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質量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混凝土企業的一道“緊箍咒”
近日,質檢總局局長王勇表示,2010年,質檢系統將健全信用評價和信息發布機制,要引導企業增強質量法制觀念,強化質量安全責任意識,積極探索生產許可證管理、監督抽查、執法打假與企業質量信用監管的聯動機制,全面實施違法違規企業“黑名單”制度,嚴厲懲處質量失信行為,推動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從中可以看出,作為建筑行業的預拌混凝土企業來說,這無疑給如今混凝土質量參差不齊的局面上了一道“緊箍咒”,將會有力促進混凝土企業進一步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2009年對于混凝土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嚴重的供大于求,導致市場上競爭混亂,相繼出現惡意壓價、質量無法保證等局面。一時間來,“樓脆脆”、“樓堅強”等詞語不斷見諸報端,因豆腐渣工程而發生倒塌事件屢見不鮮,大橋坍塌,學校倒塌,商品房墻面的傾倒等造成許多家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同時國家財產也受到嚴重損失。當時國家相關部門緊急成立專項質量檢查小組,分赴全國進行質量檢查,一時間“質量”一詞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討論的重點。都說質量是生命的保障,尤其是建筑質量,它直接關系到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國家一直都很重視房屋建筑質量,但是仍有許多企業鋌而走險,為謀取最大利潤罔顧他人生命,試問這樣的企業談何社會責任意識?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逐漸擴大,促進了建筑業迅猛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建筑工程質量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工程質量優劣不僅關系到工程的適用性,也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從一系列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的出現質量問題的關鍵因素是建筑材料的問題,而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水泥和混凝土,而水泥的使用技術難度較低,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科學合理的配置使用是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關鍵。
從王勇局長的話中,不難發現,建立實施質量違法違規企業黑名單制度不僅是要引導企業增強質量法制觀念,強化質量安全責任意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推動企業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但愿這道“緊箍咒”給混凝土企業帶來的不僅是形式上的轉變,更是創建健康有序混凝土市場的積極行動。
作者: 施攀峰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