,參與到市場上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方式,導致混凝土市場的不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是造成目前混凝土質量及工程質量問題發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雙方對合同評審、簽訂,對合同中的質量標準及責任的約定不重視
 
  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在合同簽定時對相關的質量標準、質量責任及約束范圍不明確,甚至預拌混凝土企業為達到承接工程混凝土供貨的需要而自愿放松對合同條款中在質量方面對對方的限制,而且在混凝土供貨過程中執行合同中的相關標準不嚴。在混凝土供貨過程中,經常發現混凝土企業供應到施工現場的混凝土“坍落度”指標是滿足雙方簽定的混凝土合同要求的,但是施工單位現場施工人員為減輕勞動強度,認為混凝土最好是能夠自流平,認為供應到現場的混凝土不符合“要求”,要么退回混凝土公司處理,要么現場加水,結果要么造成混凝土成本的提高和無形的浪費,要么造成現場實際混凝土質量的下降(現場加水嚴重改變了原有混凝土設計的水灰比和強度)。

 ?。?)混凝土交貨驗收時的質量意識,法律意識不強

  對于商品混凝土這種特殊的商品,一些相關的質量指標檢測(強度及耐久性等)在交貨時不能馬上檢測結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一般現場即時檢測的主要是“坍落度”及混凝土的一些工作性、骨材等表觀質量指標。

  預拌混凝土企業在混凝土出廠前,未能落實出廠前的檢測,導致運送到現場的混凝土部分“坍落度”等表觀技術指標不能滿足要求,而作現場加水處理;施工單位也未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及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準和合同約定,對商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進行交貨過程的驗收檢驗,即刻投入使用,甚至有的混凝土坍落度、工作性本身就不滿足要求(離析的混凝土)也照收不誤,交貨驗收程序只是走過場,而此時預拌混凝土的所有權是在交貨地點交貨驗收后,就由供方預拌混凝土企業轉移到需方施工單位了,給后續工程實體混凝土質量帶來嚴重的隱患及雙方的質量爭議糾紛。更為嚴重的是“對于涉及結構安全評定及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雙方合同確定作為質量責任區別、貨款結算依據的混凝土試塊”的現場抽檢,也未能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要求做好三方(供貨方:預拌混凝土企業;需方:施工單位;見證方:工程監理單位)交貨驗收見證取樣的試塊制作、養護、送檢等相關工作,見證取樣的方法、數量、頻率、規格及試塊的養護等是否符合標準的要求,三方都不重視、不規范,結果導致最后的試塊壓驗強度不合格,和預拌混凝土企業所供應混凝土強度的真實強度存在偏差,如果施工單位在后續的混凝土澆搗、養護等過程不規范,工程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檢測不合格,那么直接的后果是預拌混凝土企業可能面臨貨款回收及其他的諸多風險問題。因此雙方的質量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淡薄是導致后續結果產生的前提所在。

  3.3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在混凝土交貨前后的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不落實

  3.3.1預拌混凝土企業方面

  在混凝土交貨驗收前的所有權在于預拌混凝土企業,因此預拌混凝土企業對于混凝土生產的各工序、設備及質量控制各個環節的動態監管至關重要,尤其是混凝土拌制過程中的用水量及運輸過程中的運輸、滯留時間,運輸過程的加水以及轉退料處理等環節;或者是同一工地多種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同時供貨等諸多方面的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或者未落實是導致混凝土質量波動及質量事故的重要原因。筆者曾見到一起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4車混凝土因滯留時間過長(氣溫28℃左右,滯留時間在3個小時以上)預拌混凝土企業現場管理人員加水泵送到結構實體中,最終回彈取芯檢測的混凝土強度只能滿足C15強度等級,而設計強度等級為C30的重大質量事故。還有同一工地多種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同時供貨時的強度等級弄混淆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等等。

  3.3.2施工單位方面

  混凝土在交貨驗收程序結束后即刻發生了所有權的轉移,因此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搗、養護、直至最終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及其他質量形成過程中的質量控管體系的建立健全及落實,是關系后續工程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形成的關鍵。但是通過筆者多年的工作實踐發現,現場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質量監管不到位(現在大多數施工單位工程總包后實行勞務對外分包,因此存在二者之間的一些管理包括質量方面的監管體系的缺失),小工加水,養護不能及時跟進,不顧天氣(下大雨混凝土澆筑)及不考慮現場混凝土同條件實際強度的發展趕工期、提早拆模等等,導致后續一系列的混凝土質量問題的產生(裂縫、強度不合格、缺邊掉腳、蜂窩麻面等等)。因此交貨驗收至結構實體混凝土驗收的一套完整的質量監管體系的建立及落實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

