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億大單 四川迎重建高潮
四川省委、省政府近日出臺11項措施,力爭到2010年累計完成投資3萬億元以上,積極應對汶川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挑戰。2008年力爭完成投資7900億元左右,其中政府性資金在年初預算基礎上增加安排800億元左右;2009年力爭完成投資1.2萬億元左右;力爭到2010年累計完成投資3萬億元以上,其中政府性資金擬安排8000億元左右。
重建項目明年啟動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已發布了今年9月至12月能夠開工的470個項目,其中包括災后恢復重建先期啟動項目124項,項目總投資367億元;對口援建新開工項目83項,項目總投資94億元。
隨著投資總額為133億元的成都至都江堰鐵路正式開工,四川省災后恢復重建的重大項目已陸續進入實施階段。大部分重建、新建及招商引資項目都會在明年啟動,占逾萬億投資的40%至50%。明年災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將成為四川災后三年重建的一個高峰期。
鐵道部與四川省在震后再次簽署部省紀要,成都至蘭州、成都至貴陽、成都至西安、成渝城際、川藏(成都至拉薩)、川青(成都至格爾木)六條鐵路列入國務院日前批覆的國家中長期建設規劃,“蜀道難”變“蜀道通”的步伐加快。
基礎設施建設對拉動投資、擴大內需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鐵路建設在四川境內投資2400億元,轉移至第二、三產業的資金約為700億元,將直接拉動四川第二、三產業增長4.7%。在擴大就業的同時,還可帶動相關廠礦企業規模擴大、居民收入上升、消費增加等一系列延伸效益。
帶來近1.7萬億商機
四川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正模向本報記者表示,面對金融海嘯對世界經濟的沖擊,四川勞務輸出銳減,今年下半年農民工返鄉率都在20%以上,估計達到50萬人以上。同時,四川向沿海企業提供半成品及通過沿海出口農產品等業務受到很大影響。但災后重建所帶來的近1.7萬億元商機以及政策優惠,反而令四川成為眾多投資者關注的“避風港”。今年投資所占比例約為60%,明年這一比例還將進一步增大。
事實上,災后半年時間內,英特爾、思科等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到四川實地考察,拉法基、神戶制鋼等迅速在川擴大投資規模或增資。根據四川省商務廳的統計,災后國內省外企業在川投資項目新簽約1700余項,投資額達5500億多元。今年1至10月,外商投資實際到位額同比增長100.3%。
[Page]
郭正模認為,災后重建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可以縮短四川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過渡階段。四川電子工業、航空航天、核工業等國內領先的技術和行業,可以在重建中省略很多中間環節,加快發展步伐。
四川要實現災后恢復重建“三年基本恢復,五年發展振興,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標,所需要的巨額投資遠遠不只三萬億元。而中央及各級財政僅能支持30%左右,更多的資金必須依靠創新的方式,去研究新的模式或投融資平臺,以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并發揮四川在西部的金融中心優勢。
川港金融合作發展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四川的金融建設在西部最有優勢和特色,省會成都設立了十多家外資銀行分行或機構,聚集了全國所有的商業銀行和很多民營銀行。四川省應該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平臺,加大川港金融領域的合作,探索一些新的融資方式,例如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引導外資進入創業投資基金等,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是四川災后重建最需要做的事情。
四川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在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具有很多比較優勢,但并沒有產生在全國以至全世界有影響力的企業,因此產業發展需借鑒香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培育大企業的經驗,以培育“航空母艦級”川企。專家指出,這就必須發揮四川西部區域性金融中心的輻射、匯聚、帶動作用,為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提供龐大的資金支撐。
當記者問及香港援川重建的投資及項目進展情況時,四川省發改委人士表示,第一批首階段20個項目和次階段37個項目,約占了100億元援川基金中的三分之一,第二批項目已規劃篩選,有望在下月初與香港接洽。“由于調研、評估、論證等前期工作約需花費三個月,首批的20個項目有望在明年初開工。”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