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龍泉鎮:“垃圾圍鎮”變垃圾富鎮
煤矸石、硫酸渣、糞渣,這些昔日被視為包袱的“垃圾”,如今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龍泉鎮已真正變成了財富,成為磚、泥、沼氣等主要原料,年增效益近2億元。
龍泉鎮曾是一個資源型產業為主的城鎮,近年來,由于環保、土礦資源等保護政策的實施,一批以煤炭、焦寶石等資源為主的企業相繼關停,龍泉的經濟一度陷入低谷,盡管由于地下轉地上工程的實施,大批企業相繼轉產,但原先遺留下來的由煤矸石、煤渣、焦寶石渣堆成的一座座小山,隨處可見,“垃圾圍鎮”成了龍泉人心中一塊隱隱的痛。
“要切實注重環保和節能減排,就要破除環保和節能減排是對發展設圍的觀點,找到三者的結合點,大力發展循環產業。”成為鎮黨委書記張勉君、鎮長孫豐國的共識。精明的龍泉人把發展循環產業看做是協調發展、環保、節能減排的三者關系的契入點,從而打響了“發展循環產業,突破垃圾圍城和發展圍城”的攻堅戰。
在黨委政府的倡導引領下,以煤矸石、煤渣、焦寶石渣為材料廢物再利用工程正式啟動。找技術、找資金、辦手續、調劑土地,在鎮政府的幫助引導下,臥虎山煤渣磚廠、錦岳磚廠、云川煤矸石磚廠、南山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及入村、韓莊等一批煤矸石、廢渣制磚項目相繼投產達效,年產煤矸石磚約兩億多塊,消耗煤矸石等廢棄物50余萬噸,新增產值5000多萬元,節約制磚用原煤1.5萬噸;東華水泥年產310萬噸水泥生產過程中,每年利用硫酸渣15萬噸,煤矸石60萬噸,粉煤灰、煤渣等58萬噸,新增產值上億元。
與此同時,廢水、廢氣、余熱再利用等循環工程也日漸火熱,大龍電力、東華水泥等一批重點企業98%的生產用水實現循環利用;東華水泥利用余熱配套建設兩座裝機容量1.2萬千瓦的低溫余熱電站,年可發電9000萬度,可節約標煤3萬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萬噸,二氧化硫536噸;威通公司形成了煤電、熱電、電力及熱力直供產業鏈,全鎮90%的建材企業利用余熱建起了澡堂等設施。
以沼氣為紐帶的養殖糞渣、沼氣、蔬果或生活用電用熱等循環農業項目蓬勃發展,鎮上采取宣傳、培訓、參觀、指導等多項舉措,引領農民發展沼氣池項目,截至目前,全鎮7個村被列為沼氣國債項目村,沼氣池建設進入連片開發階段。據介紹,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年可節約3000元,折標煤4噸,龍泉鎮的規模化建池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面對日漸走出發展低谷的龍泉經濟,看著周圍的垃圾山一天天變矮,主持這項工程的鎮政府當家人,臉上呈現的是:舒展的眉毛,綻放的笑容。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