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撫州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 “十二五”發展規劃
發展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省發展散裝水泥的有關政策和總體規劃,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撫州市發展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十二五”規劃。
一、撫州市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發展現狀
1、散裝水泥供應量、散裝率快速增長。進入“十一五”以來,全市散裝水泥戰線的全體員工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使撫州市散裝水泥事業得到了快速、持續的發展。散裝水泥供應量、散裝率繼續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144.65萬噸(2010年預計完成41萬噸),比“十五”期間累計散裝水泥供應量57.85萬噸增長1.5倍。2010年散裝率預計將突破50%,達到51.25%,比“十五”末的散裝率31.75%提高了19.5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3.9個百分點。
2、預拌混凝土生產發展迅猛。“十一五”期間,撫州市預拌混凝土生產實現“零”的突破,發展迅速。現有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3家,有150型預拌混凝土生產線2條、120型預拌混凝土生產線4條、混凝土攪拌車60臺、混凝土泵車(車載泵和地泵)15臺,設計生產能力達200萬立方米/年,現實際生產能力140萬立方米/年。預拌混凝土實際供應量逐年提高,從2007年的4萬立方米,增加至2010年60萬立方米。
3、散裝水泥綜合配套能力有所增強 .“十一五”期間,按照國家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通過政府調控和市場運作,全市先后關閉了6條機立窯生產線,合計淘汰落后的水泥產能50萬噸,新建100萬噸粉磨生產線1條。結構調整在推動水泥企業向規模化發展的同時,散裝水泥設施也逐步由粗放型、簡陋型向高起點、規模化發展,綜合配套能力有所增強。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在“十一五”期間扭轉了撫州市散裝率低的局面,而且還將為散裝水泥的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4、散裝水泥政策法規和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間,各級政府對散裝水泥事業給予了充分的重視。2008年5月省人大通過了《江西省促進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條例》的出臺標志著我省從此步入了依法“興散”的新時代。2009年4月撫州市政府出臺了《撫州市關于貫徹落實〈江西省促進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發展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印發了《撫州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布點方案》,南城、廣昌等縣先后出臺了貫徹落實《條例》實施意見。按照《條例》規定, 各縣相繼成立了散裝水泥辦公室,其中:廣昌縣散裝水泥辦公室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他為工信委內設機構。配備有專(兼)工作人員,縣級散裝水泥隊伍初步建立。散裝水泥政策法規和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對撫州市散裝水泥向更高層次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二、“十二五”散裝水泥發展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從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關鍵時期,是應對國際經濟格局調整挑戰、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抓住國家出臺新的水泥產業政策的良好機遇,在新一輪水泥產業結構調整中,推進散裝水泥向高起點、規模化發展,開創散裝水泥事業新局面。國家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系列部署,為我們在“十二五”時期發展散裝水泥奠定新的政策基礎,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十二五”發展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目前撫州市散裝水泥供應量增長幅度同全國和省內先進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散裝率偏低;缺乏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企業,散裝水泥發展后勁不足;預拌混凝土發展失衡,預拌砂漿發展還沒有起步;企業缺乏主動推散意識,很多施工單位至今尚未擺脫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的舊習慣,“禁現”工作任重道遠;農村推廣和使用散裝水泥問題很大,任務繁重;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征繳率和使用率還比較低,隨意減免、擠占、挪用的現象依然存在;主觀思想和客觀原因仍制約著散裝水泥的發展。如何在較短時間內使撫州市散裝水泥的發展上一個新臺階,是“十二五”期間發展散裝水泥事業面臨的挑戰。
三、“十二五”規劃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出發點,依靠科技進步,完善政策法規,加強管理,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積極開拓城鄉散裝水泥市場,開展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加快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形成企業主動發散,用戶積極用散,社會投資興散,散辦齊力推散的局面,實現散裝水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1、散裝水泥供應量:考慮到“十一五”末基數水平和“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潛力,按年均增長20%測算,到2015年全市散裝量供應量達到100萬噸,力爭110萬噸。
2、散裝率:以2010年51.25%為基數,按年均增長3個百分點測算,到2015年散裝率達到66%,力爭達到70%.
