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產能過剩3億噸欲進軍下游混凝土行業
“水泥產能現在已經嚴重過剩,不過,向下游混凝土行業延伸也存在很多問題。”6月7日,第三屆中國水泥投資高峰論壇上,中國水泥網CEO邵俊對記者的這句話可以說道出了全場水泥企業的心聲。
近年來,我國水泥總體產能一直供大于求。進入2009年,這種情況也不見絲毫扭轉。然而,有數據顯示,如今固定資產投資對水泥需求的拉動作用已經開始減緩,水泥企業需要新的增長點。“水泥企業進入混凝土行業有不少優勢,如上、下游產業鏈延伸能支撐主業、熟悉客戶、掌握信息等。”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對記者如是介紹。
這不僅僅是徐的觀點。目前,水泥行業的一些龍頭企業如華新水泥(22.48,-0.67,-2.89%)、北京金隅、華潤水泥等都已進入水泥的下游行業混凝土行業。不過,由于混凝土行業魚龍混雜,造成很多水泥企業的猶豫。面對產能過剩的現狀,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的前景并不明朗。
求解產能過剩
盡管現在的經濟形勢并不明朗,但我國水泥行業的高增長仍在持續。2009年1-4月,我國水泥產量增速超過12%,其中4月份產量增速為12.9%,較3月份增速還有所上升。“之前,業界普遍預計今年的增長不會超過兩位數。”徐永模對水泥產量的持續走高憂心忡忡。
據了解,目前國內水泥總產能已達到17億噸,約有3億噸富余產能。然而,這龐大的產能當中有近40%是落后產能,需要淘汰。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劉明表示,水泥企業過多、規模小、污染重的問題,局部過度投資的問題,都是水泥行業需要解決的。“很多人都認為淘汰落后產能要靠政府,但我覺得還是要靠市場,這樣成長起來的企業才具有競爭力。”劉對記者表明自己的觀點。
然而,水泥行業的現實卻更為殘酷。有水泥企業的業內人士稱,由于落后產能的企業多是一些小企業,其在用工、用料方面均相對不守規則,反倒能擁有成本優勢,因此靠價格競爭倒反而吃虧。紀友紅就對記者表示,目前在廣東淘汰落后產能主要還是靠政府推動。
不過,不管是市場調節還是政府推動,“淘汰落后產能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紀表示,這為水泥企業尋找新的增長點提出了要求。
混凝土的猶疑
進入下游混凝土行業成為水泥企業面對的一種選擇。
目前,跨國水泥企業拉法基、HOLCIM、海德堡、CRH等都已將產業觸角延伸至混凝土行業。徐永模就認為,作為上游的原材料產業,水泥不能引領下游市場,其發展受益于投資也受制于投資;而從水泥投資的情況來看,一些區域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正逐漸形成,因此,水泥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根據自身情況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是必然選擇。
一些水泥龍頭企業已經先行一步。目前,華潤水泥、北京金隅等都紛紛已進入水泥的下游行業混凝土行業。華潤水泥營銷總監紀友紅就表示:“我們主要是在廣東、廣西、福建和海南這些華潤水泥原本就在的區域發展混凝土,我們計劃到2012年底產能達到3000萬立方米。”
然而,從中國目前的混凝土行業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是小企業多,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混亂,欠款現象嚴重,此種現象造成許多水泥企業因此望而卻步。“做混凝土行業的很多人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人,完全不按規則來辦事。”有水泥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混凝土行業的混亂使得不少水泥企業十分猶疑。臺泥水泥總經理呂克甫表示,臺泥水泥在大陸目前尚沒有進軍混凝土行業的計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