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發展循環經濟 “三廢”變“三寶”
玉山縣是建材企業高度聚集地,工業污染一度讓百姓痛苦不堪、令政府頭痛不已。近年來,玉山縣大力發展生態型工業和循環經濟,使96%的企業做到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確保了廢水、廢氣、廢渣回收再利用,不但解決了工業污染這個老大難問題,而且為地方經濟新辟了增長點。如今,綠色工業占據全縣經濟份額的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8.6%,污染物基本上達到“零排放”,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一池廢水救活三家企業
憂也“廢水”,喜也“廢水”!前不久,玉山縣三家骨干化工企業在縣政府和縣行業協會等“紅娘”熱心牽線下喜結良緣,簽訂了廢水循環利用協議。殊不知,曾經一方因工業廢水排放傷透了腦筋——百姓有意見,政府要關停;一方因原材料暴漲,生產陷入困境。如今,“廢水”讓曾經奄奄一息的三家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
玉山縣膨潤土實業有限公司和玉山立新膨潤土化工總廠是國內規模較大的膨化工加工企業。但是企業又是酸性廢水排放大戶,正常生產時每天約排放廢水100多噸,下游群眾對此反應強烈。與時同時,以生產硫酸鋁為主的玉山縣三清化工有限公司因為近期硫酸大幅度漲價,原料成本的劇增而陷入困境。今年6月底在縣政府和縣化工行業協會的協調下,三家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兩家膨潤土生產企業將廢水全部免費提供給三清化工有限公司作原料,縣里從交通運輸“三廢”回收循環利用等方面給予三清化工公司有關政策扶持。
目前,三家企業全部恢復生產,沒有了后顧之憂的企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三清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新發興奮地說:“廢水不外流,不僅還了老百姓一江清水,也救了我們三個企業的命呀!”
一囪廢氣“噴”出滾滾財源
當地廢氣污染曾經一直給周圍環境和居民生活生產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是水泥建材類企業的老大難問題。2007年玉山萬年青水泥廠投資5000萬元建成2×4500千瓦純低余熱電站,每年利用廢氣可發電4680萬千瓦時,公司40%的用電量實現了自給,在有效保護大氣環境的同時,增加了企業的效益。
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企業現有4條年產100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每年實際用電量在1.5億千瓦時左右,而企業窯爐每小時實際廢氣(余熱)排放量達53萬標準立方米。電站建成運行后,利用生產余熱每小時發電量至少在8500千瓦時以上,每年可發電近5000萬千瓦時,每年不僅可節約2萬多噸標準煤,而且可減少3000余萬元的電費支出,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余熱利用后粉塵回收率達98%,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昔日滾滾黑煙的廢氣,如今給企業“噴”來的是滾滾的財源。目前,全縣以萬年青、浙江虎山為龍頭的50余家節能環保的新型建材企業已異軍突起,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
一堆廢渣變成生產原料
堆積如山的石煤灰、硫酸渣、煤矸石等工業廢物,如今在江西躍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可成了主要原料,加以水泥、石材、石膏、鋁粉等材料,通過澆注成型、切割、蒸壓等先進工藝加工成混凝土砌塊,為玉山新型建材產業又添了一片“新綠”。公司總經理吳建華指著該生產線說:“該項目是國家扶持的環保型項目,總投資1.1億元。年產量相當于100多個土磚廠,每年可利用尾礦渣、廢石料30余萬噸,至少節約土地600畝。”
江西華玉礦業有限公司在國內外首創用物理方法從偉晶花崗巖廢石中加工提取高品質超白長石粉的新工藝,徹底擺脫了落后的浮選選礦分離技術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在陶瓷、玻璃等非金屬產品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煒達輕鈣有限公司投入30萬元進行燃料技改,把當地百姓用不上的谷殼作為燃料替代煙煤,不僅減少了空氣污染,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使企業每年節約燃料費10余萬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