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近三分之一排水管線服役超50年
長春排水管線近三分之一服役超50年
年末新排水規劃將根治24處積水點
整個長春市中心城區地下排水管線為1404.45公里。其中,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老爺級”管線有370公里,接近三分之一。而這三分之一,基本都在長春市的中心城區,朝陽、南關、二道、寬城。長春市市政設施維護管理中心排水設施部部長李明洋說:“現在長春市正在做排水專項規劃,有關部門做排水整體規劃和建設的時候,作為排水設施部門的負責人,我將提出我的看法和意見,我相信這24處積水點肯定能根治。”
嚴峻考驗--長春降雨量達30年最高
7月28日,長春市市政設施維護管理中心排水設施部部長李明洋一整天都澆在暴雨里,在長春市的各個積水點往來巡查,手機被打到電池沒了電,一夜沒合眼,眼球布滿了紅血絲,一臉疲憊。
早在多天前,他就曾說過,“就怕遇到南方那種大暴雨,整個城市排水系統就承受不住了。”然而,他的擔心還是發生了,7月20日到現在,長春市降雨量達到了30年來最高紀錄,7月28日長春市區這場大暴雨,讓這場持續多天的強降雨達到了頂點,長春這座北方特大中心城市的排水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城市排水系統老化
李明洋介紹,在朝陽、南關、二道、寬城等中心城區,許多區域仍在沿用偽滿時期的管線,這些管網大多在七八十年前修建,老化問題十分嚴重。“這些老管的管路材質全是混凝土的,幾十年泡在水里,許多管線的混凝土表層已經剝落,滲漏現象十分普遍。”
另外,城市中心地區排污量大,雜物多,老管線大多是雨污合流使用,很容易造成雜物阻塞管道,經常需要人力疏通清掏,一旦清掏不及時,造成管線“腸梗阻”,對城市排水通暢影響很大。
存在問題--局部改造無法解全局問題
李明洋告訴記者,整個長春市中心城區地下排水管線為1404.45公里。其中,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管線,仍有370公里,接近總量的三分之一。而這三分之一,基本都在長春市的中心城區,朝陽、南關、二道、寬城。“雖然長春最近幾年新修的道路,雨污分流方面做得很不錯,但中心城區的老管線卻很難實施雨污分流,而城市排水是個大系統,主干線要橫跨兩三個城區,單改造局部一個點并不是緩解整個管線的壓力。”
李明洋進一步解釋,即便上游管線是新鋪設的,容量材質俱佳,但下游管線容量不夠,材質老化,同樣在大到暴雨時還會產生積水。所以,只有總體上對整個城市排水管線進行統一規劃改造,才能徹底解決積水問題。然而,由于財力有限等種種原因,目前只能進行區域性的局部改造,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整個城市排水管線的系統改造,長春近些年一直沒有啟動。
地下管線維護疏通困難大
“一下雨這里就是一片汪洋,水總要好幾個小時才下去,這么大的雨,估計要明天才能看到路面。”近日,家住長春市湖光科技新村一號樓的王女士,指著她每天上班必經的一條路對記者說。而她說的這個地點,并不在長春市24個重點積水點名單內。
李明洋告訴記者,之所以一下大雨就會出現許多積水地點,與地下管線過于復雜,維護疏通困難大有很大關系。他說:“路面下除了排水管線外,還有供熱管線、自來水管線、燃氣管線、通信管線等,本就像蜘蛛網一樣。”
據統計,長春市到目前為止已建設各類地下管線總長度達到7000公里以上。近年來,管線工程建設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特別是地下管線工程,如各種地下光纜、電纜、自來水等管道被施工挖斷情況不斷,“馬路拉鏈”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單位不按規矩辦事,擅自私接亂建,加之管線工程建設歷史時間長、管理部門多、建設情況復雜等,造成管線數量不清、管理混亂、地下空間資源緊張、各種管線相互間壓占現象嚴重、自然老化嚴重等問題層出不窮。
在這樣的城市地下環境下,排水管線改造施工難度可想而知。李明洋介紹,如果將老化管道挖出來換成新管,一方面要考慮交通問題,另一個難點就是你有時連管理的準確位置都無法確認,新換的管能不能有地方放下去都很難說。
應對措施--新排水規劃年末出爐
讓人感到欣喜的是,長春正在做排水專項規劃,預計年末之前就能出爐。
李明洋告訴記者,從20日晚上到現在,他幾乎哪天都是后半天才躺下,有時從晚上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長春市有24處積水點地下排水管線管徑多大、為什么產生積水,他都一清二楚。他說:“現在長春市正在做排水專項規劃,有關部門做排水整體規劃和建設的時候,作為排水設施部門的負責人,我將提出我的看法和意見,我相信這24處積水點肯定能根治。”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