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砂將作為建設用砂的重要來源
國家標準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修訂首要的內容就是增加了人工砂為建設用砂之一,確定了人工砂的定義、技術要求、檢驗方法。
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砂石業同其它建材行業一樣發展很快。我國砂石年產量由改革前6億多噸增加到15億噸,其中,砂約6億噸。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應用的砂是天然砂,天然砂資源是一種地方資源,是短時內不可再生和長距離運輸的,隨著基本建設的日益發展,在我國不少地區出現天然砂資源逐步減少、甚至無天然砂的情況,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為突出,而砂的價格越來越高,在有些地區高達110元/噸,用砂高峰時還無砂可用,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進展。人工砂進入建筑市場是建設市場形勢發展的需要。
人工砂將作為建設用砂的重要來源躋身于建材市常在我國,除了少數地區和部門對人工砂有所了解外,大多數地區和行業對人工砂還很陌生。為使對人工砂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生產、使用好人工砂,筆者談一些體會。
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工制砂已經初出茅廬,因為一些建設工程的環境條件所限,我國水電、建筑部門就開始用當地石材進行機制砂的生產工藝、技術性能、應用于混凝土和砂漿的研究,并開始在工程上使用。從70年代起,貴州省已在建筑上大規模使用機制山砂,并制定了地方標準。以后,云南、河南也相繼出臺了人工砂地方標準或使用規程。90年代以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福建、浙江、河北、山西等省市都有了人工砂的生產線,并進行人工砂的使用研究。幾十年大量的工程實踐,證明了使用人工砂在經濟上是合理的,技術上是成熟的。國外,美、英、日等工業發達國家使用人工砂也有幾十年的歷史,將人工砂納入其國家標準的時間至少30年以上。
目前,國內工藝成熟的人工砂生產線已有多條,生產人工砂的設備與技術完全具備,國內外有不同的品牌、型號的制砂設備可供選擇。因此,發展人工砂勢在必行。
目前,砂質量的控制全靠使用單位進場后的試驗,建筑用砂的質量責任幾乎全落在了使用者的身上,這種控制實際上非常被動和無奈,由此導致了一些工程事故的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天然砂生產方式和生產者的素質所決定。而人工砂的生產則與天然砂有了根本的區別,人工砂生產無論規模大小,總要在固定的生產場地、生產工藝和設備,其產品的質量是完全可以控制和穩定的,因此,提高人工砂生產者的素質、提高對人工砂生產企業的要求是必要和可能實現的。
我國幅員遼闊,全國各地的人工砂因礦產原料、加工工藝、加工設備等不同,其顆粒形狀、粒級分布、石粉含量等會有不小的差別,但只要人工砂的質量完全達到國標的技術要求,無論人工砂的礦產原料、加工工藝、加工設備如何,就可以使用。相反,人工砂的質量達不到新國標的技術要求,再好的礦產原料、加工工藝、加工設備生產的人工砂也不能應用。使用者應要求人工砂生產企業改進質量,人工砂生產者也完全可以改進并達到新國標的質量要求,這就是人工砂比天然砂有質量保證的一個優勢。全國天然砂的質量區別不大,使用者一般都有經驗,而人工砂質量區別較大,使用者缺乏經驗,只要嚴格按新標準各項規定進行檢驗,使用人工砂是完全可以保證工程質量的。雖然目前大多數建筑用砂生產廠家從來沒有提供過砂產品合格證,但新國標還是明確提出了要生產企業提供產品合格證這一要求。尤其是人工砂的生產和使用者都應堅持執行新標準中的這一規定,使建筑用砂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高,工程質量也就進一步得到保證和落實。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