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水泥企業的第三個轉型
編者按:日前,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向中國水泥網記者表示,位于大中城市周邊的、有條件的水泥企業應該積極謀求向生態環保型企業轉型,這些水泥廠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城市的環保設施。
伴隨著嗚嗚的鳴笛聲,一輛滿載從北京某風電葉片生產廠出來的工業廢棄物的大卡車緩緩駛進了北京金隅紅樹林環保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原北京水泥廠)。這些工業廢棄物放在別的地方都是讓人頭疼不已的垃圾,但是對于金隅紅樹林,這些垃圾卻是實實在在的寶物。風電葉片廠商不僅要負責將生產中產生的工業廢物運送至金隅紅樹林,還需要支付每噸1000元的處置費用。
葉片制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棄物,這些廢棄物體積大、質量重、強度高,不易處理。如采取填埋或簡單焚燒的方法處置這些廢棄物,不僅占用土地資源,而且極易產生二次污染。而如果將這些固體廢棄物投入水泥回轉窯進行焚燒,不僅可以實現工業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燃燒后的殘余物還可以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料,極大地節省了資源。
據介紹,每生產一個葉片會同時產生400千克的廢棄物,保守估計,上述風電葉片生產廠商每年產生的廢棄物超過2000噸。照此計算,單是從該廠商手中,金隅紅樹林每年可獲直接經濟利益200萬元。
“隨著政府對環境監管的力度越來越強,這些位于大城市周邊的水泥廠原本是最不被看好的。”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告訴記者,“但是,像北水這樣實現了向綠色環保方向轉型的水泥廠,日子卻越來越滋潤了。”
金隅紅樹林的能耐還遠不止如此。去年12月28日,金隅啟動了國內第一條利用水泥窯余熱干化處置城市生活污泥示范項目。該項目建成后每天可處置生活污泥700噸,每年大約可為北京市處置污水處理廠污泥22萬噸,占北京市生活污泥產生總量的1/4.
在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方面,除金隅之外,國內已經有好幾條生產線投入運行:2008年,重慶拉法基耗資1000多萬元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污泥項目投運,每天可處理污泥100噸;2008年12月,華新水泥耗資2400萬元的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的項目在湖北宜昌投運,日處理能力150噸;2009年3月由天津院為廣州越堡水泥設計的水泥窯污泥處置項目投產,設計處理能力600噸/天。
據測算,2010年全國600多個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每年產生的污泥將達到3000多萬噸,占全國年固體排放總量的5%以上。
徐永模副會長表示,如果位于大中城市周邊的水泥生產廠家能夠積極采用先進技術,承擔起處置城市工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污染物的責任,實現向環保綠色產業的成功轉型,就能夠把原來讓它們處處受制的環保要求轉變成新的機遇,它們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徐永模副會長高瞻遠矚地指出:“現在的水泥企業不僅要實現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企業的轉型,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向生態環保型企業轉變。水泥生產廠應該成為城市環保設施的一部分。”
由中國水泥網舉辦的2010國際水泥周將于3月22-28日在上海召開。主辦方將于3月25日特辟“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論壇”,就業界共同關注的城市污泥處理、廢物資源化利用等問題展開討論。據悉,海螺川崎、天津院、廣州圣達翰、南京院、合肥院、太平洋水泥等國內外利用水泥窯進行廢棄物處理的先行者將悉數到場,相互交流經驗,研討熱點問題。了解更多信息,敬請關注“2010國際水泥周”專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