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后澆帶施工方法
“后澆帶”是指在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只有施工期間留存的臨時性的帶形縫,起到消化沉降收縮變形的作用,并根據工程需要,保留一定的時間后,再用混凝土澆筑密實成為連續整體的結構。文章介紹現澆混凝土結構中“后澆帶”的施工方法。
一、主要特點
1.“后澆帶”是在施工期間留存的一種特殊的、臨時性的沉降縫和伸縮縫。其目的是消化沉降收縮變形,達到取消結構中的永久性沉降縫和伸縮縫的設置。
2.“后澆帶”的鋼筋一次成型,連續貫通,特殊的預應力梁中“后澆帶”的鋼筋應先斷開,張拉后再加以連接,地下室基礎底板的“后澆帶”中鋼筋遇鋼板止水帶時,鋼筋應斷開并與鋼板止水帶焊接,混凝土后澆。
3.“后澆帶”既可以解決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的施工問題,又可以解決高低結構的沉降變形的協調,以及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的收縮問題。
二、工藝原理和構造
通過合理設置“后澆帶”,認真澆搗“后澆帶”混凝土,并精心養護,使“后澆帶”的混凝土與先澆搗的混凝土連為整體。
“后澆帶”的寬度一般為800~1000毫米,連續式預應力砼結構中“后澆帶”寬約2米,以便預留放置錨具、連接器、千斤頂及張拉的操作。“后澆帶”的設置應自基礎至低跨(如裙房)屋頂垂直貫穿。抗滲砼結構中的“后澆帶”的兩側壁應埋設鋼板止水帶或橡膠止水帶,地下室底板“后澆帶”的墊層應加厚并配筋,做到“后澆帶”未澆搗期間不涌漏地下水,在“后澆帶”兩端靠基坑護壁處做集水井,并不斷抽水,且在外圍砌筑240厚磚墻保護。
三、主要施工工藝
1.由于施工原因需設置“后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的結構形狀而定,留設的位置應經設計院認可。
2.“后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應不少于40天,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應保留60天。
3.“后澆帶”的保護。基礎承臺的“后澆帶”留設后,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后澆帶”內。保護措施可采用木蓋覆蓋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后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墻豎向“后澆帶”可采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后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澆帶”的封閉。澆筑結構混凝土時,“后澆帶”的模板上應當設一層鋼絲網,“后澆帶”施工時,鋼絲網不必拆除。“后澆帶”無論采用何種形式設置,都必須在封閉前仔細地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并鑿成毛面,徹底清除“后澆帶”中的垃圾及雜物,并隔夜澆水濕潤。鋪設水泥漿等要求,以確保“后澆帶”砼與先澆搗的砼連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墻的“后澆帶”的止水處理,按設計要求及相應的施工驗收規范進行。“后澆帶”的封閉材料應采用比先澆搗的結構砼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微膨脹劑UEA,摻量為12%~15%)澆筑振搗密實,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溫、保濕養護。
四、主要施工要點
1.“后澆帶”砼中使用的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品種,應根據工程性質和現場施工條件選擇,并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摻入量。
2.所有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技術資料,并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設計的要求。
3.由于微膨脹劑的摻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要求微膨脹劑的秤量應由專人負責,摻入量允許誤差一般為摻入量的±2%。
4.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如攪拌不均勻會產生局部過大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
5.“后澆帶”砼應密實,與先澆搗的砼連接應牢固,受力后不應出現裂縫。
6.在預應力結構中,“后澆帶”內的非預應力筋必須為預應力筋的錨固、張拉等留出必要的空間。
7.預應力結構中的“后澆帶”內有非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具、各種管線等,此處的“后澆帶”砼澆搗時,應高度注意其密實度。
8.地下室底板中“后澆帶”內的施工縫應設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間,形狀為“U”字型。
9.“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采取帶模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護,應按規范規定,澆水養護時間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摻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10.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如有抗滲要求,還應按規范規定制作抗滲試塊。
五、質量要求
“后澆帶”施工時模板應支撐安裝牢固,鋼筋進行清理整形,施工的質量應滿足鋼筋混凝土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以保證混凝土密實無裂縫。
六、機具設備
“后澆帶”施工可采用常規混凝土機具設備。
七、勞動組織
“后澆帶”施工時應配備木工、鋼筋工、混凝土和電工,并配備相應的現場指揮員、質量員以及安全員。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