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酸雨 給建筑穿上“綠色雨衣”
不久前,在網絡和手機信息中流傳著“750年一遇的酸雨”事件已被專家證實是無稽之談。恐慌和質疑的人們才放下焦慮和疑惑,并稱是有驚無險。事情已經過去,但酸雨這個因環境污染所致的產物,應該得到我們每個人的重視。從對人們身體健康的不利,到土壤酸化的影響,在到城市建筑物的“黑殼”效應。它所帶來的潛在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
據調查,我國主要存在三大酸雨區:首先是西南酸雨區;其次是華中酸雨區;再次是華東沿海酸雨區。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酸雨頻發的地區大都是經濟產業相對發達的地區。工業排放量的增大是產生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筑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城市建筑物的“黑殼”效應就是一個相當鮮活的例證。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還有絕大部分的硫酸和硝酸可使非金屬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漿和灰砂磚)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空洞和裂縫,導致其強度降低,從而使建筑物損壞,受到酸雨侵蝕的建筑材料變臟、變黑。
面對酸雨的侵蝕,我們要保護好建筑物,保障建筑物質量和壽命,除了要控制工業污染外,還可以從建筑材料上下手,增強建筑物的抗腐蝕性。如何增強建筑物的抗腐蝕性,將是我們要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預拌砂漿和預拌混凝土作為國家提倡的環保建筑材料,其不僅僅因具有保證工程質量,推進建筑業技術進步和建筑工業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功效而出名,而且更重要的是預拌砂漿和預拌混凝土種類繁多,功能強大。耐酸混凝土就是預拌混凝土中的一種,它為保障一些重酸雨區的建筑物質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耐酸混凝土這種材料的運用不僅可以改變建筑材料表面性態的破壞,還對預防結構的力學性能發生劣化和破壞有一定作用,和普通的混凝土相比,這種耐酸性能較好,在成份上不單單是由水泥、粗骨料、細骨料和水等拌合而成,還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和使用要求進行配比。在經濟效應上,它的耐腐蝕性提高了建筑物的壽命,減少了重復補修的幾率,節約了資金。在環境保護上,它的相對長久堅固性,使節能、低碳得到了良好的體現,響應了國家號召,給綠色建材插上了“翅膀”。
作者:謝莎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