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窖河大橋箱梁C50 混凝土配制與施工工藝探討
摘要:在河南濟(源)- 邵(原)高速公路十四標段的煤窖河大橋箱梁施工中,結合材料特性分析、調整、優化施工配合比,試配出C50 高強泵送混凝土,改進了混凝土澆筑、養護工藝,改進了煤窖河大橋跨現澆雙室大橋箱梁的混凝土施工工藝,保證了箱梁混凝土的強度和施工質量。 關鍵詞:煤窖河大橋;箱梁;混凝土;澆筑工藝;養護工藝 中圖分類號:U448.2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 486X(2007)03- 0037- 03 0 引言 煤窯河大橋位于河南濟(源)- 邵(原)高速公路十四標段處,該橋為分離式大橋,右幅為14×40m,左幅為16×40m。該橋采用先簡支后連續T 型箱梁,橋墩均為柱式墩,單排樁基礎,橋臺均采用肋式臺。箱梁為橋梁的主要承重構件,該橋共計預應力箱梁530 片,其中25m 箱梁228 片,30m 箱梁302 片,因此箱梁質量在橋梁施工中尤為重要。影響預制箱梁質量的主要因素有施工工藝、原材料質量、施工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等。本文主要對煤窖河大橋C50箱梁混凝土配制和施工工藝進行探討。 1 原材料選用及試驗 1.1 原材料的選用 原材料包括水泥、細集料、粗集料和外加劑。 (1)水泥。該工程采用河南豫鶴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同力牌”P.O42.5R 水泥。該水泥為國家免檢水泥,安全性較好,質量穩定,初凝時間平均為170min,終凝時間為188min,3d 膠沙抗壓強度平均值大于28.0MPa、抗折強度平均值大于5.5MPa;28d膠沙抗壓強度平均值大于60.1MPa、抗折強度平均值大于9.5MPa。 (2)細集料。該工程選用河南汝陽沙,其物理性能指標見表1。 (3)粗集料。該工程采用濟源南樊石子,其特點是表面粗糙、多棱角、較潔凈、與水泥漿粘結比較牢固。其物理力學性能指標見表2。 (4)外加劑。該工程使用湖北武漢武鋼浩源FDN 高效減水劑和安徽淮南礦務局NF 泵送高效減水劑。摻加此種外加劑后,能明顯提高早期強度,明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動性,減水效果比較明顯,并且有較好的緩凝作用。 粗細集料進行配比優選,其級配曲線見圖1。圖中虛線表示級配規范要求范圍,實線表示摻配后的級配曲線。從圖1 中可以看出,當5~16mm 和16~31.5mm 的摻配比例分別為40%和60%時,其級配良好。 1.2 混凝土試驗 通過測定混凝土減水劑的減水率對混凝土坍落度、凝結時間的影響,確定合理摻量,并就沙率和水灰比對混凝土的影響進行分析,綜合主要因素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優化。 2 箱梁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 2.1 FDN 高效減水劑摻量的確定 當水泥用量470kg/m3、沙率30%,水泥和集料比例為1∶3.8,試配氣溫30℃,凝結溫度20℃時,以H 坍=14cm為基準確定坍落度損失值,測定標準試塊在不摻與摻加0.5%、0.7%、1.0%、1.2%時養護7d 和28d 的齡期強度。其結果如表3 所示。 通過摻配可見,減水率隨FDN 減水劑摻量增大而增大,但增大速度逐漸減少;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值隨FDN 減水劑摻量增加而增大,并隨時間延長而趨于平衡,在1%摻量時,15min 坍落度損失值為5cm;混凝土28d 強度隨FDN 減水劑摻量的增加而提高因摻加減水劑可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摻量為1.0%時,混凝土7d 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滿足預應力張拉時對箱梁混凝土的強度要求。 2.2 沙率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與摻量的優化 不同沙率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見表4。 注:(1)混凝土實測坍落度為加水拌和起15min 的坍落度,即考慮施工過程中的正常延時造成的坍落度損失值。其實測坍落度值趨近于澆注、振搗時的坍落度;(2)FDN 高效減水劑摻量為1.0%;(3)混凝土試驗氣溫t 為30℃。 從表4 可以看出:沙率在31%時,混凝土強度最高,即最為匹配。在此基礎上減少沙率,混凝土強度下降趨勢大,而增大沙率,則在超過33%后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減緩。各配合比率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因單位用水量相等,變化不大。