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中村改造 上萬噸建筑垃圾別浪費
大規模城中村改造,住宅小區規模化建設,伴隨而來的還有大量城市垃圾的急劇產生,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涉及的336個城中村將產生建筑廢棄物總量1520萬噸,若按傳統的填埋方式處理,將會對土壤、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對此,有云南省政協委員建議,將拆除所產生的建筑廢棄物進行集中資源化處理,變廢為寶。對此,改造城中村的施工單位認為,循環再加工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和技術要求,很難在“游擊隊”作戰般的工地實行。
城中村改造〉〉將產生1520萬噸建筑垃圾
農工黨云南省委員會在提交的建議中說,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拆除建筑約3800多萬平方米,按照每平米0.4噸計算,建筑廢棄物產生總量約達到1520萬噸。在城中村改造期間,2012年前每年產生總量預計400萬噸左右,2012年后每年約產生100萬噸左右。如此數量龐大的建筑廢棄物露天堆放,不僅要占用大量土地,還會對周圍地區的環境產生影響。如將拆除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集中資源化處理后變為有用的建筑材料,不僅可以妥善解決環境問題,還可以變廢為寶,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昆明市政協委員王京陽也在今年昆明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提出了城市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建議。王京陽說,昆明市在去年施工建設中即產生了20-24萬噸以上建筑垃圾,按規劃,5年內改造完城中村意味著將產生千萬噸的建筑垃圾,而目前昆明市處理建筑垃圾基本停留在落后簡單的填埋式方式上,由于建筑垃圾的不可降解性,不僅耗費大量的可耕地和運輸費用,還會給環境造成長遠破壞。而建筑垃圾中很多都是可循環利用的資源,把它們長埋于地下,實屬浪費資源,如加以利用,能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
委員提出〉〉資源化處理欠政策支撐
王京陽認為云南省實施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各種硬件條件已經具備,如果政府給予相應的立法支持、政策支持以及資金支持,那么城市垃圾再利用將會形成一個新產業。農工黨云南省委員會也在建議中提到,目前設立在昆明理工大學的國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中心,已有一套成熟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將建筑垃圾制成道路結構層材料、墻體材料、市政設施等新型環保節能產品用于城市建設中,并已在上海虹橋區和四川地震災區開始生產應用。
因此,農工黨云南委員會建議,政府應制定出臺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相關政策。如:制定收取建筑垃圾處置費相關政策;規定建設業主單位或個人應及時把建筑垃圾運到城管部門指定地點,并承擔全部運費,若任意傾倒,則按一定標準收取罰金;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在道路建設、房屋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中,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等。同時,省政府應在昆明市盡快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示范工程,以點帶面,帶動全省乃至全國建筑垃圾再生行業發展。
施工單位〉〉成本高工地操作難
政協委員對城市建筑垃圾循環再利用的建議,在昆明市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員徐景昆看來,需要很長時間反復在工地實踐才能操作。他說,目前,施工單位產生的建筑垃圾多為混凝土垃圾、磚塊、塑料、木板等,若私人建房需要磚塊、木板等,施工單位則按一定價格賣出去,大多施工單位都愿采用這種方式將多余建筑垃圾售出,剩余實在無法售出的,直接在施工現場焚燒或進行填埋處理,長期以來,大多企業都是這樣處理建筑垃圾。
他還說,建議中的對磚和混凝土的技術創新,雖然能節省板材成本,但購進創新的機器以及增加的人工等因素,難以在現實工地中進行,技術創新的費用等于增加一半的工料成本,對于實行承包制度的建筑行業,任何一個承包商都不愿增加成本。實行承包制的建筑行業,一家企業做完一個工程立馬奔赴下個工程,若停下來處理建筑垃圾,處理所需的人工費用由哪方支付?建議中提到的廢棄的磚、石、混凝土的確可以破碎后,替代沙用于其他方面,但購買破碎機、專門的人手安排增加的費用,哪個企業愿意承擔?而用于建筑板材骨料等方面屬于新技術,施工單位還需要時間學習。目前,云南省從事這方面技術創新的企業太少,建筑垃圾的循環再加工還需在工地實踐。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