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未來:綠色低碳的“住宅產業化”
北京榆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毓福在CCPA會員代表大會會場
在強調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今天,“住宅產業化”應運而生。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的住宅產業,從而提高對住宅產業的貢獻率,大幅提高住宅建設、管理的勞動生產率和住宅的整體質量水平,全面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質量,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率地建設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品質住宅。
9月27日,中國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杭州云棲海航假日酒店召開,作為國內“住宅產業化”率先推行者的北京榆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毓福、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劉昊應邀參加,并接受了中國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網記者的采訪。
劉昊說,榆構一直和萬科合作推廣“住宅產業化”,簡單的說,“住宅產業化”就是將建筑的一部分東西放在工廠里生產,比如蓋房,我們將墻板、樓梯、陽臺、樓板等都放在工廠里生產好,再拿到現場組裝。與普通住宅相比,其更綠色低碳,節水節地,資源浪費少,同時由工廠里技術熟練的工人生產,質量較有保障。
李毓福說,“住宅產業化”是城市進步、行業進步、國家進步的一個綜合體現,是一項永遠無限大的工程。目前國內建筑形勢是嘈雜、浮躁的,是形式主義、機會主義的,污染嚴重,質量、價格更沒法保障,這對人類來說,具有破壞性和毀滅性。國外的建筑是百年大計,而國內很多建筑建完之后不超過十年,拆都未必有人去心疼,更有很多建筑在建完后很快就具備拆的條件。
榆構一直強調社會責任和科技創新,我們一貫堅持“科技引領未來,質量鑄就品牌”的發展理念,先后開發了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并成功應用在以國家體育場(鳥巢)清水混凝土看臺和武漢琴臺文化藝術中心清水混凝土掛板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工程中。
“住宅產業化”是新型綠色環保的施工方式,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施工所需的水、電資源以及鋼材、木材等、水泥、沙石等原材料。在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應用已經很成熟,我們國家現在剛處在“住宅產業化”初期,需要綜合考慮現實狀況,分期、分層次有序實施,逐步解決“住宅產業化”實施中的技術、管理、經濟性三大難題,這樣才能為住宅產業化的成熟發展奠定基礎。
曾經有很多企業從事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但都逐漸消亡,而榆構不但堅持了下來,并且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恰逢榆構成立三十周年,劉昊向記者介紹了他們成功的經驗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做預制構件的公司很多,但三十年來一直專注于這個行業的公司并不多,而榆構,一直沒有偏離這個方向,專注成就事業。”劉昊說。
堅持以人為本是榆構一直不變的管理理念,公司人員和組織結構總體上可概括為自然更迭傳承的周德祥、胡新年、李毓福三代領導集體,我們堅持科學發展,不斷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堅持引進人才,保證長期合作和新老交接的傳承;堅持科技興業,重視發揮工程技術人員的作用;堅持質量第一,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堅持市場導向,不斷加強業務和生產組織轉換。這是榆構三十年來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
然而,企業長期依靠經驗管理,經營機制比較陳舊,缺乏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企業管理缺乏與時俱進的觀念和能力;產權不明、考核不力常造成項目投資決策盲目和用人失誤等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榆構向現代型科技企業拓展。
近幾年,政府一直提倡新型住宅的“四節一環保”理念,即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環保。李毓福說,毫無疑問,未來一定是“住宅產業化”的時代。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