但隨時間延長, 由于沙比碎石吸水率大,經15min 延時后,沙率33%上下浮動都會給混凝土帶來更大的坍落度損失。在混凝土率為33%時,可獲得流動性最好的混凝土,增加或減少沙率都將降低混凝土的流動性,增加施工難度。綜合以上情況分析,33%沙率的配合比既能獲得流動性較大(可操作性好)且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又能較充分的發揮出混凝土的強度潛力,為最合理沙率值,故得以最終采用。 3 預制箱梁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3.1 預制箱梁試制出現的問題 預制箱梁存在的問題有兩個:(1)箱梁腹板混凝土外表面色澤不均,有云霧狀,且梁中段腹板底板相接處(即3 條預應力孔道預埋波紋管重疊位置)有沙與水泥漿輕度分離現象。(2)頂板出現混凝土淺裂縫。 3.2 質量缺陷的主要原因 (1)粗集料摻配比例不盡合理,其中細顆粒摻料超多,比表面積加大,對混凝土和易性產生不良影響。 (2)澆筑箱梁深腹時,混凝土澆筑分層過厚,混凝土一次填埋整個腹板高度約為90cm,加之采用低頻附著式振搗器附和插入式振搗棒,振搗不均勻。 (3)夏季施工,氣溫較高,且鋼筋模板吸熱,對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值影響較大,流動性變化也較大。 (4)水泥用量較大,致使混凝土的干縮大,而產生收縮裂縫,并且水泥用量大,相應混凝土的水化熱增大,內部溫升過高,產生溫度裂縫(拆內模時箱梁室內氣溫高達70℃)。 (5)脫模時間過晚,鋼板限制混凝土收縮,造成開裂。 (6)養護不及時,方法不當,效果較差。 3.3 改進措施和優化方法 (1)要求模板平整光滑,并均勻涂刷一層薄膜脫模劑。脫模劑可采用質量好的成品,也可采用輕機油,但嚴禁使用廢機油。另外,在模板安裝時,應防止被灰塵等污染。 (2)因為粗集料本身視密度較大、拌和物的密度大,加之鋼筋阻隔差大,混凝土在運動中容易造成離析。因此,應盡可能降低混凝土澆筑時的下料落差,要求混凝土下料時的自由落差不大于1.5m。 (3)要求腹板水平分層澆筑,分層厚度宜為30~40cm,以利于混凝土振搗密實,及內部氣泡的及時排出。 (4)加強振搗。采用小直徑高頻振動棒,配合高頻率附著式振動器振動,但不能過振。振搗時,要求使混凝土密實,氣泡順利排出,同時又要避免過振而使混凝土離析。 (5)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減少中午炎熱氣溫對混凝土施工的影響。 3.4 控制混凝土脫模時間 在混凝土達到預期強度的前提下,側向脫模一般為3 天。因為脫模時間太晚,由于鋼板限制混凝土的收縮,易造成開裂現象,并且不利于模板內測混凝土的養護;脫模過早,混凝土的強度達不到要求,混凝土承受不了外力作用,也易造成裂紋。 3.5 加強混凝土養護 C50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較多,混凝土的水化熱及干縮系數較大,易于出現溫度和收縮裂縫,及時養護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混凝土終凝后及時澆水養護,一般應持續10d 以上。按上述施工原則澆筑的箱梁效果良好,沒有出現開裂現象,表面氣孔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現場留樣的混凝土強度均達到設計要求,并且強度穩定。同時,箱型梁經荷載試驗,撓度滿足要求,質量優良。 4 結語 綜上所述,C50 鋼筋混凝土在箱梁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礎上,通過試制自檢以及對產生質量缺陷的原因分析,總結了施工工藝,對橋梁預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應立,楊柏科,申愛琴.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戴務進.配制高強混凝土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施工技術,1998(5):27. [3] 羅娜,羅濤.如何消除混凝土表面氣泡[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0(2):19- 20. [4] 姚佳良,李傳習.泵送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分析與防治[J].橋梁建設,1998:(3),8. [5] 張清華,梁瑞成.正確澆筑混凝土的方法[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2(2):29. |
原作者: 張新杰,王建華,黃建挺,張杰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