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產業鏈投資方向:混凝土骨料與再生資源利用
“產能過剩”是當今中國水泥行業面臨最嚴重的問題,為此,余熱發電量、提升管理、降低成本成為水泥企業最為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開始關注下游——混凝土產業。當前,水泥企業向下游產業投資日趨火熱。2010年8月,在山特維克水泥客戶日上,其礦山開采總工程師邵長征和與會者分享了水泥集團產業鏈投資方向,關于混凝土骨料與再生資源利用的心得。
水泥產業鏈下游產業投資趨勢
“產能過剩”是當今中國水泥行業面臨最嚴重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在加強自身技術革新的同時,開始關注下游——混凝土產業,水泥產業鏈下游產業投資日趨火熱。有專家指出,未來關注的將不僅是商品混凝土,其相關產業,如骨料、混凝土制品等也將成為企業關注的投資對象。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不僅加大了混凝土的需求,也對其特性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其中,重點建筑工程混凝土強調專用,如水電、高鐵等,而主要用于道路、建房的建筑混凝土,則需要品種多,可供選擇面廣。2009年,中國水泥產量己經達到16.4億噸,而在混凝土中,水泥與砂石的比例在1:6左右,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之大不言而喻。
邵長征說,目前國際有些著名水泥企業開始在中國尋找并投資商混站,包括國內一些大型水泥集團也已經開始規劃、布局,甚至完成試點項目,水泥企業集團的投資,更多的是從骨料開始。
國內混凝土骨料現狀與發展趨勢
資源的擁有是自然固定的,而如何利用資源卻千差萬別。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天然砂(河砂、海砂),隨著大規模的開采已日益枯竭,政府已頒布禁令,嚴禁開采。這有效的推動了機制砂(天然巖石經機械破碎,然后篩選成巖石顆粒)的廣泛使用。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日本、英國已100%采用機制砂作為建筑用砂。邵長征說,未來商混、骨料的競爭,一定是資源的競爭,水泥企業恰巧可以依托豐富的礦山和市場資源,發揮其強大的競爭優勢,進軍砂石骨料行業。
混凝土骨料的加工技術和設備
如何用數量少、能耗低的設備來保證安全穩定的生產?除了擁有資源、場地、運輸、市場需求外,關鍵還在于工藝與設備的選擇。
山特維克公司生產的固定式、移動式以及固定移動聯合式的破碎篩分系統,可根據現場環境的不同,分別用于礦山棄料、廢棄混凝土及城市建渣現場等,從而有效的將廢棄物回收利用,加工成混凝土骨料,應用于新建筑物的重建上。這不僅節約了資源能源,還更有效的保護了環境。邵長征說,在西安市南北中軸線改造工程中,由于使用新技術,使得10萬余噸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平整寬敞的馬路全部由水泥垃圾建成。
綠色低碳,安全環保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因之一,也是作為全球礦山工程機械引領者的山特維克一直追求的目標。
山特維克簡介:
創始于1862年,創始人為G. F. Goransson,總部設于瑞典的山特維肯市,2009年銷售總額為930億瑞典克朗(100億美元),約有44,000名員工,遍布全球130個國家,是材料科技領域內的佼佼者,被列于道瓊斯指數持續發展公司之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