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材市場國慶“井噴”未現的冷思考
在奧運會后到“十一”黃金周之前的這段時間里,許多人都頗為看好家居行業,期待這一被“壓抑”了數月的市場能夠在黃金周得到充分釋放,讓“十一”成為家居業從低迷到火爆的“幸福拐點”。
然而,這一愿望卻隨著七天假期的結束而遺憾破滅--事實證明,本次黃金周并沒有出現類似“非典”之后的“報復性消費”。雖然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早已考慮到了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對黃金周沒有抱以過高預期,但和往年的火熱場面相比,今年相對“冷清”的“十一”家居市場的確值得行業思索。
國慶“井噴”愿望遺憾落空
家居企業幾家歡喜幾家愁
國慶之前,有不少賣場對長假銷售量的預期是“略超去年”或者“與去年持平”,但實際銷售卻和預期存在一定差距。居然之家運營總監張志良告訴記者,今年國慶期間,居然之家在北京的各店,包括尚屋生活館、五金超市在內,其總銷售額是3.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左右。
不僅是家居建材賣場,家裝公司也表示在今年黃金周期間,無論是客流量還是銷售額都沒有達到令人十分滿意的程度,相比去年“十一”,今年的簽單量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地板和家具這兩個處于整個家裝過程末期的行業在今年國慶長假中,其銷售情況都不太樂觀。
記者從數家地板企業處了解到,今年以來,北京建材市場的大環境一直不夠理想,不論是客流量還是成交量都不如往年,而這一情況在國慶表現得尤為突出。安信偉光地板北京分公司市場部吳洪濤告訴記者,就地板市場來看,由于客流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國慶期間實木地板的銷量有明顯下降,而強化地板下降的幅度還要更大一些。另外,一些高端地板的成交額也有所下滑。雖然不少品牌打出了各種折扣、優惠來吸引消費者,但是成交量依然不高。
“如果之前企業的希望很大,那現在肯定失望也會很大”,意風家具董事長溫世權說。今年國慶期間,整個家具行業非但沒有出現期待中的“井噴”,反而產生了30%左右的下滑。不少家具企業都表示,這種現狀會令許多小家具廠被迫倒閉,而大品牌的家具企業雖然情況要好一些,但也不得不承受較大壓力。往年七天就創造節后兩三個月銷售額的場面在今年已經無法得到復制。
雖然有不少企業遭遇了銷售下降的境況,但也有一些企業對長假七天的銷售表示滿意。
十里河燈飾城總經理尤作文透露,長假期間公司大概會有2000萬元左右的銷售額,這相對于全年5-6億元的市場預期已經比較令人滿意了。閩龍陶瓷董事長陳進林則告訴記者,國慶期間被開業新店大規模的打折、送禮等促銷活動吸引而來的消費者為市場形成了一定的人氣。另外,一些企業由于提前開發了新交付鑰匙的樓盤,從而因集采而獲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樂華梅蘭市場經理陳海雁透露,通過前期大量的小區工作,企業在今年國慶期間的銷售和去年相比提高了30-40%左右。[Page]
多方因素導致“寒冬”降臨
家居業年內“回春”無望
面對長假家居市場的差強人意,絕大多數行業人士都認為,房地產市場的低迷是今年長假家居市場“遇冷”的主要原因。
房地產的不景氣、房屋成交量的下降,再加上奧運期間許多樓盤都推遲交房,令家居企業的潛在客戶減少了不少。元洲裝飾集團企劃總監王賡說:“9月份北京商品房成交量明顯下滑,而消費者的裝修也被順勢推遲了。雖然國慶期間的銷售額與去年持平,但這基本都是7、8月奧運期間裝修被后延的客戶,奧運會后的放量其實并沒有出現。”
華耐立家總經理助理廖宏華也認為,市場容量的縮減主要是受上游地產業影響所致。今年上半年的銷售其實依靠的是前年下半年和去年上半年賣出的房子,而今年下半年的銷售依靠的則是去年下半年賣出的房子,那時,北京的地產市場已經出現大幅下滑了。因此,家居業“寒冬”的出現也在意料之中。
除了樓市因素之外,一些企業認為促銷方式的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流大,但銷售增長不多”的狀況。城外誠副總經理劉振宇解釋說,城外誠今年改變了往年的促銷方式,以“為消費者送服務”為賣點。雖然同樣是讓利于消費者,然而由于消費者通常更認同“打折”這樣的促銷方式,這使得新嘗試拉動銷售的效果不太明顯。
另外,9月20日才解除的車輛限行措施、施工工人返京時間延遲、部分施工工程在黃金周前并未開工等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影響黃金周家居市場銷售的幾個因素。
北京市場協會家居市場分會秘書長劉晨表示,今年十一家居市場低迷的這種狀況屬于正常情況,因為奧運會是國家、民族的一大盛事,家居行業為配合奧運,從交通、生產、物流等方方面面受到一定限制也在情理之中。奧運是國家整體營銷的大事件,由此帶來的市場受限、關注點轉移、消費惰性產生等情況畢竟都是階段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會逐漸消除。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今年剩下的兩個多月里,家居行業“復蘇”的可能性極小。家居業面臨的形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的整體經濟形勢,對于這個行業明年后續走勢的預測還要到年底依據國家GDP數據及股市情況進行判斷。
應對節后市場、挖掘市場潛力
家居企業任重而道遠
雖然眼前面對的是短時期內無法走出的“寒冬”,但是家居企業仍然保持著積極的心態,紛紛尋找相應對策,以期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盡可能使銷量的降幅減小。
對于家裝公司來說,在目前這種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多渠道經營顯得十分必要。圣點裝飾公司董事長李建告訴記者,雖然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散裝客戶下降了30%左右,但通過多渠道的營銷模式,企業今年全年的產值仍能保持平穩,這要歸功于200多套即將開工的別墅裝修與工裝工程。“越是艱難的時候就越要考慮多渠道經營,而不是去考慮如何漲價保住成本”。
除了多渠道的經營方式,為應對低迷的行情,一些家裝公司還嘗試擴大產品線,自主設計生產家具、建材產品。王賡表示,“十一”期間元洲自主研發的家具、建材銷售非常喜人,這也是企業今年最后一季度的銷售增長點之一。王賡預計,明年房地產市場低迷會導致家裝公司內部家裝業務比例下降,但精裝房逐漸增多以及經濟適用房要求精裝的政策趨勢,將為家裝公司自主研發的家具、建材產品帶來新的機遇。
由于一些家具、地板企業發現,雖然今年國慶期間北京市場不夠理想,但是企業在外埠市場的銷售仍然可圈可點,所以對于不少家具、地板企業而言,“著力發展外埠市場”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利用這一契機對國內重點城市,甚至海外市場發起“攻勢”將為自己帶來新的機遇。另外,提高產品品質、提升服務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最大限度迎合消費者心態等仍舊被企業家認為是增加產品銷量的“金科玉律”。
有些賣場面對家居行業的整體蕭條,則準備趁此機會對賣場環境、產品品牌等方面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并且請相關商業專家進行策劃,希望賣場能夠以一個嶄新的面貌來迎接一定會到來的“春天”。
劉晨表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內,一方面要關注消費信心的恢復,另一方面要關注市場信心的恢復。未來,股市會穩步漸進,隨著股市融資功能的恢復,消費信心、市場信心的恢復,國家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內需、投資仍將保持強勢。從長遠看,家居業的發展形勢會恢復,國家經濟將持續穩定增長。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