  3.4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的質量責任不明確

  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依據雙方合同建立業務關系,雙方質量責任方面的界定在合同中未能明確體現,作為“特殊商品”的混凝土實體質量的形成橫跨預拌混凝土企業與施工單位兩方面的質量管理,加上前面所述的雙方在質量意識和法律意識方面的淡薄,更導致二者質量責任的不明確,引起后續諸多的爭議和糾紛。

  最為常見的是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產生?;炷帘旧硎且环N非勻質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及種類很多。但不養護或養護不到位是混凝土出現干縮裂縫最主要的原因,對于預拌混凝土來說尤其重要。為了防止混凝土裂縫,《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7.4.7條《,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92的4.5.5條、4.6.6條,《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GB146-90的5.0.5條、5.0.6條對混凝土的養護方法、養護時間以及混凝土終凝前對混凝土表面裂縫的修補均做了規定。但是根據筆者多年的現場觀察,能按規范要求做到的工地不多。有一建筑公司承建某工業廠房3層框架樓,用的是預拌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澆筑3層屋面混凝土過程中,混凝土公司的現場技術員發現施工單位沒有準備任何養護材料,施工組織也不到位,工序銜接不及時,當時環境溫度雖然有23℃左右,但風力已達3~4級,混凝土澆筑完成初凝前即發生一些表面裂縫,混凝土公司現場人員也多次提醒施工單位加強抹面養護等措施。10多天后拆模,下了一場雨,從板的底面可以看到有許多地方有滲水的痕跡。后經有關部門檢測,結論是結構板的貫穿裂縫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縮造成,最大裂縫寬度不大于0.2mm,參見文獻[11],建議用環氧樹脂膠泥封閉處理,施工單位卻回避究竟是什么原因加劇了混凝土的收縮這個事實。認為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當”等原因,把責任強加給了混凝土公司。要求混凝土公司承擔檢測和修補所產生的費用。《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03規范的條文說明中明確指出“預拌混凝土不包括運送到交貨地點后的混凝土澆筑、振搗及養護?!币簿褪钦f預拌混凝土的所有權是在交貨地點交貨驗收后就由供方轉移到需方了?;炷恋氖湛s裂縫的產生是由需方造成,那么就應該由需方來承擔責任。因此明確界定雙方的質量責任是勢在必行的,是提高雙方質量意識、減少質量事故的前提之一。

  3.5行業準入門檻太低,資質限制整頓、市場不規范等其他方面原因

  目前政府行業監管部門及資質審批監管部門對混凝土行業準入、資質條件限制的條件過低,建設部建建[2001]82號文件中所規定的相應資質已不能滿足目前城市建設發展、工程建設規模、技術等相關要求,而且過低的準入門檻及資質限定導致了混凝土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的發展。部分地區混凝土生產企業過多,遠遠超過城市建設發展所需的混凝土產能需求。小而多,導致生產控制水平和經營理念的參差不齊,市場混亂,再加上行業監管部門的動態監管機制不到位,同樣對施工單位方面的監管不足,資質掛靠的施工隊大量存在,從主體方面造成了一些客觀不利因素。

  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加上行業主管部門不能合理的對新進企業的限制及整個行業發展的規劃,導致產能嚴重過剩。預拌混凝土企業為了生存拼搶業務不正當的競爭,使得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處于一個極不平等的合同主體地位,加之部分施工單位在選擇混凝土企業時將價格放在第一要位,行業不能自律,結果導致部分混凝土生產企業為生存而降低質量標準和質量保證系數,導致質量糾紛產生,質量責任更談不上明確。

  3.6行業監管部門包括監理單位監管不到位

  作為行業監管部門及工地現場的監理單位,對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的主體資質條件的規范性,動態檢查考評,以及對混凝土生產、交貨、施工、養護各環節,甚至對涉及結構安全的工程質量的動態監管力度不強、執法不嚴、處罰不重,存在人情管理。

  重結果而不重過程監管,重形式而不重實際交貨前后的重要工序的落實監督,尤其對操作的規范性,程序上的合法合規性,現場情況的真實性缺乏必要的監管和處罰力度等等,使得預拌混凝土企業和施工單位放松對質量體系及過程的自身管理,從而也是導致現狀產生的原因之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0 21:58: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瑞金市| 社旗县| 胶南市| 准格尔旗| 连云港市| 彰化县| 保亭| 建始县| 榆中县| 商河县| 广水市| 奎屯市| 芜湖县| 祁阳县| 堆龙德庆县| 邵武市| 博罗县| 舟曲县| 漠河县| 通许县| 大悟县| 三门峡市| 康定县| 云阳县| 平凉市| 天峻县| 大竹县| 册亨县| 嵩明县| 金阳县| 耿马| 普兰县| 绿春县| 冷水江市| 郑州市| 德州市| 定襄县| 八宿县| 高安市|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