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用礦物聚合物砼對付美國鉆地彈
由于牽涉到特立獨行的法國科學家、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謎以及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礦物聚合物(Geopolymer)的故事應該可以成為美國暢銷書作家的最新寫作素材。如今,金字塔之謎可能已被解開,但又一個謎團卻又出現,那就是號稱無堅不摧的美國巨型鉆地彈能否穿透覆蓋超強度混凝土的伊朗核設施。
古代混凝土更耐用
礦物聚合物在技術上被稱為一種合成鋁硅酸鹽材料,更為通俗點講,它們其實就是“超級混凝土”或無需燒制的陶瓷制品。用礦物聚合物制成的杯子掉到水泥地上不僅不會碎,反而還能彈起來。混凝土制造技術多次失而復得。早在古羅馬時期,當地人就知道如何將碾碎的石子同煅石灰和水混合起來,制造具有多種用途的建筑材料。
羅馬的萬神殿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圓形穹頂建筑,如今,這棟建筑同2000年前一樣地牢固。混凝土在中世紀時期并不為人所熟知,石灰砂漿是其可憐的代用品。到了20世紀50年代,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現代混凝土竟然沒有古代混凝土那般經久耐用,當今很多建筑物都有“混凝土癌癥”問題。所謂“混凝土癌癥”是指因水滲透和化學作用,引起整個混凝土結構遭到破壞。
烏克蘭科學家維克多·格魯霍夫斯基(Victor Glukhovsky)對古代混凝土配方比現代混凝土配方更耐用的原因作了調查,結果發現添加堿性催化劑能大大增強混凝土性能。格魯霍夫斯基的研究給法國工程師約瑟夫·戴維德維茨(Joseph Davidovits)注入了靈感,后者開始探究礦物聚合物的化學特性及制造工藝。
金字塔由人造石建造?
戴維德維茨教授曾被授予法國國家功績榮譽勛章,現任法國礦物聚合物研究學會主席。他最令人矚目的理論是,埃及金字塔是由再造石(礦物聚合物石灰石混凝土的一種)而非天然石塊建造。這破解了很多圍繞金字塔建造的謎團。搬運一桶桶混凝土沙漿,并澆筑到適當的位置,要比搬運巨大的石塊容易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對金字塔建材樣本的最新X光線和顯微鏡研究支持金字塔是由人造石建造的理論。
礦物聚合物用作建筑材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建筑商一般都傾向于使用存在數十年且各種特性被充分了解的材料。美國空軍是第一批想“吃螃蟹”的機構之一——在最新一期《國際國防技術》雜志上,一篇論文談到了礦物聚合物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例如,以礦物聚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Pyrament便于快速修復和建設機場跑道。僅僅建成數小時之后,Pyrament跑道就可以迎接重型飛機的到來,達到常規混凝土需要幾天才能企及的強度。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為有關礦物聚合物在建跑道、制造絕緣材料、火箭噴嘴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資金。它甚至作為一種可在太空極端環境下粘合衛星零部件的專用膠水被開發出來。然而,美國對這種技術并不具有壟斷性。兩年前,軍事和防衛博客網站“威脅空間”(Danger Room)披露,伊朗科學家正在研制超高強度人工合成混凝土。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伊朗的地下核設施就是用高硬度混凝土建的。
巨型鉆地彈名不副實
德黑蘭大學土木工程系擁有自己的建筑材料研究所,常以英文羅列出其研究成果。據報道,該研究所對各類混凝土制造技術展開了大量研究,如纖維增強混凝土和具有超高電阻率的混凝土。伊朗科技大學還以英文對外展示了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大量礦物聚合物混凝土新配方的專利。顯然,伊朗當前已掌握了制造新型混凝土的技術,唯一的問題是,伊朗是否在這一領域還有其他不為人所知的研究項目。
美國五角大樓研制的巨型鉆地彈(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原本被認為可以穿透200英尺(約合60米),每平方英寸用料5000磅的混凝土結構,但事實上只能穿透25英尺(約合7.6米),每平方英寸用料1萬磅的混凝土結構。
研制強度更大的混凝土或許是真正的挑戰。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艦的裝甲就是用新型鋼筋制造的:這種裝甲的硬度非常高,早期穿甲彈根本無法將其破壞。軍事歷史記錄了很多攻防雙方優勢相互轉換的案例:這種現象可能會再次發生在新型混凝土技術身上。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