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的質量控制進行了詳細闡述,包括工程的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過程中和混凝土澆筑之后的質量控制,并對如何做好質量管理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工程監理;質量控制 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我國應用十分廣泛,而且隨著建筑業的高速升溫發展,其應用越來越頻繁。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具有平面空間較大、建筑布置靈 活,能較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要求的特點,故它廣泛地用于我國各類建筑物。根據對工程質量形成的時間程序,作為監理人員必須對該結構工程的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過程中和混凝土澆筑之后的質量嚴加控制,才能確保框架結構的施工質量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所以,文章就如何做好這類工程的質量管理,提出了建議和看法。 1.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準備階段質量控制 施工前準備階段進行的質量管理,這是工程項目監理部開始進行監理的重點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質量管理,個人認為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施工圖紙的會審和交底:① 結構的標高、配筋及截面尺寸是否有遺漏或錯誤;②對圖紙會審記錄及設計變更問題,及時在相應的結構圖上標明,避免因遺忘而造成失誤。
(2) 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的審查:①審查它對保證框架結構工程質量是否有可靠的技術、組織、預控措施;②如果高度大于4.5m的模板及支撐系統應要求編制專項施工技術方案。
(3) 工程主要原材料進場的質量情況的檢查: ① 檢查水泥的品種、級別、出廠日期; 水泥、鋼筋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參與對水泥、鋼筋及鋼筋焊接見證取樣并送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進場復驗報告;②檢查混凝土所用粗細骨料的出廠合格證,且須按進場批次進行見證取樣,送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復驗,其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復驗報告;③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宜用飲用水: 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
(4) 檢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情況: ①混凝土配合比報告單應由有資質的檢測試驗單位出具;②檢查砂石含水率,現場測試結果,審核調整材料用量后的施工配合比是否正確。
(5) 檢查機械設備情況:① 檢查工程必需的各種施工機械設備能否保證正常、安全運轉,是否有備用設備及備件;②檢查材料的計量器具是否有相應的技術合格證,是否到有資質的法定計量檢測部門進行了檢驗;查閱校正證明。
(6) 檢查承包方是否對施工人員進行了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交底。檢查承包方專職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資格證、上崗證。并檢查施工現場道路、水、電、通信落實情況。
做好這些事前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是進行施工的先決條件。 2.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正式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工程項目監理部進行監理的關鍵工作。做好事中控制,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1) 模板分項工程進行以下檢查驗收:① 檢查模板及其支架是否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支架的搭設是否符合施工組織設計要求;②模板的接縫是否嚴密,不漏漿;③ 基礎、梁、柱、板模板的標高及截面尺寸是否正確,其尺寸偏差是否在規范允許范圍內;④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及預留孔是否安裝牢固,位置是否準確,是否遺漏;⑤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是否按設計或規范要求起拱;⑥模板內的雜物是否清理干凈。
(2) 澆筑混凝土前對鋼筋工程進行如下檢查驗收: ① 全數檢查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②全數檢查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是否與設計及規范要求相符;⑧檢查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是否與設計相符。注意有抗震要求的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為135?,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 0倍;④柱基、柱頂、梁柱交接處,其箍筋間距是否按設計要求加密;⑤鋼筋的錨固、搭接、焊接長度均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注意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應按新規范GB50204-2002執行;⑥ 混凝土板內雙向受力筋及負筋應全數綁扎,板內負筋及雙層筋必須每隔800 1000加設鋼筋撐腳;⑦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構件的保護層必須在安裝鋼筋時用墊塊墊好,其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及2002年版國家關于《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規定:⑧在澆搗混凝土前必須設置混凝土澆灌運輸道,不允許翻斗車及人直接在鋼筋上行走:不允許泵送管支座直接壓在負筋上,特別是懸臂梁、板負筋要防止踩下,嚴格控制負筋的位置:⑨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不得超出規范要求。
[Page] (3) 澆筑混凝土時,監理人員一定要旁站監督,并作好如下控制:①檢查攪拌站是否按施工配合比準確計量:②檢查加料順序、攪拌時間是否符合操作規程;③按規定批量督促取樣人員隨機取樣制作混凝土試塊:④混凝土振搗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漏振;⑤ 應對模板及支架進行觀察,如發現脹模、下沉、漏漿等異常情況,應通知施工單位即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⑥督促施工單位安排鋼筋工跟班作業,發現結構內鋼筋偏位應及時予以校正;⑦施工縫及后澆帶留設位置及處理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執行:⑧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終凝時間。
工程監理的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整個質量控制的關鍵之關鍵,核心之核心,因此,工程監理務必做好這方面的質量管理,為整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把好關,負好責。 3.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工程監理的事后質量控制 所謂工程監理的事后質量控制,就是對結構混凝土澆筑后進行的質量控制。事后質量控制是工程項目監理部進行監理的必需工作。要做好事后控制須做好以下幾點:
(1)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根據氣溫及混凝土硬化情況督促施工方派專人在12h內對混凝土進行養護;養護時間須符合規范要求。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 N/mm前嚴禁受到沖擊、振動、加載。
(2) 及時督促施工單位對混凝土試塊進行同條件養護,到期按時送檢,判定澆筑的混凝土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
(3) 模板及支架拆除順序應根據施工技術方案執行。底模拆除時間應根據規范要求執行,嚴禁 未達到混凝土強度要求就拆除底模。對拆模后混凝土的結構,檢查其尺寸偏差是否超過規范要求。
(4) 如發現結構外觀存在蜂窩、麻面、露筋、孔洞、裂縫、夾渣等質量缺陷時,施工方不得自行修整。監理人員應根據實際缺陷程度,區別對待:① 對一般的混凝土質量缺陷監理工程師應出具通知單,要求施工方按技術處理方案整改;②對影響結構性能及使用功能的嚴重缺陷,應由施工方提出技術處理方案,并經監理(建設)、設計單位認可。處理過程中,監理人員須旁站監督,對所產生的缺陷部位,必須重新檢查驗收。
(5) 監理單位或質量監督站應對結構混凝土強度作回彈檢測。同時,應對質量保證資料進行檢查是否齊全、是否符合設計及國家標準所規定的要求。 4. 結論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質量要求嚴格,施工要求較高,所以不論施工單位還是工程監管人員一定要對工程的質量負責,絕不能麻痹大意。做到施工前質量有保障,項目施工時工程質量有保障,施工完成后工程總體質量有保障。 參考文獻:
[1] 金昕.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階段監理的質量控制, 福建建筑[J]. 2003年第1期(總第81期). |
|
原作者: 柳洋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