3、預拌混凝土:到2015年全市預拌混凝土年供應量達到300萬立方米,生產企業由現在的3家增加到14家,其中:市城區:新增1家,10個縣各建成1家,總生產能力達到550萬立方米。
4、預拌砂漿:實現“零”的突破,建成1-2家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形成30萬噸生產能力。
5、散裝水泥綜合配套能力達到140萬噸。
四、工作重點
(一)認真貫徹落實發展散裝水泥有關方針政策。
國務院(1997)8號文件,確立了散裝水泥發展的方針政策,是新時期發展散裝水泥事業的綱領性文件。“十五”至“十一五”期間,國家有關部委和江西省又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發展散裝水泥的配套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將對散裝水泥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隨著形勢的發展今后還會有新的政策出臺,“十二五”期間我們要把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作為首要任務,重點要抓好《條例》和《實施細則》的落實工作,針對不同時期出現的實際問題,制定措施和解決辦法,將“限制袋裝、鼓勵散裝”的總方針落到實處。[Page]
(二)進一步開拓城鄉散裝水泥市場。
隨著市場機制的建立,發展散裝水泥已經由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推散逐步轉向以市場導向為主推散,以城市城區為龍頭,帶動周邊縣發展;由水泥生產企業發散轉移到市場主動用散;由分散用散轉移到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集中用散。因此,要不斷擴大和延伸散裝水泥辦公室的職能內涵,使預拌混凝土的迅速崛起、預拌砂漿的推廣應用、混凝土砌塊和預制水泥構件的棄袋用散作為工作重點,不斷擴大“禁現”范圍,實現完全“禁現”的目標,形成散裝水泥與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砌塊和預制水泥構件的聯動發展。同時加快適合農村使用散裝水泥設施設備的研制開發,不斷擴大散裝水泥使用范圍,加快水泥散裝化進程。
(三)加快“依法治散”和“科技興散”的步伐。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發展散裝水泥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事業,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必須加大“依法治散”的力度,正確使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積極促進散裝水泥的發展。另外,發展散裝水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加快“科技興散”的步伐,著力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散裝水泥新技術、新裝備,創造條件建立現代化的散裝水泥物流系統,發展大容量、高效率、低噪音、無污染的散裝水泥發放、接收、中轉、運輸和使用系統,實現散裝水泥管理的計算機網絡化,不斷提升散裝水泥設施設備綜合配套能力和技術水平。
(四)積極研究新形勢下發展散裝水泥新思路。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時期。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在新形勢下發展散裝水泥的新思路,“十二五”期間以提高散裝率為發展散裝水泥的主攻方向,強化目標責任管理,科學分解、層層落實目標任務,并與考核獎懲掛鉤,使工作有壓力和動力,確保“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五、主要對策與措施
(一)進一步健全機構,穩定散裝水泥工作隊伍。
“十二五”期間是撫州市實現水泥散裝化的關鍵時期,各項目標有高度,有難度,工作任務很重。進一步健全和加強市、縣散裝水泥辦公室的建設,建立穩定的散裝水泥工作隊伍至關重要,當務之急是爭取政府支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市散裝水泥辦公室轉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妥善解決經費支出占用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問題,穩定散裝水泥工作隊伍,并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具有高素質且事業性強的專職人員,增強服務意識,提升行政執法水平,為實現水泥散裝化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二)加強結構調整,優化企業發散能力。
我們要抓住國家出臺新的水泥產業政策的良好機遇,在新一輪水泥產業結構調整中, 重點發展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和大型粉磨生產線,堅決、徹底淘汰落后的水泥產能。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形成一批高起點、規模化的生產企業,同時抓好散裝設施設備建設,提高發散綜合能力和科技水平,從根本上解決散裝水泥發放能力弱、發散設施落后的狀況,以適應撫州市散裝水泥持續快速發展的需要。
(三)強化專項資金的征管,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能。
一是增強政策觀念,強化征管意識。嚴格執行財政部和省財政廳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管的有關規定,嚴格把關、應收盡收,提高專項資金的征收率。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做好專項資金的收支計劃,根據散裝水泥工作特點,建立完善的專項資金使用申報、評估、審核等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和監管力度,確保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真正用在散裝水泥事業上。二是有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發展資金多元化。充分發揮征收專項資金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鼓勵、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用于散裝水泥的發展。
(四)加大宣傳力度。
發展散裝水泥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行業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加大散裝水泥宣傳的力度和深度,利用新聞媒體、網站、公益廣告、展覽會、交流會、現場會、宣傳周等形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散裝水泥宣傳活動,多層次、多渠道地普及散裝水泥知識,提高社會各界對發展散裝水泥重大意義的認識,增強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使社會各界能夠充分認識到發展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對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社會的作用,轉變人們長期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的舊觀念,加強輿論引導和監督,對違反規定在施工現場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的行為予以曝光。增強社會各界對發展散裝水泥的現實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為發展散裝水泥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五)加強監督管理。
充分發揮市、縣散裝水泥行政主管部門的組織、協調、服務、監管職能作用,通過法律、政策、經濟、行政、輿論監督等手段,會同有關部門,大力加強散裝水泥發展工作。設計、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應加強本環節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管理制度,認真加以落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建設領域內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使用日常巡查和專項檢查工作,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堅決遏制現場攪拌混凝土,嚴厲整治違反散裝水泥政策行為。
(六)加強人才培養。
發展散裝水泥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改革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散裝水泥從業人員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技術培訓,學習新知識,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提高管理、協調和服務水平。
(七)合理布局、統籌發展。
“十二五”期間要重點發展縣域預拌混凝土產業,到2013年12月31日前10個縣各建成1家年產30萬立方米以上的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推動撫州市預拌混凝土產業均衡發展。積極創造條件,開展預拌砂漿的推廣試點工作。根據市場需求,對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生產布局進行合理調整,加強政府調控力度,正確引導,避免因重復建設導致的資源浪費和無序競爭的發生,從而確保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