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施工"成住宅產業化強力助推器
“綠色施工”成為中國商品住宅產業化進程中的強力“助推器”。8月14日上午,由上海建工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與上海萬科地產集團聯手打造的又一批“積木型”高層住宅樓實現結構封頂。
此次實現結構封頂的3幢預制裝配式(PC)住宅樓,總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共有9個單元,位于本市浦東新區高青路與中汾涇交匯處,南毗新開河,西鄰盛苑路,均屬上海萬科房產開發的浦東萬科新里程小區,每幢樓高54米,為18層結構,均為90平米的全裝修房型,得房率在86%以上,今年年底可竣工投用。據上海萬科相關人士介紹,在上月新里程全國首批產業化住宅成功交付使用后,今明兩年上海地區還將有60多萬平方米的高層住宅產業化樓陸續竣工投入市場銷售,從而標志著國內住宅產業化步伐的再次加速,正朝著標準化放量生產的方向奮力邁進。
據負責施工的上海二建有關專家介紹,這批“積木型”高層住宅樓完全稱得上“新型綠色環保節能建筑”,具有質量品質優、施工周期短、工業化程度高、節約資源與費用、減少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施工安全性能,并對周邊環境減少影響等特點。尤其是在此前多次實驗、不斷完善基礎上打造出的這3幢預制裝配式產業化高層住宅樓,更是對傳統建筑生產方式的“顛覆”,也是商品住宅在建造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性改進。據上海二建專家介紹,上海萬科新里程產業化住宅樓工程已被列為“上海市‘十一五’住宅產業化建筑施工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從發展前景來看,它將成為住宅工業化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其順利建成將進一步加快完善設計、施工、驗收等行業標準,大大推進國內住宅產業化進程。
據介紹,PC是英語詞組Prefabricated Concrete 的縮寫,是英文“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簡稱,是以預制混凝土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結合部分現澆而形成的混凝土結構。PC構件是以構件加工單位工廠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構件。在當今國際建筑領域,PC項目的運用形式各國和各地區均有所不同,在內地尚屬開發、研究階段。
在PC工程建造過程中,由于樓體PC構件在工廠加工,現場完成組裝,整個工程建造過程基本上與發達國家在生產線上生產房子的情況相同,這是中國商品住宅建造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性改進。這一綠色環保節能型建筑為工程建筑拓展新領域、開發新工藝和新產品提供了一個平臺和契機。
PC項目的主要特點和優勢在于“優質高效”、“綠色施工”、“節能環保”:
確保了產品質量,根治了外墻滲漏、裂縫等質量通病。PC產業化住宅樓的外墻面板在工廠預制的過程中,外墻窗框是在澆PC混凝土之前就安裝在鋼模中,這樣澆搗混凝土時框和混凝土很好地嚙合在一起,避免了易滲水的縫隙,滲水概率僅為萬分之一。此外,由于PC板與板之間留有20—25毫米寬的縫隙,能及時釋放應力,從而避免了由于熱脹冷縮、地震、不均勻沉降等原因造成的外墻裂縫。從已經竣工投用的萬科新里程首批(兩幢、總建筑面積達1.4萬平方米)產業化樓的情況來看,這批全裝修房創造了集中交付質量缺陷率的新低(0.076條/戶)。
工業化程度大大提高,工程進度大大加快,施工周期大大縮短。常規樓在結構施工后,外墻還須利用外腳手架做粉刷、裝窗、貼面磚等,就10-18層的住宅樓而言須4-5個月才能拆除外腳手架。由于PC在工廠的流水線上生產構件,外墻的裝窗、貼面磚等在工廠里完成,結構封頂后很快可以拆除外腳手架,僅此一項就可節省工期3-4個月。工藝熟練后,萬科后續高層PC樓,取消外腳手架,速度更可提前。全面實現結構、安裝、裝修設計與加工的標準化后,速度更快。
成型模具和生產設備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復使用,耗材少,節約資源和費用。尤其是在節能、省地方面,在實現大面積工廠化作業后,鋼模板等重復利用率提高,建筑垃圾減少83%,材料損耗減少60%,可回收材料增加66%,建筑節能達50%以上;改傳統的砌裝隔墻為輕鋼龍骨隔墻,擴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積(每70平方米可增加約0.6平方米的使用面積)。
現場裝配、連接可避免或減輕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采用預制混凝土構件,使建筑材料在運輸、裝卸、堆放、控料過程中,減少了各種揚塵污染;工廠化作業的實施,大大減少了土建粉刷等易起灰塵的現場作業,不僅有利于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預制構件外裝飾工廠化制作,直接澆搗于混凝土中,建筑物外墻無濕作業,不產生落地灰,揚塵得到有效抑制;工廠化預制構件采用吊裝裝配工藝,減少了泵送混凝土量,減少了固定泵所產生的施工噪音;模板安裝、拼裝時,在工藝上減少了鐵錘敲擊產生的噪音。
工廠化預制混凝土構件,不采用濕作業,從而減少了現場混凝土澆搗和“垃圾源”的產生,同時減少了攪拌車、固定泵等操作工具的洗清,施行工廠養護混凝土,大量廢水、廢漿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節水節電均超過30%;
[Page]
預制裝配工藝的運用,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使勞動力資源投入相對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得到有效緩解,有利于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傳統作業是大量工人在施工現場,高空墜落、觸電、物體打擊等事故頻發,而現在將大量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內,現場用工數最大可減少30%以上,也大大減少了現場安全事故發生率。
為確保施工質量,上海二建派出精兵強將組成科技攻關小組,并形成了一整套高精度模板制作、鋼筋和混凝土成型、預埋件的留設和定位以及構件起吊和堆放等環節的施工方案,在順利完成實驗樣板樓工程后,目前的施工工藝已日漸成熟,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一致好評,并已申請獲準了6項國家級施工技術專利和2項國家施工工法。
據悉,為加快這一新型施工工藝在國內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推進中國住宅產業化進程,上海二建和上海萬科還攜手創辦了“預制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培訓中心”。該培訓中心目前已培訓施工操作人員近500人次,將為預制裝配式住宅的推廣,完善這一節能降耗的優勢品牌工藝,進一步探索綠色建筑產業化施工新途徑和現場施工新模式提供更為強大的智力支撐。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